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994年的Science将DNA修复蛋白分子列为Molecular of The Year~([1]).20年后的2015年,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那些发现并研究这一修复机制的人们——瑞典的托马斯·林达尔(Tomas Lindahl)、美国的保罗·莫德里(Paul Modrich)以及土耳其的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以表彰他们对于DNA修复的机制研究.他们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对人们理解细胞运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为进一步了解一系列遗传病的分子成因、癌症和衰老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自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后,人们一度认为DNA是  相似文献   

2.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绘制细胞修复损伤DNA和捍卫遗传信息(完整性)的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简要介绍了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工作和成就,以及DNA损伤修复与人类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雅克·杜博歇、约阿希姆·弗兰克和理查德·亨德森因发展了生物分子成像技术分享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帮助科研人员看清生物分子的冷冻电镜技术。10月4日,雅克·杜博歇(Jacques Dubochet)、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因对冷冻电镜技术(cryo-EM)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名发现细胞修复受损DNA机制的研究者。毋庸置疑,这是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没有这样的修复机制的话,复杂生命将会不可能存在。但观看了奖项宣布仪式的人也许会在心中纳闷:跟化学相比,这项研究成果不是更像生物学领域的成果吗?这种疑问并非头一次出现,在过去十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中,有五次奖项被  相似文献   

5.
正在自然界中,生命本身如果不定期修复,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在生物体中,最为核心的物质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那么,是谁在帮助生物维修这些DNA呢?最近三位科学家因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细胞是如何修复损伤的DNA及保护遗传信息的,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如果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NA不断出错,那么生命将会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地球上的生命将难以延续下去。科学界曾经认为,生命之所以相对稳定,是因为DNA相对稳定。但是,实际上,我们体内的DNA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组装差错,或者受到外来的伤害。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差错和伤害,该怎么办呢?来自瑞典的生物化学家托马斯·  相似文献   

6.
耿慧  王纲 《科学》2007,59(1):57-59
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Kornberg)教授,以表彰他在研究真核细胞转录分子机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存储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如何被“阅读”转录,又如何被“翻译”生产为蛋白质,是研究生命活动的中心问题。科恩伯格在分子水平向人们展示了真核细胞从DNA(脱氧核糖核酸)到RNA(核糖核酸)转录过程的详实图片。  相似文献   

7.
<正>两度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瑞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于2013年11月19日睡眠中在剑桥的阿登布鲁克医院病床上去世,享年95岁。他是世界上唯一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1958年,他因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胰岛素的研究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1980  相似文献   

8.
200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彼得·阿格雷(Peter Ague)和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以褒奖他们在控制何种分子可以出入细胞的蛋白质方面的先驱性工作。而蛋白质的这种“门卫”作用构成了许多生物功能的基础,包括神经脉冲的形成和调节尿液浓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斯托达特、索瓦日和费林加以表彰其在"人工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本文围绕分子机器的发展历史,从机器的运动方式入手,简述分子机器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化学家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杂志》2006,28(6):F0002-F0002
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3日宣布,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该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将有助于研究早期宇宙,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恒星和星系的起源,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0月4日,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及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以及瑞士洛桑大学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获奖理由是"开发出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也称为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用于确定溶液中的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荣誉教授保罗·伯格(PaulBerg),曾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而荣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将两种不同物种的基因通过剪切后拼接在一起,人工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杂交分子。现在这项技术已成为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工业的支柱。伯格还在同一时期领导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运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家们自愿暂停了某些重组DNA的实验,直至他和他的同事们达成了协议——务必使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久前,《Discover》杂志的记者大卫·邓肯(DavidDuncan)采访了保罗·伯格,以下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D.Kornberg),以表彰他在真核基因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真核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是怎样被发现的?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对这一领域做一点粗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198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已授予把解决DNA结构的X射线技术应用于电子显微术的物理学家艾伦·克卢格(Aaron Klug),以表彰他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二十多年来艾伦·克卢格博士用这种方法同全部其他物理和生化技术相结合,对我们的得以认识病毒的结构和成长以及细胞内蛋白质构成的机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2010年10月6日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Richard F.Heck)、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和铃木章(Akira Suzuki).这三位科学家因发展出"有机合成中的把催化的交叉偶联方法"而获得此项殊荣.这些方法能够简单而有效地使稳定的碳原子方便地连结在一起,从而合成复杂的分子,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大量无用副产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外源或内源的DNA损伤在生物体内持续发生。DNA损伤修复的缺陷与很多疾病甚至癌症等息息相关,而生物细胞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修复机制以耐受或切除这些损伤。单分子技术区别于常规的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可以在体外和活细胞内研究DNA修复相关生物分子的动态反应特征,从而对DNA修复机制进行更充分的剖析。文章围绕常见的DNA损伤及其修复类型,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磁镊、光镊等单分子操控技术,以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光激活定位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示踪等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DNA修复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梳理了利用单分子技术解决的长期存在的关于DNA修复难题,并展望了单分子技术联合其他交叉学科技术在研究DNA修复机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格哈德&#8226;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的贡献。本文拟对表面化学的发展及埃特尔对表面化学的贡献做一些粗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丁滪 《科学》2009,61(1)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8年10月8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日裔科学家下村修(O.ShiInomur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沙尔菲(M.Chalfie)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以奖励他们在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曹虎 《科学之友》2002,(2):30-31
莫里斯是美国的一位科技新兵,他发明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199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当时他才38岁。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又叫PCR技术,是对DNA分子进行复制的一种新技术。在生物工程的研究中,首先要识别DNA分子的密码信息。仪器对DNA识别的准确程度,在于DNA样本的多少,样本越多,识别的误差就越小。以往DNA的复制用细菌或酵母,操作复杂,而且要好几天才能得到足够的样本,速  相似文献   

20.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剑桥大学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拉马克希南(V.Ra-makrishnan)、美国耶鲁大学的施泰茨(T.Steitz)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女科学家约纳特(A.Yonath).他们因各自独立地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测定了细菌核糖体的高分辨率分子结构,并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而获此殊荣.这项科学成果为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为探索抗生素以及某些毒蛋白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