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体面包     
最近,泰国一名面包师在其家族作坊中,雕塑了看上去就像是人的头颅和身体部分的面包。这些“人体”的制作原料是面粉、葡萄干、干果及其他传统面包原料。这名面包师称,他制作人体面包的目的是反映一种哲学思想——“不要相信你所见,你所见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东西。”他希望人们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他们在消费食物,还是食物在消费他们。  相似文献   

2.
杨东 《科学通报》1975,20(3):120-120
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与人类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更精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人类对于他们居住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作了不断的研究。如今,这种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级  相似文献   

3.
正在既往的科幻作品中,机器人常常会充当人类的陪伴。而在以下这篇小说中,人类却成了机器人的陪伴,人类会给机器人带来什么改变,又会衍生出怎样的故事呢?那日早上,罗瑟姆完成了许多有用的事——她重新校准了聚居区的太阳能发电机,安装好新的卫星信号增幅器,还生成了基于轨道转发器的最新地形图——但是在一项她着手要做的、显然不切实际的活动方面,她失败了。罗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绝大部分被海洋覆盖,而地球上95%以上的海洋还未被人类涉足过。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将告诉你,如何使用高科技设备来探索这片未知地带。一触即发海底火山何时爆发?对于想要弄清楚海底世界的科学家们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课题。海底原来有那么多的火山  相似文献   

5.
地球2.0     
对于遥远类地行星的搜寻工作正在进行,当这些候选者蜂拥而来之前,天文学家应该确定究竟一个行星与地球如何相似才能被叫作类地行星——科幻小说迷一直热衷于对另一颗地球的搜寻。这颗"地球"包含了多少丰富多彩的生命?这样一个发现对于人类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太阳系以外究竟有多少颗类地行星?类似问题甚至比一个哲学谜题还要多,而且这些问题迟早要面对。对太阳系以外  相似文献   

6.
<正>在距离地球40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有一颗围绕着红矮星运行的行星——GJ1214b。这颗行星的发现,让天文学家疯狂不已,他们用Super-earth(超级地球)来形容它。搜寻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给人类找一个合适的第二家园,是当代天文学家热衷的课题。到2014年2月为止,天文学家已经确定了1700余颗系外行星。但在这些行星中,绝大多数是气体行星,也就是像木星  相似文献   

7.
在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以外,是否还存在着其它智慧生命呢? 科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使得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两个阵营。其中一个争辩说,地球围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在旋转,而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因此既然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则智慧生命在宇宙中一定是比比皆是的了。这一推论和“地球寻常原理”的观点是并行不悖的,该原理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普通,以致可以作为宇宙中生命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篇小说,它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当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正独自孤坐在房间里的时候.这里响起了敲门声……  相似文献   

9.
<正>在地球上,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万物生灵,除了能够从事劳动创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想象力。也正是有了人类丰富和奇妙的想象力,才有丰裕和繁荣的物质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想象力是整个人类世界最原始的根基。人类的想象力,不但囊括了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还涉及到人类的替身——机器人。而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想象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制作纯粹由机械和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机器人;另一种是开  相似文献   

10.
<正>1956年,当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精英汇聚在美国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时,开创了一个他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基于开发机器智能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人类智慧本身透彻理解"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人们有理由认为:对于人类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或人类智能的任何其他方面,原则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也是完全可能的。到底什么是人类智能?如果你问上10个人,至少会有11种答案。对于哲学家来说,智慧就是渊博的知识,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智能则是智力  相似文献   

