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们普遍拥有这样一种心理:越是朦朦胧胧的东西,就越想扯下它的神秘面纱,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所谓好奇心,就是这种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竭力想把它搞清楚的心理倾向。因为对天空的好奇,人类发明了热气球、滑翔机、飞艇和飞机;因为对海洋的好奇,人类发明了轮船、潜艇和潜水运动;因为对太空的好奇,人类发明了火箭、卫星、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2.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1,(10):25-28
好奇心推动着科技发明和发现,但是.好奇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正如本文标题所示.人们常说.“这很有趣”.或“这很有意思”.但实际上大家都心照不宣.可能只是言不由衷的一种礼貌客套而已.其实心里想的可能是“我并不是真的对这件事有兴趣。”但本文所要探讨的“这很有趣”是一种真实的内心表达.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3.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自信 “自信”这一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查一下词典,上面写着:“相信自己”。但在这里,我想加上一句:“所谓自信,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确信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并积极地去利用它,而且确信任何失败都可以变为成功。” P·T·巴拿姆是一位著名的马戏团团长,一天夜里,他在熟睡中被突然叫起。原来他的马戏团正在佛罗里达进行冬季演出,却因一场大火而全部被烧光。巴拿姆坐在床上听到来人报告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正在南美洲幽静的山林里旅行,就会看见一颗颗似流星的东西飞快地掠过花丛,当你正想看清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有时,你还会看见一种奇异的“昆虫”,它的身子悬在空中,发出“嘤嘤”的声音,用长长的嘴吮吸着花蜜,你正想仔细看它时,一眨眼,它又不见了。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原来它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相似文献   

6.
“早晨上学路上,我遇到了某老师,我向他打招呼,可他不理我”;“上午语文考试,我发挥失常,能做出的题目却没有得分,真后悔”;“外地的奶奶病了,我好想她”;“这几天我一直在担忧,一旦地球爆炸了,人类怎么办?”……哎!真烦人。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各样的烦恼,情绪不佳的时候,你不妨试试“格式塔心理疗法”,或许它会改变你的生活。“格式塔心理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珀尔斯博士创立的。“格式塔心理疗法”是自己对问题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自我心理修养,实施简便易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的基本理念如下:一、…  相似文献   

7.
热词     
《自然与人》2011,(6):9-9
蛋壳心理 蛋壳心理是指孩子的脆弱心理?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  相似文献   

8.
邻家上初中的女孩有一天突发奇想,眨巴着大眼睛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地球滚动的声音?”我一愣——这问题还真从没想过.一时语塞。只得反问道:“那么,你觉得地球滚动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阿碧 《科学之友》2006,(6):26-26
想不想把自己的声音“穿”在身上?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现在已经有人这样做了,他就是澳大利亚数码艺术软件设计师皮埃尔·普罗斯科,他开发出一种把声音转化为图案的方法。由于每个人的声音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用它来设计个性化的衣服,就不会怕别人穿的衣服的花纹和你的一样了。  相似文献   

10.
范氾 《自然与人》2010,(2):48-53
有一种病毒,它的外形酷似子弹,但杀伤力远比普通子弹大,这就是狂犬病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狂犬病病毒真的像一枚子弹.“弹体”似圆柱体,一端有圆角.外面裹着紧密的脂蛋白。  相似文献   

11.
虫趣     
武峰 《科学之友》2006,(2):57-57
千足虫在昆虫世界里,多足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如查要问世界上哪种昆虫脚最多?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号称“百脚之虫”的蜈蚣。其实。蜈蚣一般全身只有24个环节,每节长对脚,共生有48只脚。那么,为什么人们将蜈蚣称为“百足虫”呢?它并没有长100只脚呀!在牙买加热带地区,有一种蜈蚣,它的两侧各长着180只脚,共有360只脚。不过,这种“百脚”蜈蚣还不能称为“多脚冠军”。  相似文献   

