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街道空间承载着交通、生活和商业等多种城市功能。文章选择以城市街道所承载的商业功能中的餐饮业为例,基于街景视角探究了街道空间的景观与餐饮业活力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HDBSCAN聚类算法构建了街道空间;其次,应用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提取了街景图片中的建筑物、天空和树木等12种景观目标,构建了天空占比、绿视率、围合度、围墙占比、道路占比和混乱度6个街道景观指标;然后,利用大众点评数据中的餐饮业点评信息,采用核密度算法测算了餐饮业活力;继而,应用偏相关分析对街道空间的街道景观与餐饮业活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以广州市天河区为研究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街景视角下的街道景观与餐饮业活力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混乱度、绿视率、围墙占比、天空占比均与餐饮业活力负相关,而围合度与餐饮业活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度、传统乡村建筑占比、乡村传统建筑色彩占比、村落景观道路占比、绿视率、铺装占比这7个景观要素与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美景度模型结果显示具有高贡献率的3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天空开阔度(0.387)、土壤裸露度(0.235)、传统乡村建筑占比(0.233);高美景度评价场景特征要素占比为天空开阔度26%~50%、土壤裸露度2%~5%、传统乡村建筑10%~30%;低美景度评价场景最突出特征为植被种类单一、道路设施风格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空间尺度感过大的景观空间;梧林传统古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存在空间分异性,主要受到空间要素、自然要素、建筑要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打造城市特色景观,应充分发挥城市街道景观在城市特色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通过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集地理性、地方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街道景观,进而凸显城市的特色景观。本研究从城市特色景观与街道景观结合的角度入手,不仅给城市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给街道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为城市特色景观提供一定设计思路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认识湖南省德夯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综合性、等级性和主导因子原则,以人为干扰程度和生境作为分类指标,结合航拍图和实地调查结果划分其景观类型.结果 表明:(1)德夯风景名胜区可分为4个景观类、16个景观型;其中,自然景观类包含的景观型最多,且分布较广,景观内的植物多样性高;半自然景观类和半人工景观类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内植物多样性低,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工景观类多呈规则化的空间布局,以苗族木质建筑为主,体现出该区独特的民族文化.(2)德夯风景名胜区以向阳土坡自然景观为基质,由北向南随着地势逐渐开阔,景观类型逐渐减少;其中德夯村、峒河、恰比河景区景观型最丰富,但各景区景观特点迥然不同.基于德夯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区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区景观生态学研究及景观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中小尺度景观分类指标的选取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5.
景观偏好与认知是使用者对外部环境主观反映的重要方面.以哈尔滨市平房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从景点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与感知强度3个方面对二者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在形成偏好分布图与认知核密度图基础上,深入分析二者在空间分布特征与景观影响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促进景观偏好与认知研究成果在景观实际设计中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型景点和节点型景点中,景观要素的数量与景观偏好和认知呈较强正相关性特征.不同景观要素中,使用者对道路设置、景观小品、群体组合以及硬质景观的喜好程度越高,对该地区的认知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杨文婷 《科技信息》2012,(36):I0162-I0162,I0164
当前城市中出现的包括环境在内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所造成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城市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把握景观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力,从而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从古城的建筑风貌,城市主色调,建筑小品和雕塑,街道景观及绿化等几个方面深入挖掘西安的城市景观特色。在展现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城市景观风采的同时,剖析了西安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一方面,为以后西安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为其他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建设样本,并可以避免一些建设误区。在研究方法上,充分进行资料查阅与实地调研,并经过深入思考加工,从而得到一些自我对西安城市景观特色的认知以及对城市景观建设以后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刘佳 《工程与建设》2011,25(5):618-619,644
文章阐述了我国城市道路景观风貌的现状以及建筑色彩对于道路景观风貌和城市色彩景观的影响,提出了建筑色彩更新设计的肇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建筑色彩更新设计在道路景观整治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林 《科技信息》2007,(26):278-278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量化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景观破碎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扬州市为例,分析城市景观破碎化的空间格局,定量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及该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空间分辨率30 m的Landsat卫星影像、乡镇层次的扬州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增强回归树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BRT)等方法,开展景观破碎化空间格局及社会经济驱动的研究。【结果】①扬州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54.9%,其次为水体(22.0%)和建设用地(21.9%),林地和草地很少(1.1%)。