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妇女报刊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妇女报刊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中国文化史和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绚丽的华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思勉的妇女观表现在:重视妇女史和婚姻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各民族早期的母系社会和妇女地位;批判旧的妇女观,倡导注重妇女内在品质的新妇女观;在相关的文学创作中,展示新女性形象。吕思勉的进步妇女观形成的原因有:清末民初"史界革命"等新思潮的影响;妇女解放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江南女性文化水平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较大的现实;其家族女性多才华出众者。吕思勉的进步妇女观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社会史、妇女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是用唯物史观分析妇女问题的第一人。本文通过研究李大钊在妇女解放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总结出其在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警世通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批光彩照人的市民妇女形象。她们比起传统的闽阁小姐、名门千金等妇女形象及同时代的男子形象,在爱情追求方面,更主动、热烈和执著;遭遇挫折时,斗争更坚强、更积极。市民妇女形象的这种新性格特色的形成,是与明末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市井妇女有了新的生活方式等时代与社会的因素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共最早派往苏俄的特派记者与使者,瞿秋白与张太雷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过程中,也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纳入了中国革命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分析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对中国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中国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及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等问题,形成各自的妇女观理论,同时身体力行地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了大量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在革命、建设与妇女解放的互动中,皖西苏区妇女为争取实现自身解放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对于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总结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工作的经验,又有利于以史为鉴、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它之所以能形成大规模的妇女解放思潮,其原因在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推翻封建制度的客观要求;“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我国妇女运动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春单 《科技信息》2009,(19):257-257
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些典型的妇女形象为代表,概括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社会制度的牺牲品、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分析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原因:经济上不能独立、政治上没有地位、礼教上奴化教育。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保证妇女独立的经济地位、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赋予妇女平等的社会地位、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有效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说为理论武器,努力否定中国封建伦理对妇女的束缚。孙中山倡导男女平权,反对缠足恶俗对女子的形体压迫,尊重女性的人格尊严与权利,主张妇女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与精神的新国民,提倡社会给予女性以特殊关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促进中国妇女伦理发生历史性变革,有力推动了近代妇女解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0.
《历代妇女著作考》所载古代妇女著作目录中储存了丰富的妇女书名文化和性别文化信息,是我们研究中国目录文化和性别文化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11.
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长期、稳定的封建统治给中国妇女造成了严重的束缚,使当代妇女解放的任务极其繁重.制定系统的妇女成才规划,发挥妇女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战线的能动作用,是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妇女纷纷参加抗日战地服务团、妇女救国会、抗日救亡协会等组织,积极投身到全民族抗战的大潮流中,妇女逐渐成为抗战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谢冰莹女士的组织号召下,有志为抗战奉献一份力量的妇女们纷纷加入到“宜昌妇女抗战训练团”的组建和训练当中,训练团在抗战时期完成了艰难的训练、救护和抗战动员工作,为前线抗战将士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伤兵救护服务、民众动员等后方支持,在唤醒当地民众、宣扬抗战、妇女解放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妇女教育主要是结合妇女的现状与特点进行的教育,旨在帮助妇女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以使她们明确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妇女解放与男女的真正平等,实现妇女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文章从西藏妇女教育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当前西藏妇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妇女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母亲》是为赛珍珠赢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翻译传播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国内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品采用自然主义笔法,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丰满、命运坎坷多难的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形象,突出描写了主宰其命运的两种性格——母性和妻性。《母亲》的特殊审美价值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健全妇女工作组织机构,倡导妇女解放;颁布具体政策法令,保护妇女权益;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支持妇女参政议政;开展拥红扩红运动,激发妇女革命热情;组建红色妇女武装,鼓励妇女参军参战;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极大地启迪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觉悟,激发了她们的革命热情,有力地支援了革命事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梅丽迪恩》和《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重要代表作,都体现了作者著名的妇女主义理论,但两部作品中所透视出的具体的妇女主义主张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通过《梅丽迪恩》主人公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叛逆到《紫颜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嬗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妇女主义主张的发展脉络,看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实验性的演绎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红 《科技信息》2013,(17):492-493
1915年,以《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中国迸发了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批判旧礼教、旧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妇女的意识觉醒和妇女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集中分析了萨拉.玛格丽特.福勒的代表作《十九世纪妇女》,旨在探讨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十九世纪妇女》颠覆了男权文化中传统妇女形象,构建了新的女性形象——"米涅瓦"和"缪斯"。福勒认为女性如同"米涅瓦"和"缪斯"的一个复合体,融入了两种相反却又相互交融的气质,即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能量与和谐力量与美丽智慧与爱的统一体。福勒对女性形象的新定义为女性争取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女性差异性理论,并且具有模糊的雌雄同体的理想,对后来的女权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在整个社会进步潮流的推动下,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觉醒了的妇女知识青年开始为妇女自身的解放而努力,其中,争取妇女经济独立的运动得到了社会进步势力与舆论界的支持,人们普遍认为“妇女运动最重要的是经济独立”  相似文献   

20.
妇女解放运动,是全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抗日救国为目的,掀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提高了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推动了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本文试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发生、发展,来阐明华北妇女在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伟大作用。一、抓住妇女切身利益进行宣传、动员,使她们走向解放之路近代中国是帝国主义角逐掠夺的对象,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启发了一批知识妇女的觉醒,她们开始走上了救国救民。争取妇女解放的道路。但是占全国妇女最大多数的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