12.
兔狲属于猫科动物,身材与家猫相似.是至今为止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不听活”的一种野兽。它的个头比大多数家猫要大些,四肢短,呈圆形的尾巴义长义肥、头部不大,而宽且平,耳朵小且侧、,颊须浓密,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友谊     
无论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经常发现两种动物之间有“共生”、“共楼”现象,也就是它们彼此依赖生存.按人类来讲,也就是存在着“友谊”。这种“友谊”观象也带给我们人类以感悟.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是不是应该建立和谐社会,彼此多关心和爱护呢?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的计算机上有了一种全能程序,你会对它喜欢到什么程度?从此再也没有杂乱的“开始”菜单,也没有让你从中作出选择的“选项”,只有一个图标就可以让你点击开启你的视窗.从事你想从事的任何工作,事实上,你已经在使用这种全能的程序了,那就是你的web浏览程序。  相似文献   

15.
古生物学家曾经认为历史上最凶猛的动物是远古陆地上的暴龙。然而。古生物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比暴龙更凶猛的动物,那就是在远古海洋中的一种巨型海怪.它被称为“未知猎食者”。这种猛兽一口咬下去的咬合力道很大,只要它一张嘴,就可轻松咬碎一辆吉普车。和它比起来.在陆地上称霸的暴龙的力量就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中期,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常爱给他的朋友们表演一种小魔术:他拿起一个“空”瓶子,先晃几下,然后敏捷地靠近一支点燃的蜡烛.只听“啪”的一声巨响,朋友们大吃一凉之时,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舌,但又立即熄灭了.原来在他拿的“空”瓶子中,早就装满了两种无色气体:氢气和氧气.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对一种神秘现象着了迷,那就是在一些深院大宅或普通的屋内,家具竟会自行移动。餐具或烟缸、花瓶等摆设飘起被粘在天花板上,不久又从天花板上掉下来被砸得粉碎,烟蒂、烟灰撒了一地。德国汉堡大学的汉斯·邦德博士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波尔塔盖斯现象”.按德文原意为“吵闹鬼”的意思。从其发生来看,它似乎像是人为的恶作剧。那么,波尔塔盖斯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最近,通过在实验室的熔炉中把陨石矿渣融化成一滴滴的“火雨滴”,科学家们模拟了太阳系在早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勃斯曼特·科恩(Bosmat Cohn)是拉特格斯大学的地质学研究生,也是发表于8月10日《自然》杂志中这篇新的研究论文的作者。她说:“我们正在或多或少的模拟着早期太阳系星云的状态,太阳系就是在45.6亿年前产生于这些巨大的气体尘埃云的。当你一边拿着这些尘埃,一边想我们都是从它而来,这的确非常滑稽。” 这项研究工作能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尘埃如何在星云中融化,并产生出滴滴“火雨”或一粒粒陨…  相似文献   

19.
浩瀚的宇宙高深莫测,无奇不有。其中最玄妙的莫过于存在着这样一种“神秘的天体”:它看不见、摸不着,迄今为止的各种天文望远镜都没有直接观测到它,但天文学家通过其他观测途径,又确信它存在于宇宙之中,并有可能主宰着整个宇宙的命运。这种“神秘的天体”就是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奇异天体——  相似文献   

20.
李新洲  孙珏岷 《科学》2004,56(6):56-58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在于它本身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知识的增长并不单单指观察资料的积累,而主要是指不断扬弃一种旧的理论,由一种新的理论取而代之。格罗斯(D.J.Gross)、波利策(H.D.Politzer)和威尔切克(F.Wilczek)证明了非阿贝尔(N.H.Abel)规范场的渐近自由性质.为强相互作用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致了量子色动力学的诞生,他们三个人因此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温伯格(S.Weinberg)曾说过一段针对渐近自由发现的话:“理论物理有一种悠久的传统,它决不会影响到每个人,但肯定是影响了我。那就是强相互作用对人的心智而言真是过于复杂了。”渐进自由是人类走向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关键一步,而这条漫长的道路是从量子场论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