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汉在礼乐文化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郊祀体系。《汉书·礼乐志》和《乐府诗集》中保存下来的郊祀歌和宗庙乐即是汉代礼乐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在对汉代郊庙歌辞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汉郊庙歌辞虽然是以儒家面目出现在西汉礼乐体系中的,但却带有“非雅什”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了论述。最后对其文学特色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2.
广南,从冷水沟龙脖山洞、百乐余家岩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平丰桐木犁洞、布书洞、上宽飞鸽落洞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到小尖山青铜墓葬、法土龙城古遗址;再从田房崖画,陶瓷器皿的出现和发展,金属器械的运用,里夺摩岩题刻的文字艺术,乃至明、清两代的古刹建筑来看,无疑地,她是滇东南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璀璨灿烂。  相似文献   

3.
“礼乐”互动指的是“礼”和“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关联共生、相济为用的人文特质,其源于周代礼乐文明,以中和的秩序为内在精神,逐渐演变为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审美价值体系、思维形式与意义表达。以此视角探究久为经学名目所掩的唐代“九经”之一《周礼疏》,彰显经学家贾公彦在义疏中展现的儒家审美思考。其《疏》是在唐代初年以礼乐立国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展开的,主要就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礼”“乐”关系、“礼乐相济”等论题加以继承与补充,在对律吕、礼器等的诠解中申发了礼乐“中和之美”,还就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是儒家美学和礼乐审美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官修科举教材,其对唐代及后世的礼乐文化建设给予影响深刻,美学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科研动态     
2003年8月5日至11日,我校科研处处长杨永福及民族研究所部分研究员,在文山州委宣传部朱荣同志的陪同下到富宁、广南先后对剥隘古镇、壮剧发源地之一的索乌村,皈朝沈土司衙署遗址、广南县者兔乡西芽村壮族干栏式建筑及坝美生态文化村进行田野考察。考察期间得到了广南、富宁两县县委宣传部及文化局、民宗局等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富宁县委宣传部刘副部长、广南县委宣传部李副部长、文化局冉副局长特意为调研组召开了座谈会,并对如何开展民族文化研究,以便更好地参与两县的经济社会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帅 《青年科学》2011,(6):17-17
1928年,研究伊特拉斯坎文化的兴趣一度在罗马兴起,因为当时罗马西北80公里乌尔齐地,一个农夫的一头牛突然不见了,后被发现是掉进田中的一个洞里,那个洞原来是伊特拉斯坎人的坟墓,经进一步探索发现了古墓群,墓里埋藏着各种彩绘和雕刻品、陶器、青铜器、雕像和珠宝。这些物品流进市场后,掀起一阵收藏伊特拉斯坎文物的狂热。  相似文献   

6.
董彦屏  张义妮 《科技信息》2012,(35):232-233,391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聚居的地方。广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广南方言词缀极为丰富,其中,形容词词缀尤为突出,名词词缀次之。本文主要从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数词等五方面来讨论广南方言中较有特色的词缀。  相似文献   

7.
广南北路沙戏是云南壮剧的重要分支。它是在广西北路壮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南北路沙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具有和谐的民族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8.
殷周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周代初年总是对殷商革命不断进行历史反思,对殷商革命的历史反思决定了周代文化的历史走向。周初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周人取代殷商后,高举起"偃武修文"的旗帜,建构了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周代礼乐文化体现了从巫术的迷茫走向理性的清朗、从尚武传统转向尚文精神的发展趋向,这是殷周之际文化变革的根本标志。其主要体现在宗教的伦理化与礼乐文化的思想基础、政治的秩序化与礼乐文化的制度保证、生存的风雅化与礼乐文化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文化之概念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生态文化"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被大众媒体炒作及市场的驱动而得以流播,并最终取得学界的理解与宽容.文章正是在已有的关于原生态文化概念界定及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化、原生文化、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诠释原生态文化这一带有浓重含混性的概念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老艺人,曾经将广南洞经音乐中的28支曲牌带到了云南滇剧团,经整理之后,成为经久不衰的滇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滇剧音乐的内容,增强滇剧音乐的美感。“文革”之后,广南洞经音乐就不再登上大雅之堂。近年来,还在抢救中的广南洞经音乐只要登台亮相,专家就说“独树一帜”;亦无论田夫野姥,都要拍手叫好。这个“好”是现在时,而对于她的“过去时”和“将来时”,就知之甚少了!因此,在变与不变中,查考她的源流,就成为我们这些文化后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麒麟区洞经音乐是麒麟区开发特色文化,丰富地方文化不可多得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洞经音乐若能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将为旅游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洞经音乐的劝化世人,奉祀祖先,忠孝节义等教育功能,可以为今天市场经济下创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域广袤,孕育了浩如烟海、风格各异的民歌体裁和品种,在音乐不断传播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出现了一些词同曲异、曲同词异、词曲大同小异等民歌的变体形式,尽管变化多端,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歌族文化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歌族文化的初步研究,是对民歌传播演变规律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歌师文化"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性音乐文化形态,它以各族族民日常生活中的所谓"歌师"为传承主体,以口耳相传为承传方式,以所属民族各类文化活动为留存空间。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态势下,此种文化事象的传承已显举步维艰之势。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象,当下文化人类学界应该对其给予更高层次的学术观照与更深层面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礼义道德的中原文化具有起源性、泛政治化、弹性强的特征,深深地影响着民间宗教的传播.愚昧、封闭、落后是民国初期中原文化衍变出的重要特点.成为民间宗教广为传播的温床.  相似文献   

15.
运用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念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景观,是目前城市史研究领域的新动向。借鉴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中的观点,将北宋东京南北御街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对各段的界面、节点、小品及人的活动这四大景观要素分别予以分析,可以展示出北宋东京城由开放的街市制代替封闭的里坊制之后所呈现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16.
音乐艺术和其他文化一样,有着极强的传承性和延续性以及民族性。本文从学堂乐歌的发展,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及发展,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必须解决好纵向继承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横向借鉴优秀外国音乐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印度音乐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传统,可谓是当今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中最有特色、最引人注目的"宝藏"之一。因为印度历史上遭遇多次外来的侵略,所以印度音乐熔铸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印度音乐的音乐文化组成部分一一音乐观念、音乐活动、音乐曲目以及音乐物质文化等四大点作简要的阐述,揭示其民族音乐发展的规律以及它对于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凉山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因为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呈现出"圣乍"、"阿都所地"、"义诺"、"彝汉文化交融区"四个民歌色彩区,这些地区在语音、社会生活方面的诸多差异催生了优秀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基于民歌是保留民族特色最好的音乐种类的观点,本文选取了近百首雷波县彝族民歌作为研究对象,从调式、节奏、旋律线、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音乐文化学的全方位研究,以弄清雷波县彝族民歌的音乐全貌及其与文化背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施咏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42-144
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传播中国音乐文化、融会贯通中西声乐"三个方面分析了周小燕的声乐表演艺术特点;从"注重语言的结合、攻克技术难题、教学中的真善美"三个方面总结了周小燕的声乐教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