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磁场H和Z分量月均值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北京、佘山、兰州和拉萨四个地磁台的水平和垂直分量月均值资料,借助快速付里叶变换方法,分别计算出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扰日、通日、静日和静日午夜值的振幅谱,分析比较了这些分量的频谱特征并得出了它们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小波分析分析了非磁暴期间几种情况下宇宙线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行星际较平静时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周日变化才比较明显和稳定.不同年份,地磁静日银河宇宙线日波峰值取值的地方时可能不同.当行星际出现扰动但没有出现磁暴时,银河宇宙线的日波也会出现变化,即日波幅度会出现减弱或增强,因此,仅利用银河宇宙线的日波变化情况不能作为地磁暴前兆的判据,只能作为行星际扰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_S5.7地震前后的地磁异常特征,通过收集2016—2019年东北地区固定地磁台连续观测波形,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法分析地震前后数据。结果表明:2018年5月28日前半年内出现了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多台同一天或相邻两天同步跨越式短期异常2次;三岗、铁岭地磁谐波振幅比存在同方向不同周期不同步趋势异常,异常形态表现为趋势下降-上升-恢复,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阶段;两种方法结合预测地震的发震时间和震中效果较好。可见,地磁多方法是地磁学预测地震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西部、西南部和东部几组相邻的地磁台站各地磁要素日变幅的对比分析,发现各台站的地磁要素日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特征是趋势变化一致而幅度不同.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了野外观测资料用相邻的地磁台站的地磁要素数据通化时,通化结果有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观测时间和观测季节关系密切.在实例中,磁偏角(D)、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及总强度(F)的通化值差异一般分别达到0.5′、6 nT、4 nT、6 nT,这样的差异值有可能影响震情研判.因此,在地震地磁监测工作中的定点连续观测十分重要,而流动地磁观测只应该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徐彤  吴健  吴振森  冯健  吴军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0):1196-1200
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及非平稳随机信号序列时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利用EMD方法对地磁指数(Ap,aa及Dst)月均值进行了分解,分别得到一系列模式和一个趋势项.其中可能包含了6个月周期分量,准1a周期分量,准两年震荡(QBO)分量,准5a周期分量,准11a周期分量和22a Hale周分量等.地磁活动指数与太阳黑子数都有着显著的11a周期变化分量,比较发现Ap和aa指数准11a周期分量极值出现要比太阳黑子数R准11a周期分量极值出现平均滞后1—2a,滞后最大值发生在1970年前后; Dst指数没有特别明显的滞后特征.  相似文献   

6.
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及非平稳随机信号序列时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利用EMD方法对地磁指数(Ap,aa及Dst)月均值进行了分解,分别得到一系列模式和一个趋势项.其中可能包含了6个月周期分量,准1a周期分量,准两年震荡(QB0)分量,准5a周期分量,准11a周期分量和22a Hale周分量等.地磁活动指数与太阳黑子数都有着显著的11a周期变化分量,比较发现Ap和aa指数准11a周期分量极值出现要比太阳黑子数R准11a周期分量极值出现平均滞后1-2a,滞后最大值发生在1970年前后;Dst指数没有特别明显的滞后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磁匹配导航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翠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125-6131
地磁导航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地磁匹配导航算法是地磁匹配导航的核心技术。本文综合分析了地磁匹配导航算法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研究高效、实时的匹配算法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匹配算法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关注地磁场     
周凡 《科技信息》2007,(24):221
地磁场在近一个世纪里,呈现出加速变化的趋势,地磁环境因此正在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热点。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地磁场的起源、变化规律和其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磁背景场变化特征是影响匹配导航精度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潜航器导航前,对航行区适配性能进行分析尤为重要。采用熵、粗糙度等统计参量,实现了对匹配区地磁变化特征的描述,并结合匹配试验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实现了适配区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伟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9):5436-5440
通过对2004年11月—2006年12月期间的岭澳核电站监测到的地磁感应电流和广州地磁台站观测的地磁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缓始磁暴产生的地磁感应电流(GIC)与地磁场分量的变化的相关系数可以大于与其时间一阶导数之间的相关系数。GIC与地磁分量的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均比较大。对8次磁暴产生的GIC的最大幅值与其对应的地磁水平分量的变化率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推导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式,可为预测核电站变压器GIC提供依据,并为磁暴灾害对核电站影响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球磁暴源探讨中,提出了一个地磁起源新观点,并将它总结成地球磁场起源的3条定律.  相似文献   

