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玉泉 《科学通报》1993,38(9):855-855
超塑合金在超塑性状态下具有很低的流变抗力、很好的延性,而且几乎无弹复和应变硬化的静态储存效应。因此,可以压力成形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的零件。遗憾的是,即使在最佳超塑性温度下,其拉伸的最佳应变速率也很低(一般都在10~(-2)s~(-1)以下),这便成为超塑技术向实用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提高超塑变形速度,是急待解决的问题。Maehara和Tsuzaki对25Cr-7Ni-3Mo-0.14N和25Cr-7Ni-3Mo不锈钢,经超细化晶粒处理,分别在  相似文献   

2.
正石墨烯等二维原子晶体材料技术可以把表面涂层降到单原子厚度,并具有抗腐蚀和抗氧化等涂层性质.但单原子涂层能否实现固体表面润湿性改性却面临困境:2012年莱斯大学等学者报道单层石墨烯丝毫不改变固体表面的亲疏水性的实验结果,提出石墨烯是"亲疏水性透明的"(Nat Mater,11,217,2012);但MIT的研究者否定这种"透明性",认为是"半透明的",即单层石墨烯仅能部分改  相似文献   

3.
陶瓷-硬质合金复合刀片的界面结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建新  艾兴  侯志刚  李兆前 《科学通报》1997,42(12):1337-1340
陶瓷刀具材料以其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耐热性著称.在高速切削时,当切削温度达到1450℃时仍能继续进行切削.但陶瓷刀具材料所固有的脆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因此,如何提高陶瓷刀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其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其本身的强度和韧性来实现,如:利用颗粒增韧、相变增韧和晶须增韧等方法来提高其强度和断裂韧性,但增强补韧的幅度十分有限,与硬质合金刀具相比,其强度和韧性仍嫌不足.而硬质合金刀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但其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能却比陶瓷刀具材料要低得多,当切削温度达到1000℃时,刀具已无法继续进行切削.为了进一步提高硬质合金刀具的耐磨性和耐热性能,70年代出现了涂层硬质合金刀片,主要是利用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硬质合金作为基体,在其表面涂以一层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碳化物、氮化物、氧化  相似文献   

4.
Li/Li(100)体系的吸附与表面扩散的对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新 《科学通报》1991,36(22):1715-1715
原子、分子同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分离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吸附质和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而且可以获得吸附、表面扩散等动力学信息。尤其是台阶缺陷表面对吸附、扩散扰动的研究,使我们对气固吸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泽新 《科学通报》1988,33(15):1200-1200
本文提出了几个模拟Li(100)—H吸附体系的原子簇模型,取极小原子基组,用ab initio方法计算了各种体系的吸附和表面扩散势能面,吸附能随原子在表面上的位置及到表面的垂直距离而改变。由势能面得到  相似文献   

6.
以硼氨烷络合物为前驱体,采用低温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碳化硅纤维表面制备了氮化硼(BN)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GIAXRD)对涂层进行了表征,采用单纤维电子强力仪测试了碳化硅纤维沉积BN涂层前后的拉伸强度.结果表明BN涂层无孔洞裂纹等缺陷,且表面均一致密,B,N元素比例接近为1:1,纤维与涂层之间相互渗透,结合良好.在较低的沉积温度下可以得到成分单一的BN涂层,涂层微观结构随温度升高更加理想.综合考虑结晶性与纤维强度保留率的情况下,800~1000℃可作为碳化硅纤维BN涂层的最佳沉积温度.在沉积温度为900℃时,随涂层厚度的增加至0.28,0.51和0.82?m,纤维强度保留率分别为92.7%,83.6%,77.7%.  相似文献   

