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对《边城》主旨的探讨,论者很少从《题记》的角度进入,谈及沈从文的创作观,特别是生命观时,论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从题记和文本内容探讨作品的主旨:爱和死亡;其二是阐述沈从文的创作观,主要围绕创作观的核心问题:为何要创作的问题。沈从文的创作是为了生命。生命以三种形态展开:健康的生命,自由的生命,审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 ,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 ,恬静淡远 ,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 ,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 ,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 ,人与自然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 ,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 ,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在接受凌宇访问时说,理解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五个题记:《〈边城〉题记》、《〈长河〉题记》、《〈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湘西〉题记》。通过这五篇文章,我们可以窥视到作家的其人其思:他并不是一个对社会置身事外的作家,他把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对人性的独特感受通过别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别样的方式使他远离当时的主流文坛,但沈从文的现代性意义也通过他在五个《题记》中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忧患和悲剧意识获得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以叙事、写人、纪闻、写景、状物、抒情为主。描写从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的各种见闻,将这条绵延的长河上的景物、人事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湘西人民生活图。沈从文的许多作品不仅表现湘西人民的美好生活,隐隐之中还流露出他的孤独寂寞之色,在其《湘行散记》中同样体现出这一蕴味。  相似文献   

5.
李蕾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34-35,37
水在沈从文的生命与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沈从文作品《边城》中湘西水世界的景美、人善、情真几个方面揭示沈从文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悟到作家所追求的“希腊小庙,’式的人生理想。这一人生理想具体表现为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以及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现实生存危机的感叹。  相似文献   

7.
宋玉的《高唐》《神女》赋真可谓聚讼纷纭。有说是淫乐之词,有反其道证之为讽谏淫乐;有以为是山水诗(见陈宏天《昭明文选译注》第二册),有以为写游览(胡念贻《中国古代文学论稿》);有主影射之说,以为用男女狎爱之词喻襄王舍弃巫郢河山之险(章炳麟《菿汉闲话》第二十五),有主人与自然相接之说,以为通过同高唐自然相接来通政治延人寿(日人藤原尚《骚赋与辞赋的分岐点》)。排沙简金,各有所获,然发微析疑,终未能  相似文献   

8.
与男性相比,女性爱美、求美的欲望更强烈。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上述心理、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然也形象地表现了作家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即人之美是美在心灵、美在纯朴、美在自然和美在气质等。  相似文献   

9.
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作,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展现了一幅奇趣盎然、野气扑鼻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图景,塑造了一群兼具粗犷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的"乡下人",描述了发生在他们中的纯美故事。小说在展示特殊的风土人情的同时,还有普遍性的人对命运的挣扎和独特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水、梦、雾是小说《边城》中三个极为重要的审美意象 ,它们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沈从文对古朴恬静的自然美、纯洁真率的人性美和郁悒孤寂的意境美的至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所处时代政局的黑暗使阮籍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生命的幻灭感。这种忧生之嗟形象地表现在他诗歌所选取的意象之中,通过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领会诗人对人生、生命的体悟,准确把握其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李莎 《科技信息》2010,(18):I0138-I0138
在《呼啸山庄》里,爱米丽·布朗特描写了凯瑟琳和希刺克利夫的爱情。男女主人公狂野,粗暴,缺少教养和文明开化,心属荒野与自然。他们的爱是心灵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结合,是永恒的。这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爱情、生命和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柏慧》是张炜最为喜欢并能充分表现他内在主体精神的作品之一,从《柏慧》来关照“民间世界”,可以看到这片世界散发的生命活力,大爱之境以及诗意情怀。  相似文献   

14.
以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黑魇》为核心,参照同一类型散文作品中的其他几篇,再辅之以同时期的几篇文论,进行文本细读,来理解和叙述沈从文昆明时期的思想重心、感触接点、精神踪迹和文学理解,特别描述出其精神迷失的具体情形,并强调其文学理解的庄严,从而论述沈从文作为一个作家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以整体主义的视角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为重新阐释文学经典提供了理论武器。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玛丽·雪莱的经典小说《弗兰肯斯坦》,可以看出作品对人的精神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强烈关注。精神生态的失衡导致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灾难和悲剧。鉴于目前全球生态灾难的现实语境,重读这部小说将更具有现实警示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弗兰肯斯坦》堪称是一部生态警示录。  相似文献   

16.
芸的形象之美是《浮生六记》的核心魅力所在。文章从陈芸追求的情爱之美、生活艺术化之美和坚韧的生命之美三个方面来分析陈芸的形象之美,从而指出,陈芸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一曲追求爱和美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17.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切入影片《生命之树》和《焦土之城》,可以从比较视阈下分析出两部影片在不同的主题意义以及叙事方式上所共同展现的隐蔽的女性主题。无论是对生命的反思、个体的追问还是对于人伦的建构,两部影片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同样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8.
《呼兰河传》和《边城》是两篇具有民俗特色的现代小说。无论是萧红对东北呼兰农村沉滞、落后社会的现实描写,还是沈从文对湘西社会优美、自然、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浪漫抒情,他们均以独特的民俗视角,选择截然不同的民俗事项进行描写,直视国民精神领域,不仅展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而且都较好地实现了各自的创作理想。  相似文献   

19.
温凤霞 《科技信息》2010,(15):139-139,181
张悦然的小说集《十爱》表达了对爱、对生命、对人性的理解。她用梦幻的叙事,超凡的想象,奇特的意象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虚幻迷离又让人深感切肤之痛的爱的故事。张悦然在小说中从叙述方式、语言运用,到情感表达,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是一篇逾越死亡让爱飞翔的梦幻之作。  相似文献   

20.
在弗洛伊德主义与其它西方理论一起试图跻身中国文化界和文学界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沈从文在内的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都直接间接地受其影响。沈从文小说中人物的潜意识、无意识活动因素自然流动,常态变态心理跃然纸上。本文拟从塔与溪的总体象征意味、“恋水情结”——“恋母情结”的一种交体、雾气笼罩下的力比多、对翠翠梦的解析这四个角度对《边城》进行精神分析式的解读,希望为阅读沈从文的经典之作提供新的启示,打开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