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各大肢体及器官,应用最广泛也最频繁的当数嘴了。人的嘴总是承受着过度的工作。别的动物用嘴做着许多事情——咬、舔、品尝、咀嚼、吞咽、咳嗽、打哈欠、咆哮、尖叫、低吼。但是人类嘴的工作项目就更加繁多,因为我们还要用嘴说话、吹口哨、微笑、大笑、接吻、抽烟等等。所以,有人说嘴是脸上战场,这是相当贴切的。  相似文献   

2.
据说,500年前的英国人,见到谁就与谁接吻,以示友好。现今在欧洲,比较熟的人相见,往往以亲吻代替握手,辈份高者吻对方额头,辈份低者吻对方下颌,辈份相同者只是脸颊相贴,只有情人之间才嘴唇相对地接吻。然而,吻并非是人类的专利,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有趣的"吻"。曾有一头来自马来西亚的海豚,它在上海表演了24个精采节目,其中最拿手的就是"与人接吻"。有人认为:海洋中海豚的"吻"是一种本能或习惯。海豚能用吻部将仔豚托出海面;抬起生病或受伤的海豚;也喜欢用吻推动海面上的漂浮物体。据报道,有一位美国妇女在游泳时被漩涡卷走,突然她感到被推了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便渐渐不省人事了,可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已躺在沙滩  相似文献   

3.
人体各大肢体及器官,应用最广泛也最频繁的当数嘴了.人的嘴总是承受着过度的工作.别的动物用嘴做着许多事情--咬、舔、品尝、咀嚼、吞咽、咳嗽、打哈欠、咆哮、尖叫、低吼.但是人类嘴的工作项目就更加繁多,因为我们还要用嘴说话、吹口哨、微笑、大笑、接吻、抽烟等等.所以,有人说嘴是脸上战场,这是相当贴切的.  相似文献   

4.
张永彪  褚嘉祐 《科学》2007,59(3):34-37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后,科学家们利用已知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开始了新一轮的生物学研究热潮,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揭示调节基因表达的根本原因。同时,随着对实验动物特别是克隆动物生物学性状的了解以及人们对众多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基因组之外的大量遗传学信息调控着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4,(6):13-13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指人类最早的祖先,其外形并不像人。如图)曾经与恐龙分享地球。这种人类祖先是最早的胎盘生动物,它生活在8830万年前~9160万年前。今天的胎盘生动物包括人类和除了产卵或有袋动物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动物。这项研究推翻了之前的基于化石证据的研究结论:"一切胎盘生动物之母"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当然,如果恐龙没有灭绝,胎盘生动物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6.
响尾蛇是人们最为恐惧的动物之一,据说人类对这种爬行动物的恐惧心理可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社会初期。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响尾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它们与很多动物一样并不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7.
“有害动物”或“害虫”的概念是以人为中心而制定的,比如,与人争抢作物的虫类,破坏耕地、偷吃家畜的动物等等,都被称之有害。为了控制害虫、有害动物,人类想尽了各种办法,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既能杀灭或减少有害动物,又不危及人的生命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于是遗传工程(也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便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友谊     
无论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经常发现两种动物之间有“共生”、“共楼”现象,也就是它们彼此依赖生存.按人类来讲,也就是存在着“友谊”。这种“友谊”观象也带给我们人类以感悟.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是不是应该建立和谐社会,彼此多关心和爱护呢?  相似文献   

9.
人与动物本是"地球村"的共同居民,可是由于人类不断地对野生动物展开攻击和侵犯,例如任意捕杀、狩猎、乱伐森林等,使它们的生存环境缩小了,生存条件恶化了,对如何生存下去也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因而有些动物对人类采取报复行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之一。人类应当以此为教训,认识到"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0.
人类是语言大师.人的歌曲中自然也就融会了语言。边歌唱边诉说。人类又是创造大师。歌唱时也就有种种乐器伴奏,相得益彰。这些都远非动物们所能比拟.它们不能企及万一。  相似文献   

