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9日~10日,欧盟—西巴尔干(以下简称"西巴")伦敦峰会如期召开。这是2014年德国倡议启动的五年期"柏林进程"的最后一次年度峰会。前四次峰会分别在柏林、维也纳、巴黎和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举行。此次伦敦峰会确认波兰将担任2019年峰会东道国,这意味着"柏林进程"将开启新的周期。从柏林到伦敦,"柏林进程"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五次峰会将给新的周期留下什么"遗产"?  相似文献   

2.
在东南欧洲,由于西欧、中欧外交局势的荡,最近也展开了一片外交的活动,最重要的,是七月卅一日巴尔干协商四国与保加利亚订立互不侵犯协定,承认保加利亚恢复军备的平等权.这协定,由希腊总理梅克萨代表巴尔干协商,与保国总理古寨伐绪夫在苏尼加签订,而由  相似文献   

3.
<正>7月3日至5日,欧盟—西巴尔干(以下简称"西巴")波兹南峰会如期召开。这是五年期的"柏林进程"(2014年德国倡议启动)结束后新开启的首次年度峰会。前五次峰会分别在柏林、维也纳、巴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和伦敦举行,今年峰会首次来到欧盟东扩的波兰。新一轮峰会的开启、波兰的特殊身份以及欧盟刚刚举行议会选举,使得波兹南峰会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5月17日,欧盟—西巴尔干(以下简称"西巴")峰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除西班牙以外的欧盟成员国、西巴国家和地区(科索沃于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中国尚未承认其独立国家地位)以及欧盟机构与部分国际组织领导人悉数与会。此系2003年希腊萨洛尼卡欧盟—西巴国家首脑会议确定西巴国家入盟前景15年后举行的首次欧盟—西巴峰会,两次  相似文献   

5.
徐刚 《世界知识》2021,(1):56-57
过去几年,人们对西巴尔干地区年度形势的描述语大抵是“关键性”或“决定性”。2020年也不例外。这一年该地区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塞尔维亚、北马其顿、黑山多国迎来议会选举:塞尔维亚与科索沃重启对话:欧盟出台“改进的扩大程序”提案并举行了第三次西巴尔干首脑峰会,但地区成员在人盟进程上并无实质性进展。同时,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西.巴尔干国家经济和社会也受到严重冲击。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该地区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结局之年可谓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6.
2019年,欧盟两度推迟同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开启入盟谈判,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进程继续停滞不前,黑山和塞尔维亚入盟进展不大。同时,欧盟表示将于2020年5月欧盟—西巴尔干萨格勒布峰会上作出是否同两国启动入盟谈判的决定,并将启动"改进的扩大方法"提案;美国先后任命西巴尔干事务特使和塞科谈判特使。可见,2020年西巴尔干地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0年1月8日,有关西巴尔干较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欧洲西巴尔干"刊登"影响西巴尔干2020年走向的人物"一文,列举了九个(组)人物。  相似文献   

7.
徐凤江 《世界知识》2020,(12):74-74
欧盟与西巴尔干峰会原定于5月6日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召开,但受疫情影响改为视频会议。此次峰会正值新一届欧盟领导层上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欧洲多国,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盟高级别官员和西巴尔干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视频峰会。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使欧盟认识到只有将西巴尔干地区纳人欧洲一体化的轨道,才能实现该地区以及整个欧洲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正7月5~8日,应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是中国与中东欧16国(16+1)多领域合作框架内举行的第七次领导人峰会。峰会达成《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与会各方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众多成果,确信16+1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日益成为务实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惠及各方。但与此同时,一些欧洲大国和美国对"16+1合作"机制的  相似文献   

9.
巴尔干国家     
半岛北与苏联、匈牙利、奥地利接壤;东滨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西濒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南临地中海。盘结在半岛上的有东西两大褶曲山脉:东部是由喀尔巴阡山脉伸展出来的巴尔干山脉。喀尔巴阡山进入罗马尼亚后,折而向南,蜿延向西,这段别称德兰斯瓦尼亚山脉;它越过多瑙河上的铁门后,又转而向南,最后折向东去,就是横贯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山脉。西部是由阿尔卑斯山延伸出来的狄那立克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南斯拉夫,又向南延展,成为分布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境内的班都斯山脉;班都斯山脉继续延  相似文献   

