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家人一不小心生病了,匆忙奔去翻家里装药的抽屉,一打开是这样:在里面扒扒找找,首先值得庆贺的是还好家里能找到药,不至于大半夜跑医院了。据药监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但其中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家庭药箱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也就是你家孩子高中时候生病了,在家里能找的药可能是你在他初中时候买的……家里放些备用药品确实能让我们心安不少,但这些药有些是给大人吃的,有些是给娃吃的;有开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历史在不断追求、创新中进步。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懒人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因为懒得走路,所以发明了汽车、飞机;懒得写字,于是发明了打字机,进而发明了计算机……许多许多,不胜枚举。虽然观点有些偏颇,但也很有说服力。不信你看,现在人们为生病时不得不一天吃几次药或打几次针而感到麻烦了,于是立即就出现了12小时、甚至1天或几天才吃一次的药。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知道水果和蔬菜有利于健康,但是只是到了今天人们才发现它们对人体有如此大的益处。现在饮食被视为抗癌的一个主要武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估计大约有1/3的患者与饮食有关。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你所吃的食品可有效地帮助你减少患上癌症的危险。患上癌症非"一日之寒",它要经过几年——典型的为几十年才能形成。研究人员发现你所吃的食品可以在不同阶段防止癌症的发展。例如,有一些食品可阻止引发癌症的化学成分的形成,发现于维生素和矿物中的抗氧化剂,可以"杀死"氧化自  相似文献   

4.
说来令人奇怪,远古人的"茹毛饮血"成了现代人的时髦.每当我看到人们生吞活剥大嚼河海鲜,吃得津津有味之时,一股阴云袭上心头.不知你是否想过,饱了"口福",却惹下虫祸.  相似文献   

5.
永生者     
正1他一醒来,就看到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从里面倒映出自己的苍白模样。他被吓了一跳,要爬起来,却发现浑身酸痛、四肢乏力。"你刚吃了药,别乱动。"那双眼睛长在一张俏生生的脸上,穿着宫装,看样子是后宫侍女,"你睡了很多天,我们都以为你不会醒了。""我吃了什么药?"宫女没有回答,端来了食盒,小心喂他吃。他很不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他伺候别人,而现在躺在少女怀中,让他脸色发红。这种感觉很久以前有过,但自从进了宫,净身师一刀挥下,这种萌动就随着他身体一部分的离去而消失了。他一边咀嚼着精美的膳食,一边纳闷着。宫女喂完饭菜就离开了。他勉力下床,推门出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有不少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纷纷爆出"多肉有毒"这个重磅消息,引起不少不明真相群众的围观。在百度搜索多肉植物,就能看到"多肉植物导致多人中毒、养多肉一定要多留意"这类的新闻,而文章的来源、内容几乎一样……其实这不是新闻,而是旧闻,怪只怪多肉太美,什么平台都想消费它一把。多肉植物难道真的有毒说好的舌尖上的多肉呢?据说南非人还拿生石花当蜜饯吃,外国人还拿多肉植物拌沙拉吃呢。难道这些说法都是假的?当然不是假的,大多数多肉  相似文献   

7.
动物吃草、昆虫采蜜,这些都是平常之极的事情,但反过来,植物"吃肉"、捕杀昆虫会怎么样呢?你也许见过花卉市场卖的猪笼草,听说过它会捕虫,但你知道吗,食虫植物还有很多种,它们各怀绝技,还有恐怖的传闻说它们会吃人呢!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病了又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不过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有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9.
<正>"不要觉得孩子烦,当你烦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会知道的。"这是我所认识的一个朋友说过的话,我一直记得。孩子对于爱的感知很敏感,谁对他们好,他们不用看,不用想,只用皮肤就能感觉得到。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他们便依靠鼻子,记住妈妈独有的味道。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他们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谁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我记得曾经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情绪也不太好。于是把刚半岁多的女儿开心放在她自己的小床里,告诉她妈妈今天生病了,不能总抱着开心,不然就要把病传染给你了。所以,开心要  相似文献   