11.
<正>人造光让地球上许多地方变成了不夜城,地球生命千万年来熟悉和习惯的黑夜正在渐渐消失。工业化时代以来的光污染给野生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1887年9月23日,著名鸟类学家路德维希·库米恩登上了美国城市密尔沃基的建筑地标——60米高的工业博览会大厦。这座高层建筑是观察迁徙鸟类的最佳地点,但库米恩来到这里却另有原因——这座楼是密尔沃基人的骄傲,但它已成了鸟类的一个死亡陷阱。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这是生活在地球上所有人的共同节日,其普及面比春节和圣诞更广泛,更普遍;尽管有些人对这个节日还不够了解,不够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越来越凸显它的意义和重要,受到整个人类的关注。宇宙只有一个地球,有地球才有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共同的家园。她以健美的身躯、优雅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养育了数以百亿计的子孙(包括  相似文献   

13.
引力(或曰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人类得以站在旋转的地球上从事各项活动,而不至于堕入茫茫太空,正是凭借着引力的作用.在古代神话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中常常有抵消引力的描述.然而,在当代最有效的引力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几乎没有容许反引力存在的余地.不过,许多物理学家相信,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尽管取得了成功,但  相似文献   

14.
喜欢拉里·尼文的《环形世界》,首先是因为它是外星文明接触的题材,这也是拉里的"已知空间"系列最大的特点:地球人仍然居住在太阳系,而银河系分布着不同的种族,各种族的品行、道德和追求又如此迥异.拉里构造了一个如此生动活泼的银河世界,仿佛大海一样充满生机和多样性.喜欢这部小说的另一点在于,拉里并不将地球人作为一个强大的种族,相反,在《环形世界》的设定里,人类几乎是一无是处的种族,而由猫科动物进化来的克孜星人,却更有可能发展成高度技术文明的种族.这种谦虚的想法对人类来说应该是个警醒,即使在地球的生态系中,人类也不应该太自负.  相似文献   

15.
龚静 《世界科学》2000,(9):34-35
有一个人的生日标志着自人类在地球生存以来第一次不同寻常的出生。 有一个人的生日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主动掌握生命的创生。 它,就是路易丝·布朗的生日——1978年7月25日。 路易丝·布朗的生命最最早期——一个受精卵——是在试管中度过的,然后才被植入她母亲的子宫。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的诞生给全世界许多无法正常生育的夫妇带来了希望。 路易丝·布朗的出生既是她的父母约翰和莱斯莉一生难以忘怀的骄傲,更是英国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罗伯特·爱德华组成的研究小组20年研究的结晶,同时,在人类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6.
寻找吃人树     
人类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主宰,其他生物都可能沦为人类的捕杀对象。很多动植物由于人类的原因在地球上濒临灭绝,因此现在人类开始保护它们,以维持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地球生物圈的总体格局。就个体而言,人还是可沦为猛兽的腹中食物,这自不必言。然而人类还可能沦为植物的食物,也许一些读者还不知道。下面是一篇有关食人树的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中缠绕着时空发展的两个方向——退后与前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回忆祖先进化的历程,可以为规划未来提供依据,这种精神意识的时空穿梭对于人类来说,是社会进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些动物行为专家根据最近的一些实验结果认为,不只是人类有这种能力,动物也有。  相似文献   

18.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远征星际航行的第二站自人类踏上月球之后,科学家早就把眼睛盯住了火星。这是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同样有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只不过火星上一个季节的时间差不多是地球上两个季节的时间;同样有大气层,只是比地球上稀薄,大气中含95%的二氧化碳;同样有气候变化;同样有南北两…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杂志编辑部: 贵刊1980年第8期赵丰先生的文章《地球的音乐——地震波趣谈》,是一篇很有趣味的文章.我从事于地震记录图的分析研究多年,感到这篇文章真是写得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我估计这位赵丰先生对于地球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请天文学家挑选出天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张照片,那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选择你常常能见到的那个橙色环。乍看之下,这张照片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无非就是一个底部微微隆起的模糊发光的甜甜圈,2021年3月的时候还加上了一些曲线细节——但实际上,这个不起眼的圆圈是人类第一次窥见黑洞,它的颜色并不是黑洞的真实颜色,而是反映了黑洞本身及其周围的射电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