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研究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及思路:人、地关系;从藏缅语分化演变角度认识藏彝走廊中藏缅语民族的共同起源与历史演变;从整体和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藏彝走廊研究。并就这三个角度在研究和认识藏彝走廊中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民族大调查工作,彝族、藏族、羌族、藏彝走廊等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中国民族学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学科应用诸问题,同时着重分析了藏彝走廊研究在民族学区域综合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近年来,藏彝走廊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该区域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由于频繁的民族互动与文化交融所造成的民族边界的模糊性等现象均具有极高的民族学、人类学及民族史研究价值。费孝通先生之所以将之称作"藏彝走廊",很大程度还因为藏族与彝族是今天此走廊中分布地域最广、人口数量最多的两个代表性的民族。故而,藏族及其文化在藏彝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分区的基础上,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横向比较了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各文化分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藏彝走廊民族与文化格局的主要特点,指出藏文化在藏彝走廊具有跨民族或族群,乃至跨语支传播的总体趋向,存在着层次性和区域性的差异。不同民族或族群在将藏传佛教因素有机地融入本土宗教信仰中的同时,仍从宗教职业者构成、本土语言和宗教观念等层面坚守本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费孝通的民族走廊理论,并与李绍明的民族走廊及藏彝走廊见解进行商榷。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走廊的观点,认为民族走廊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心圈层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特性决定于古代农业文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民族走廊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时空界限由其性质所决定,民族走廊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学理论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为例,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建设的重大意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的比较优势和不利因素作了一定的理论阐述,并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的着力方位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阿坝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长寿与藏彝民族走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藏彝走廊的概念及马长寿先生对这一走廊的民族研究概况。着重指出他对该走廊中羌、藏、彝等民族及其民系的历史、文化、宗教从事过大量而深入的田野考察和研究,撰写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专著和论文,扩大了学术视野。认为马先生是这条走廊民族研究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地面、半地穴居,再到地面楼居的民居建筑形制,结合历史空间地理和考古资料分析,沿着"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下半缘,民居建筑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空间及其文化类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是一条连续的、系统的和完整的"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发展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9.
藏羌彝走廊概念的提出,深化了中国西部多个少数民族历史存在的本相与内涵。本文在这个新视角下,集中研讨空间生态文化美的意蕴。藏羌彝处在一个地理、气候、地貌共有的空间,创造了同而存异的物质空间、非物质空间的生态文化,在相对历史发展中,各自守候"我者空间文化"的生态美发展,同时创造、生成彼此亲和、互补的美的文化生态。守候与亲和,是藏羌彝走廊文化生态美的境界与生态机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前“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缺失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并从文化生态学视阈,对“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嬗变与传承进行研究,基于形成时期、农耕时期、建国初期、发展时期、分化时期的“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嬗变,对“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嬗变进行归因分析和建议,以此促进“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传承。  相似文献   

11.
尔苏藏族是藏族的一个支系,其历史演变和复杂的文化现象,都表现出藏彝走廊内族际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是研究民族走廊文化互动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吐蕃东进,在藏彝走廊地区引发了频繁而剧烈的族群互动,藏彝走廊的族群分布格局亦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岷江上游及大渡河一线以西在吐蕃控制下的众多部落发生“蕃化”,基本上形成了藏彝走廊西部以藏族为主的族群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迪庆藏回族群文化特征的描述与分析,展现了藏彝走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格局,同时对民族文化调适也进行了探讨,并剖析了其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在田野调查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算日子书、特殊符号、十三成数、自然历史基础、本波等文化遗存和文化要素,分析了藏彝走廊东部的本波文化带,揭示了其文化形成和传播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5.
岭南走廊是历史上南北交流的必经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已开始形成,走廊沿途遗留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运用"文化线路"这一世界遗产保护理论,使单个的遗产串联起来,有助于把过去对文化遗产的单体保护和聚落保护提升到整体性的保护层次,可更有效地保护和提升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评析——以上海3所大学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对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校园绿地系统做出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指标体系包括多样性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维分析等.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各个校园生态质量方面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绿地系统今后的改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四维空间”理论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学生管理理论思潮,高校借助“四维空间”理论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发挥“四维空间”理论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指导作用,高校应树立“四维空间”理念意识,构建与实施“四维空间”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以完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