10.
<正>西巴尔干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区,是一个多文明交汇、多宗教信仰、多民族国家、多矛盾纷争、多势力博弈的地区。科索沃战争后,前南地区虽然进入“后冲突时代”,但就整个西巴尔干地区来说,仍然处于“裂变时代”,从安全角度属于世界亚热点地区,“去巴尔干化”远未提上议事日程。正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今年3月初结束西巴尔干之行后在布鲁塞尔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里的形势依然紧张、危  相似文献   

11.
人类利用乳酸菌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起源地在地中海沿岸、保加利亚、巴尔干等地区。二十世纪初西欧开始重视发酵乳的营养价值,认为它是一种能防止人体老化的“长生不老食物”。其根据是日常大量食用发酵乳的保加利亚和高加索地区,长寿者特别多。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至20世纪期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一个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成为一个“反复爆炸的火药桶”。让我们一起来追寻其战争爆发的历史轨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8月,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起义,得到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9月,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逐步结成巴尔干同盟,企图乘机对土耳其发动战争,瓜分其欧洲地区的领土。10月9日,黑山首先对土采取战争行动。随后,保、塞、希先后对土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爆发。巴尔干盟军势如破竹,至11月28日,阿  相似文献   

13.
请您回答     
1.2月24日巴尔干国家——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开幕,参加会议的六个国家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和——。 2.圣马力诺位于欧洲——半岛东部,四周与——接壤。其国家元首由两名——的执政官共同担任,任期半年,不能连任。 3.1985年7月巴西、秘鲁、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0月9日,第十届"日本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峰会"在东京召开,这是峰会时隔三年再次在日举办。东道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湄公河五国首脑——越南总理阮春福、泰国总理巴育、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西苏里及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共同出席了会议。包括湄公河五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日本在地理上远离该地区,但是却长期花钱出力,积极谋求介入该地区事务。早在1991年,  相似文献   

15.
西巴尔干五国如果没有明确的欧洲前景,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有可能停滞不前,如果走向欧洲的道路过于漫长和艰辛,巴尔干地区合作将没有支撑物,巴尔干国家固有的“弱性”将死灰复燃,各种民族主义将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6.
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欧盟双“东扩”,是近期欧洲政治的热点。一些东欧国家实现着它们“入约”“入盟”的梦想。11月21日~22日,北约布拉格峰会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七个申请国发出入约邀请。12月12日~13日,欧盟哥本哈根峰会邀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10国入盟。而同样作为申请国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却被挡在这次东扩的门外,要到2007年才能取得入盟的资格。为什么有的东欧国家能够同时被北约和欧盟接纳,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相似文献   

17.
徐刚 《世界知识》2022,(2):48-49
<正>2021年的西巴尔干地区形势可谓步履维艰。西巴尔干疫情仍十分严峻,各国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地区内部冲突乃至分离趋势加剧,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对话进程磕磕绊绊,波黑遭遇《代顿协议》签署以来的最大危机;地区成员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近于停滞,部分成员加紧联合自强。  相似文献   

18.
《上海信息化》2008,(2):88-88
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信息化年度峰会暨2007中国农业网站100强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以“挑战·突破·资本”为主题,围绕“挑战与机遇”、“突破与市场”、“资本与共赢”三个对话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峰会还揭晓了2007年中国农业信息化年度评选榜单和2007中国农业网站百强榜单。  相似文献   

19.
在波黑战火久扑不灭、“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险象丛生之际,一直让人心存不安的希腊和马其顿的关系出现转机。9月13日,希马两国外长在美国纽约签署有效期为7年的雅典一斯科普里谅解与合作协议,10月13日,协议全面生效。两国关系从此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其意义和影响非同寻常。历史纠葛沉淀泛起希腊与马其顿的矛盾由来已久。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腹地,在希腊以北。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那里曾建立过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进入本世纪初,两次巴尔干战争都以争夺马其顿为中心。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马其顿地区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瓜分。希腊所属之地被称为“爱琴马其顿”,拥有整个马其顿地区的一半面积和主要出口海岸;保加利亚获得了不到10%的土地,被  相似文献   

20.
正本书是美籍保加利亚裔学者玛莉亚·托多洛娃(Maria Todorova)的代表作。在书中,她凭借自己成长于保加利亚而工作在美国的特殊经历,利用内外部的双重优势和资源,并受到身份和责任的驱使,考察、探讨了"巴尔干"这一名称的由来和特殊内涵,分析了巴尔干如何从最初的一个地理名称转变为在历史、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以及当今一般知识分子话语中最具贬义的称谓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