7.
平板上低表面能涂层的水筒减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军  薛群基 《科学通报》1996,41(18):1667-1669
在金属表面上涂覆特种涂层,可降低其航行阻力和噪声。人造海豚皮(厚2.5mm)的非各向同性柔性壁有利于层流边界层的转捩延迟,因而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减阻作用。水溶性线型高分子涂层:一是由于涂层表面溶解出来的线型高分子抑制初始剪切涡,吸收压力脉动能量;二是溶胀涂层的柔性效应抑制和吸收压力脉动,减小航行体阻力。而边界层中微气泡可使平板表面摩擦阻力降低60%左右。本文给出具有低表面能的涂层平板模型阻力测量结果。描述了低表面能涂层的厚度、疏水性和表面粗糙度等特征,考察了涂层表面湍流边界层和层流边界层延迟转捩减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施士元 《科学通报》1957,2(Z1):84-84
<正> 在代位固溶体有序化微观过程中,原子的移动依靠空穴作为媒介。因为有了空穴,原子才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位置.这和点阵结点上的原子扩散的机构相似,在结点位置上的原子的扩散也是依靠空穴作为媒介的。由于空穴的迁移引起原子的迁移,因此我们希望有序化的几率和扩散系数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关系。我们曾将有序化激活能和扩散激活能比较,  相似文献   

9.
自然信息     
硅表面的原子像最近,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纽约研究实验室宣布,首先获得了物质表面的原子像以及连接原子的键的像。该研究室的研究人员采用的是所谓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技术,这种电子显微镜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研制的,它有一个探头,其端部大小为一个原子尺寸,  相似文献   

