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只要多读书,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句古语不仅强调多读,而且强调自悟。在实际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往往出现两种误区:有的老师片面强调读的遍数,学生少晤,加重了读的负担,降低了读的效益;有的老师为了“悟”的结果,把教师的感悟和盘托出地强加给学生,自悟变成了他晤,造成读和悟的分离。如何实现读和悟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读中求悟,以悟促读?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第九册)一课,颇能受到一些启发。现摘其精彩片段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2.
读《“脑体倒挂”考》一文后吴汝衡(西南物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成都610041)读了《科技导报》1993年第9期朱明先生所写的《“脑体倒挂”考》一文后,作为1957年结束学生生涯走上工作岗位的过来人,感慨颇多。“脑体倒挂”现象,诚如编者在该文前所加按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诗经》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睢》),“女执懿筐”(《七月》)“穹室熏鼠”(《七月》)“涉渭为乱”(《公刘》)和屈原《九章·悲回风》“物有微而陨性兮”中的一些字词的旧注进行质疑,并运用古籍文献资料,进行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王国运湘绮先生《论诗法》中说:“非积二、四十年.不能尽知主人之工拙.以三、四十年之工力治经学.道必有成,国道通诗,诗目工宾”。又说“若性好又采,乐于吟咏,则由诗悟人,亦自捷径,而非可强求也.”读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王燕玉教授的《控馆诗存》和《偶总词存》,再看他成稿的《中国历代诗选人《中国历代词选》、《中国历代文章精选》、《中国历史要籍介论》、《中国书法家传论》和已出版的《贵州明清文学家人《中国又献学综该)、《通鉴黔事辑还》和《贵州史专题考》等多部专著,这些硕果累累的成就,都是几十年沉潜于经史子集,…  相似文献   

5.
吴代芳教授,李培坤教授的《唐人绝句艺术谈》(以下简称“本书”),我读后诚有如著名的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在给吴教授信中所称赞的“殊有意味,读之患易尽也”。盖书当书意读易尽”,北宋诗人陈师道这一名句恰道着了人们读这本蕴含丰富的书时自然产生的那种兴会络绎,快意累累之感,而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35岁(1506)因疏救戴铣上封事,谪贵州龙场驿丞。三年春至龙场,在这极度荒凉险恶之处度过了非比寻常的一年,始悟格物致知,称龙场悟道。十一年45岁(1516)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鬲赣汀漳等处,在江西五年中,他剿平南赣汀漳诸“盗”、平定宁王宸濠叛乱,又经历张忠许泰之变,于百死千难中得悟“良知”之理,十六年50岁(1521)始揭致良知之教。从“龙场悟道”到“揭教良知”,是理论的升华,是知行的统一。其学说在身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龙潮》的出版说起─—评介张垣的创作生涯赖丹收阅北京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陈钧主编的《通俗文艺通讯》(1996·1),该刊在“方家近况”专栏中推荐说:“福建张垣的自选文集《龙潮》20余万言,已于近日由闽西文学院和龙岩市侨联印行。该书分“散文之页”、“读...  相似文献   

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8(5):F0004-F0004
2005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和《稀有金属(英文版)》与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签订合作协议,成为爱思唯尔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合作计划(CJCP)的首批合作期刊(首批签约20种)。  相似文献   

9.
翟崑 《世界知识》2011,(7):66-66
近来,有一线工作人员和研究生询问,了解东亚合作(主要是经济方面)需要读哪些书。我选择了两本:《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这两本书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帮助我们从多维的角度理解东亚(亚太)合作的方方面面。“多维”,源自现代院一位老前辈的著作《多维的世界,多维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刘艳 《甘肃科技》2009,25(5):179-180
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容忽视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语言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这决定了情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主要从4个方面论述:(1)以“读”人情;(2)以“教”激情;(3)以“谈”传情;(4)以“写”悟情。总之,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读《说文解字》第一部叶斌东汉许叔重所作之《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千百年来被文字、训诂学者视为经典。由于此书没有详细交代编写体例,加之流传中产生的讹误、改易,使得此书有许多的“奥秘”。要充分利用此书,就必须揭开它的奥秘,这就形成了对《说文...  相似文献   