距离市中心越远,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在城区边缘达到峰值,而后随着距离的继续增大,破碎化程度逐渐减小。②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在城市化水平35%~45%时达到峰值。③在景观水平上,社会因子(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以抑制为主,而经济因子(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影响以促进为主。与景观水平相比,社会经济因子在类型水平上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更大,而且它们与破碎化不同特征(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离度和聚合度)的作用关系也存在明显差异,且主要体现在分离度和聚合度上,例如人均财政收入在景观水平上促进分离度的增加,在类型水平上却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景观破碎化产生较大影响,不仅体现在不同的尺度(景观和类型水平)上,还体现在社会经济因子对破碎化特征不同的驱动作用(抑制或促进)上。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景观破碎化影响的尺度效应及作用强度与方向,有效缓解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偏岩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古镇街巷景观建筑布局、沿街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街巷空间界面的尺度比例、街巷界面分析、古镇典型街巷与环境的关系、街巷空间处理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调研中明确古镇景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祺  刘卫斌  龚飞  李慧龙 《江西科学》2014,32(5):655-659
城市干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道路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是重要的绿色线型空间,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之一。针对当前许多城市的发展中,面临着众多传统街道的改造问题,以永寿县火车站街和西兰大街绿化改造工程设计为例,立足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的实际,紧扣"福寿文化"主题,探索城市道路的地域文化与绿色生态景观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充分认识文化意蕴对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的营造与其它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不同,分为城市街道型、游赏步道型和生活工作型3种道路绿化形式.文章针对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的类型、设计要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在安全性、舒适性、绿化线条、视觉等方面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着五个误区:1)打通中轴线以改善北京城市的南北交通;2)破坏北京城历史上形成的街道格局,强行开辟穿城的快速交通线;3)无限制地拓宽街道,并修建仿古建筑;4)过多开避宽阔的封闭式街道;5)城市快速通道与商业等并举,导致误区的原因是主持城市规划建设的同志没有从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城市的发展,也没有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通过景观易损度指数及景观类型面积比重结合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区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年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加;②三期景观生态风险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别为0.512 5、 0.555 2和0.605 5,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土地生态风险呈聚类模式的空间分布;③20年间,区域景观生态风险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分布区域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但逐渐表现为较分散的分布;④三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且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6.
官云兰  周世健  张明 《江西科学》2007,25(4):454-457
城市三维景观构建是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在阐述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构建三维景观优越性的基础上,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完成城市区域三维景观的构建,生成虚拟现实世界,为城市三维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绿地盲点区域评测与整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分析石家庄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参照格林公园辐射范围法确定了具体辐射范围和实际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依据绿地面积分布图,对绿地景观盲点区域进行评测,找出辐射范围外的盲点区域。在改善绿地空间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基础目标上,引入和改进国内外现行建设模式和实践经验,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特点,从居住区和公园、道路及环城三个要素上对市区整体绿地进行景观设计,建设城市宜居性,同时为其他平原城市进一步发展绿地要素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园林植物功能进行详细总结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功能景观的概念和主要类型,指出了其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和具体应用途径.研究认为: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即是进行功能景观营建;应用功能景观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各类专项功能景观建设,而且还可以用于景观方案设计或现实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鉴于对城市街道的两种传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归纳与继承,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借用城市设计理论,剖析尤以旧城改造为主的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街道设计问题,着重关于"人"的元素的推敲以及街道空间"人文精神"之探索,进而提出预先设计与意象设计两种思路与方法,旨在将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设计取向运用于探讨现代城市街道更新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孟其  高伟 《科技信息》2011,(19):330-330,283
本文尝试从可持续设计视野分析园林建筑,探讨可持续设计在园林建筑范畴中的应用,针对园林建筑特性提出适合园林建筑特性的可持续设计思路,提出观念影响先行,适应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