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赛相长     
施隽 《奇闻怪事》2007,(5):21-23
学校艺术节的那天,我收到学生的一条短信:“老师,下午我们合唱比赛,你中午能不能帮我们辅导一下?”合唱比赛?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她们排了合唱,并且还要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3.
白天去哪儿啦? “咦,怎么了?”当我睁开眼时,竟破天荒地发现天还没亮。我看了看表——不对啊,这都早上8点了,天怎么还没亮呢?不管它,我还是先吃完早点,抓紧时间去上学吧。没搞错吧,学校没开门!唉,我只好又跑回家,结果看到爸爸妈妈还在睡觉。我大声叫道:“起床啦!”他们这才迷迷糊糊地醒过来。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近代出国的115位体育专业留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认为,体育专业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播学校体育思想,培养早期体育师资,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以及从事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体育专业留学生为中国学校体育走向自主化、科学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昨天晚上课间时,高年级的两个美术生到我班画室来。教我班的专业老师王老师正好在。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他们大声答到:“来看看,玩玩,怎么啦?”王老师一听,顿时来了气,说:“滚!这里不是你们玩的地方。”两个学生也不示弱,三说两说。差点动起手来,最后,闹到了政教处。  相似文献   

6.
近代解剖学传入中国较早,但格于中国的礼教和风俗传统,清末学校是禁止尸体解剖的。民国初年,随着一些专门医学校的开办和留学生的归国,这一禁令终于被废除。1913年11月,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率先进行了一例尸体解剖,当时被誉为“破天荒之举”。  相似文献   

7.
李霞 《奇闻怪事》2007,(1):69-70
儿子今年上初中。由于我家就在中学院内,因此儿子一般到学校上晚自习.我们倒也非常省心。可是,最近儿子却总是嘀咕.说不想去学校上晚自习了。我很诧异,盯着他问:“为什么?”儿子的眼神有点躲躲闪闪,似乎还有泪光在闪动。看我问急了,就嗫嚅地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晚自习都有规定的课程.老师不让写其它科的作业.所以很多作业没时间做。”我反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怎么有时间写?你肯定是时间抓得不紧,只顾玩了。”儿子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言语。  相似文献   

8.
轻松60秒     
《少儿科技》2013,(3):46-46
到底多少个 某留学生的中文不太好。一天,他去中文老师家拜访,闲聊家常。留学生:老师,您有几个孩子?老师:1个。留学生:7个?老师:不是7个,是1个。留学生:11个,这么多啊!老师:不是11个,而是1个。留学生:又21个了?  相似文献   

9.
徐凤志 《科技资讯》2005,(23):114-115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是文化的圣地。文化可谓是学校的“专利”,何谈“让‘文化’回到校园中来”?这不是危言耸听吗?其实不然,我这里所谓的“文化”.特指文化内涵中的文学、艺术等,指那种浓厚的、积极的、健康的、活跃的“文化”气息。而我们的一些中小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恰恰缺少这种“文化”。对学校来说,这是于情于理都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种悲哀。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江苏省通州小学接受市级素质教育综合考评,荣获“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有记者专访我:“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既是素质教育的指导者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您认为,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我响当当作答:“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郑军 《科技潮》2010,(7):56-57
“魔力鸟”与心理学的应用 19世纪末,欧美大学开始设置心理学专业,从此有了“心理学学士”这个文凭。现在我要问的是——在活着的“心理学学士”中,谁的名气最大?  相似文献   

13.
健康大过天     
“只是我感觉如此,还是醉酒令我更痛苦了?”我的一个朋友最近问我。如果你知道我们在说什么,那很可能你也正过着一种21世纪新新人类的放纵生活——一种睡眠成为只有在周末时顺利实习一下,锻炼成为你曾经只在学校尝试过的陈年往事,而健康饮食则成为只有每当你的短裤变得太紧的时候,能引起你“三分钟热度”的补救措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我随团到伊拉克参加一次活动。到会的有海湾地区很多国家的官员和学者。一次席间,一位也门女官员对我说:“两三千年前,中国有一位‘母王’就来到过伊拉克。”我思索片刻,问她:“您说的是不是周穆王?”我猜想,她一定是把周穆王和传说中的西王母搞混了。一位并非专业历史学家的也门女官员,知道周穆王来到过伊拉克的传说?近3000年前的周穆王,真的来过伊拉克?最早来到伊拉克的中国人到底是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远行域外的故事,竟然是君王亲自出行的记录。成书于战国时期、在晋代被人们重新发现的古籍《穆天子传》,记载…  相似文献   

15.
邓月花 《奇闻怪事》2005,(11):38-38
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武,感受颇深。我上的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质疑问难”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小数是谁发明的?”我一听,愣住了,在备课时,看到过这个问题,想给学生介绍,但怕教学内容又难又多,没时间讲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去记忆;再者已经快下课了,我还没布置作业呢。于是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网上有,你上网去查查吧。”就这样我完整地上完了一堂课。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那么校长应该怎样摆正自己的位置,去使用自己的权利,覆行自己的义务呢?我认为:校长这一职务只是一个人展示人生价值的平台,他肩负的是责任和重担,因此应该摒弃“官本位”思想,努力搞好学校教育管理,为教师谋发展,促学生能成才。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我觉得一个成功的特校校长至少应该做到“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7.
上学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我敢保证上学并不一定意味着乏味的功课和烦人的考试——世界上有一些非常“酷”的学校,  相似文献   

18.
张淑艳 《奇闻怪事》2009,(10):33-33
在感恩节前夕的一节品德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吗?”“做——”回答是那么肯定。我笑着问:“你们是自愿帮妈妈做,还是有一定的报酬呢?”“自愿。”“有报酬。”回答声此起彼伏。“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小组内先交流讨论一下:我们帮妈妈做家务,该不该向妈妈要报酬?”我话音刚落,热烈的讨论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所寄宿制小学,学生都是从原来各村小学合并上来的,并校时我既为班主任又担任语文教学工作。那时我班有一名学生基础差的一塌糊涂。在原学校他就是老师心中的“拖油瓶”、“落伍者”;现在班级人数众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数不胜数,他更是被远远地抛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教室最后的旮旯里,越发显得一筹莫展、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20.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