12.
哈代小说的艺术模式(上)──“性格和环境小说”研究之四朱宝荣从《远离尘器》(1874年)到《无名的裘德》(1895年),“性格和环境小说”的创作历时二十余年。其间,哈代对生活的认识起了很大变化,思想的发展也有明显的轨迹。但我们在对这套小说的考察中,却...  相似文献   

13.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继《尔雅》之后最能从“小学”(文字、音韵、训估)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不朽之作。在《说又》中,“许慎采史籍李斯、杨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逵,吸收了前人如贾逵、杨雄、杜林等人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在这当中,杜林的思想对许慎的影响是颇深的。据《汉书·杜螂传》载:哪子林,亦有雅材,建武中历位列卿,至大司空.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社公。”盛赞杜林文字学造诣超群出众。西汉宣帝时,“《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  相似文献   

14.
敦敏《赠芹圃》诗,频为《红楼梦》研究者所引用。其中“一醉(毛冒)()白眼斜”的“(毛冒)()”(也有作瑁()),诸词书未收,音义不详,经考订,当是“毷醄”之误。  相似文献   

15.
无用之用——读《庄》漫笔之五王锺陵一我在拙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中曾经说过,神话意象思维沿着形象的走向来展开,有两条途径:一是“增殖某一形象”,一是“沿着形象之间或明显或曲折的联系走向一种意象图式”(第155页)。这两点,我们在《人间世》篇中对...  相似文献   

16.
两汉的辞(代言体)、赋(汉大赋)及文人五言诗中的兰惠,表现为两种“语言模式”,一曰赞“人”(主要指“君子”),出自屈原;一曰写“景”(旨在颂扬帝王),出血《招魂》。这同封建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包括致思途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相联系,即同文化(观念和准则)有关。因而,“语言模式”实际是“文化模式”的反映。以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之,反映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文化模式”,大抵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而最终归于“他律”。所以,有自律(修身)的“君子”(人)的模式,以及为最高统治者服务(他律)的“景”的模式产生。由兰蕙所呈现的两种“语言模式”,并不因文体之变而消亡,它将继续留存于其后的文学(包括艺术)样式之中--只是“角色”有所转换。因为,它受制于长久未变的“文化模式”--自律与他律。  相似文献   

17.
(一) 张盛彬,男,1932 年生,汉族,安徽金寨 人,原《六安师专学报》 主编。1960年合肥师范 学院中文系毕业。1991 年晋升为教授。研究方 向:论说文、文章学、逻 辑学(认识逻辑学)、思 维学等。代表作有:《论类比》(《末定稿》)、《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中国社会科学》)、《“认识逻辑”纲要》、《文科论文写作》等。 施建业,男,1938年 9月生,安徽霍邱人,皖 西学院中文系教授。安 徽省美学学会理事,中 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曾 任六安师专中文系副主 任、教务处长。 出版的专著有…  相似文献   

18.
丁一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散文诗和散文作家,已先后出过《情感世界的探索》人生命之恋人《维也那之恋》等10多本著作。“爱”与“美”始终是他创作的灵魂和主旋律,近读他的新著《丁一美文选》(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对这位在文学领域中始终坚执诗意人生守望者立场的作者,不由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爱”与“美”是互为对象的两种价值属性,“爱”是主体心灵的一种“美”,“美”是客体中折射出的人类心灵的“爱”。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决定,是诗意人生的最重要的内容。“爱”与“美”是文学永恒的“母题”,而在丁一先生的著作中,这…  相似文献   

19.
南朱《御枇石经》,又你《南宋太学石经》《南朱石经》。现藏杭州碑林。石经为宋高宗赵构(1107-1187)亲笔所书,部分为吴皇后代笔,时间约在绍兴五年至十三年(1135-1143)。临安知府张墩奉诏摹石,刊刻于绍兴十三年至十六年(1146),立于临安太学(今杭州庆春路西端前洋街岳飞旧宅)。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传》全帙,节录《礼记》五篇和《论语》《孟子》等七经,卷末皆刻秦桧跋语(后皆毁去)。淳熙四年(1177),诏临安府特建“光尧石经之阁”贮立之。宋人《中兴小纪》《四朝闻见录》《石刻铺叙》等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20.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