12.
地磁导航中获取地磁场的精确测量值是进行地磁匹配导航的前提和基础。论文针对实际地磁测量中磁力仪易受环境磁场干扰带来的影响补偿效果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软磁误差以及硬磁误差对磁场测量的影响效果,建立了地磁测量误差的参数化模型。采用ANSYS仿真软件,通过3对内径不同的亥姆霍兹线圈产生了3个方向的匀强磁场,从而实现了对地磁场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将磁力仪和干扰源建到仿真模型中,通过360度旋转磁力仪分别得到了有干扰和无干扰时的三维磁场值,然后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最终实现了对磁场测量误差的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简化了参数的求解过程,具有较高的误差补偿能力,地磁测量误差可以从20 000多纳特减少到几个纳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Winch方法分析佘山地磁台的地磁太阴日变化的O_1分量L(O_1).首先把佘山台1960~1978年D,H和Z各分量的时均值资料作为整体分析年平均变化,然后再把资料按太阳活动性分为宁静、中等活动和活动期三组分析L(O_1)随太阳活动性的变化,并与国外一些地磁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BJ模型和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模型资料,研究了地球主磁场的周期特点.结果表明,地磁偶极子磁矩变化率、功率谱变化率以及非偶极子磁场各阶球谐系数的平均漂移速率均存在60 a左右的周期.其它与二阶项有关的地磁参数中普遍具有30 a周期,且西向漂移的加权平均项及其二阶项也存在30 a周期变化.因此60 a和30 a周期是地磁长期变化的主要特征周期.  相似文献   

15.
地磁场能量在地球内部的三维分布及其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Bloxham&;Jackson地磁场模型(BJ)和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资料,计算并分析了1690年以来地磁总能量、北向、东向和垂直向分量的能量从CMB到地表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地磁场总能量以及北向和垂直向分量的能量在地表和地球内部的变化一致,1690年以来减小,东向分量的能量变化以波动形式增大,偶极子磁场能量持续减小.非偶极子磁场的能量1690~1770年减小,1770年以后增大.磁能密度在CMB附近增大较快,地表的磁能密度只有CMB的1.6%.从地表向下至CMB,偶极子和非偶极子的磁能密度的变化相反,偶极子减小,非偶极子增大.  相似文献   

16.
地磁导航中的测量误差是影响地磁导航精度的关键因素,而包括涡流磁场在内的载体干扰磁场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目前各种运载体大量使用铁磁性材料,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涡流磁场等干扰磁场。因此文中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高速运动载体的涡流干扰场仿真模型。首先研究了永磁体与匀强磁场之间的关系,发现永磁体的剩磁越强,匀强场也越强,为模拟地磁场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载体在匀速转动时涡流磁场对地磁测量的影响,最后研究了载体摆动时的涡流场的分布。结果表明涡流磁场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强,且涡流磁场主要分布于载体中间位置。仿真结果为下一步地磁导航中的误差建模以及磁场校正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球磁场理论对GMR磁传感器在焊接过程中焊枪的高度跟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模拟实验方法,对GMR和放大电路分别采用屏蔽和非屏蔽措施,在正常的工作电压、焊枪与工件的垂直高度为5.0 mm以及地磁场Z分量为26971 nT时,测得地磁场分量Z引起焊枪的高度变化高达5%,即0.3 mm;此外,结合不同纬度地区的地磁分布情况,得出了桂林与满归两地之间因地磁场影响造成的焊枪高度误差也可高达5.5%即0.3 mm以上.从而证明了这种焊枪高度跟踪检测传感器明显地受地磁地影响.为了减小其影响,采用磁法勘探中磁场补偿原理进行补偿,为电弧焊接非接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彩色显像管质量,减小地磁场影响,针对目前彩色显像管生产中需借助高斯房模拟销售区域地磁场对彩色显像管预调的局限性,研究了1种经济有效的屏蔽地磁场影响的新装置.采用先进的彩色显像管性能测试仪,在相同条件下与现行屏蔽方式就屏蔽效果进行了测试与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抑制地磁场对彩色显像管的干扰,提高彩色显像管地磁场裕度;可省略彩色显像管生产中模拟和调整地磁场的工序,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增进效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