11.
百问百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4,(4):96-96,F0003
Q动物也分左右手吗? 我们知道,人类拥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明显更喜欢使用右手,这两点都是由左半脑控制的。那么,动物也分左右手吗?科学家认为,不论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还是鸟类,它们也和人类一样,具有不对称的大脑。  相似文献   

12.
人与动物本是"地球村"的共同居民,可是由于人类不断地对野生动物展开攻击和侵犯,例如任意捕杀、狩猎、乱伐森林等,使它们的生存环境缩小了,生存条件恶化了,对如何生存下去也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因而有些动物对人类采取报复行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之一.人类应当以此为教训,认识到"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3.
伪装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技能,成功的伪装使动物摆脱了许多麻烦。一些动物可以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寻找,你根本无法发现它们的存在;一些动物则给自己披上色彩斑斓的“外套”,并饰以特殊“徽章”,把自己伪装成危险的、有毒的种类,好让天敌敬而远之。动物的伪装本领有时候让人类也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14.
假装的艺术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像我这种天命已过耳顺尚远的不老不少之徒,既可以看《水浒》,又可以读《三国》;也可以顺应潮流,什么也不看。人的定义有多种,如:“人者,无羽毛之两足动物也”(柏拉图);“人是不渴而饮,四季有性欲的动物”(博马舍);“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钱钟书)。如果说,人是会阅读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正求偶,用人类的语言表述就是"找男/女朋友",是动物"结婚生子"的前提。如果找不到"男/女朋友",不能传宗接代,雄性/雌性的DNA就无法传递下去,因此求偶行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吸引配偶。"帅"是找女友的第一法则对于人类而言,颜值常常是吸引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动物也不例外。雄性动物如果体形魁伟,色彩鲜艳,就能轻易吸引到雌性的关注。有些鸟、兽有着漂亮的羽毛或冠、角等,它们竭力炫耀这些漂亮的饰物来吸引对方。以孔雀为例,雄孔雀的尾巴越来越长,以至于天敌来了也无法躲避。看似不可思议的抉择,究其内在的缘由,那些尾巴长的孔雀们,往往身体的免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世界奇遇记》是第一本以顶尖生物科技动物为主体的科普读物,作者通过唐小迪一家环球旅行的见闻,讲述了一系列真实存在的神奇动物及其背后的创新故事。区些神奇动物包括来自三个妈妈的克隆青蛙、为人类主产救命药的基因工程兔、模仿人类疾病的基因编辑猴等等。本书也是《大学科普》丛书第一辑七本科普书之一,该丛书主要面向高中生和大学生,介绍各种前沿科技知识。从本书中,读者可了解到体细胞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动物不会笑,它们也不会感受到快乐。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会笑不是人类的专利,不仅与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会笑,而且连老鼠和狗等动物也会笑。动物天生就能感受到快乐,它们也因快乐而发笑。在以前的研究中,科学家把工作的重心大部分集中在和发笑相关的一些问题上,如幽默感、个性以及健康的好处等,而很少涉及到笑的神经机制。美国俄亥俄州州立鲍林格林大学精神生物学教授潘克赛普就是在研究笑的神经机制时发现,尽管人类和动物发笑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是动物发笑的本质是和人类一致的。人类往往会哈哈大笑,而…  相似文献   

18.
宿兵  王银秋 《科学》2006,58(6):16-20
人类起源是生命演化的奇迹。也是长期以来生命科学领域最受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作为目前已知的唯一高级智慧生物,人类对自身的起源问题一直十分关心。了解自身是人类最基本的愿望。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思考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的故事、海猿说、杂交说、外星人说等。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自达尔文发表划时代的进化论以来,“人类跟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从一个远古的似猿祖先进化而来”的思想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9.
高雪  木马 《科学之友》2010,(7):64-65
在自然界,人类是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不过,也不能说动物就没有什么比人类高明之处,事实上,动物身上具备的某些"超能力",人类是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20.
镜头之一:13岁的小帆正讯初一,学习成绩倒是不错,可是实在懒惰,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平常都是妈妈做家务活,有天妈妈生病在床,要他帮忙拖一下地板都不肯。妈妈说我生病了,你帮忙做一下,他却说,等你病好了再拖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