10.
雷锦誌 《科学通报》2010,55(11):984
 Decapentaplgic(Dpp)是影响果蝇翅膀发育的重要成形素(morphogen)之一. 在果蝇胚胎发育的过程中, Dpp 在翅膀器官芽的前后轴(antero-posterior axis)附近产生, 通过某种未知的机制输运到翅膀器官芽的其他位置, 启动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 控制目标位置细胞的生长发育. 通过反应扩散方程建立成形素通过细胞膜非受体(non-receptor)的协助从其局部合成区域扩散到远程作用区域的数学模型, 研究非受体对成形素浓度梯度形成的影响. 阐明了通过非受体协助的成形素输运机制, 可以形成既有生物学意义又对成形素超表达具有好的鲁棒性的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11.
于维平  李凡  孟琳 《科学通报》2001,46(20):1754-1756
研究了在纳米陶瓷粒子-水混合液中采用双脉冲等离子体微弧方法获得了ZrO2和ZrO2-Y2O3陶瓷涂层的新技术。所获涂层表面均匀,与基体结合力好。进行了涂层表面形貌及其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沉积ZrO2 t ZrO2-Y2O3陶瓷涂层后,提高了基体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茂  邓磊  金俊松  龚攀  王新云 《自然杂志》2018,40(3):157-168
非晶合金由于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磨损以及热态下良好的超塑性成形能力等优势,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非晶合金热塑性成形工艺充分利用非晶合金在热态下的超塑性成形能力,是加工制造非晶合金零件的重要途径,但是非晶合金在热态下的氧化会显著影响非晶合金热塑性成形工艺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针对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的氧化行为开展的研究发现:非晶合金的晶化会导致其氧化机制的转变;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氧化层内会形成多个亚层结构;粗糙表面能够显著促进非晶合金的氧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应力能够抑制非晶合金氧化,而拉应力则能促进其氧化;氧化能够提高非晶合金的表面硬度,并改善其耐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3.
β-SiC(110)表面原子与电子结构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全势缀加平面波方法(FPLAPW)计算了β-SiC及其非极性(110)表面的原子与电子结构。计算出的β-SiC晶体结构参数。晶格常数和体积弹性模量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用平板超原胞模型来计算β-SiC(110)表达的原子与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表面顶层原子发生键长收缩和旋转豫特性,表面阳离子Si向体内移动而阴离子C向表面外移动,这与Ⅲ-Ⅴ族半导体(110)表面弛豫特性相似,表面重构的机制是Si原子趋向于以平面构型的sp^2杂化方式与其三配位C原子成键,C原子趋向于以锥型的p^3试民其三配位Si原子成键,另外表面弛豫实现表面由金属性至半导体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陈宁 《科学通报》1995,40(8):758-758
在面心立方(FCC)结构晶体合金中,某些置换溶质原子的扩散系数可以比基体原子的自扩散系数大几个数量级,例如Pb中的Ag和Au等;Ni中的S以及γFe中的B等等,一般观点认为,具有较快扩散系数的置换溶质原子是以间隙方式扩散的.目前这种观点被人们广泛引用,如1983年版的金属手册在介绍扩散机制时说:“有些溶质原子可能是以间隙方式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纳米陶瓷粒子-水混合液中采用双脉冲等离子体微弧方法获得ZrO2和ZrO2-Y2O3陶瓷涂层的新技术.所获涂层表面均匀,与基体结合力好.进行了涂层表面形貌及其物相分析. 实验结果证明沉积ZrO2和ZrO2-Y2O3陶瓷涂层后, 提高了基体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表面特性在很多材料应用中是十分重要的。表层原子的排列通常与体中的不同,它可以影响表面吸附其他物质原子的方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已直接观测到铂表面上原子的重排方式。他们用激光束短脉冲加热表面,用场致离子显微镜观察铂样品表层原子的排列。该项研究工作要在呈尖端形的样品周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n-Al合金超塑变形时的相界滑移进行了观察,并深入研究了Zn粉和Al粉压制烧结中Zn和Al相界间的扩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Zn粉和Al粉通过扩散烧结可形成共析组织,两者间的扩散行为是Kirkendall效应的一种显现,即Zn能溶入Al中而Al却几乎不能溶入Zn,在扩散烧结过程中形成的共析组织是由Zn和Al相界间形成的扩散溶解层α′在冷却过程中转变而来。最后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Zn-5Al共晶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模型:Zn-5Al共晶合金的超塑变形机制是α和β相界面滑移,而α和β相界间形成的扩散-溶解层α′对相界滑移起控制作用,含缺陷的不饱和的扩散-溶解层α′与β相结合较弱容易滑移,而当扩散-溶解层α′变厚并达到动态饱和时则不利于滑移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扫描隧道显微术(S7M)是逐个原子研究表面的技术。STM可以观察原子的排列甚至它们的色,这对了解表面和控制其状态是有益的。STM也是一种工具,可修补表面或沉积于表面的微粒或分子。它为新器件的开发开辟了道路,不仅是较小的器件。而且以十分不同原理工作的那些器件。原子力显微镜可能有拓宽到将STM技术用于绝缘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喷涂合成TiCN厚涂层及其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CN作为一种先进的耐磨涂层被普遍应用在生产的诸多领域. 采用反应等离子喷涂方法成功制备出了TiCN厚涂层, 并对涂层的相组成、组织结构及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涂层致密度高, 氧化物杂质含量低; XPS显示, 涂层中存在Ti与C和N的离子性结合; 并且TiCN涂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其失效形式主要是由于黏着磨损造成的, 伴随TiCN硬质颗粒的磨削与高温氧化失效, 磨损失效区域中Fe, Cr, O元素含量较高, 由表面逐渐向涂层内部侵蚀.  相似文献   

20.
王家军 《科学通报》1995,40(23):2207-2207
在综合考虑高温用包覆型MCrAlX涂层的表面稳定性(表面抗氧化、抗腐蚀性能)、涂层内氧化现象及涂层/基材间界面稳定性等3个方面基础上,现采用多弧离子镀、磁控溅射两种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在GH220超合金表面制备了GH220/Ti-N/MCrAlX/Al多层复合防护涂层.研究表明,Ti-N膜为复合膜,由δ-TiN,ε-Ti_2N及α-Ti组成.MCrAlX平均成分为Co-32Cr-2.6Al-4.5Ta-0.2Y(重量百分数),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选择Co基而不是Ni基MCrAlX涂层的原因是:Co基涂层具有更优异的抗热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