10.
可以这么断言,没有人能不生病,动物也会生病,像驾车的马、耕田的牛、家中的宠物--小狗、小猫、小兔、乌龟等,都会生病,所以现在许多地方都有专业的宠物医院.但是,你知道吗?自然界还有"不生病"的动物呢!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病了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那它们是如何根除病患的呢?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用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们生病了总是到医院去找医生,向医生说明症状,医生再根据经验和知识作出诊断。但你想过没有,当你走进医院,碰巧遇到一位刚从学校毕业,毫无工作经验的见习医生,你这边疼得满头大汗,而他又不能为你确诊、开药,怎么办呢?科学是神奇的,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办法,他们根据人体在生病  相似文献   

13.
<正>印第安人没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因为经常吃老玉米、黑木耳代替阿司匹林;日本人爱喝绿茶所以癌症低发……这些传说中的黄金食物,到底有多高的含金量?真有那么神奇的功能吗?你对它们又有多少道听途说的小误会?测测黄金食物的含金量,眼见为实,让你吃出黄金比例。  相似文献   

14.
美国患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每年达37000人左右,居总死亡率的第四位。由于患动脉硬化而死亡的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血糖量都高。因此增加了患糖尿病的死亡率。据说美国糖尿病患者420万人,也有说1000万人。糖尿病的发生率因年龄而不同,学龄儿童为0.35%,成年女子为2.4%,平均是2%。因糖尿病而造成失明的人在美国比例很大。为了预防糖尿病,在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避免过胖,即必须注意摄取的能量与所消耗的能量的平衡。不要吃得过饱。②在饮食中少吃葡葡糖和蔗糖,多吃果糖。最好是吃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相似文献   

15.
<正>对那些嗜火锅如命的食客来说,能豪吃一顿麻辣鲜香的火锅真是人生乐事。不过最近一些报道可能让吃货们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火锅这么好吃,是因为有不良商家加了罂粟壳!你看,我们就在火锅里吃到了奇怪的果子。这东西真的是罂粟吗?都是外形惹的祸其实,只要在家里炖过肉,就会知道有种黑褐色、椭圆形、表面凹凸不平的家伙,它只是厨房中常见的调料草果而已。尽管确实有不良商家违法添加罂粟成分,但如果把草果认成罂粟可是冤枉了它。把罂粟壳和草果弄混,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相似文献   

16.
胡杨赞     
苍茫大地,树木林立。有人将树喻人,有人将人比树,由此足见人与树、树与人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可是,你知道吗?你看见过生长在河岸、渠旁、溪畔的的杨柳,或者山巅之上的松柏。抑或你还读到过《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吧。然而,你可曾知道或看见过生长在我国西北边陲戈滩里,流沙道上的胡杨吗?胡杨,又称"戈壁杨"和"耐旱杨"。它生长在多风、多沙而又少水、少肥的不毛之地,但却以顽强地生命力透过重重沙丘,扎根荒漠,千年不  相似文献   

17.
<正>老鼠的"吱吱"叫声与我们人类讲话之间的共同点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多。修改老鼠身上一个与语言关联的基因似乎会搅乱老鼠的交配呼唤。这个名为FOXP2的基因我们人类也有。自从我们人类与亲缘最近的现存亲戚黑猩猩以及那些落后于我们的高超发声能力(比如唱歌能力)的动物分离以来,这个基因发生过两次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甜蜜的记忆     
你可能很容易记得今天上班时把汽车停在何处,但你可能不记得上星期二把汽车停在何处。同样,你可能记得昨晚晚餐吃过什么食物,但你可能不记得上星期的这个晚餐吃过什么食物。并非所有的记忆都这样脆弱。如果上星期一辆汽车撞上你的车,那你一定记得汽车停在哪儿。另外,你也记得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宴会上,你吃过的食物。因为那些食物使你上吐下泻。实际上,我们许多人时常要避免那些曾经致病的食物。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吃的重要。然而,如何吃,吃什么?却是大有学问的,尤其是爱美之心甚于男性的小姐女士,若在"吃"字上做文章,可能有助于你吃出美丽来。美国一位美肤专家说:"不要相信广告宣称的这种那种润肤霜会营养‘你’的皮  相似文献   

20.
<正>从小到大,我们的上一代总是在耳边念叨一些饮食俗语,听多了便不以为然,总认为其中的很多经验"没道理、不科学",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俗语里不乏有一些健康金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多吃咸盐,少活十年这个说法虽然吓人,但很有道理。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人每天应摄入不超过6克的盐,过高的盐分摄入会大大增加罹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其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