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青霉素V亚砜酸含量的薄层色谱扫描方法,以V(醋酸丁酯):V(冰醋酸):V(5%磷酸氢二钠):V(正丁醇)=12:4:2:1为展开剂,检测波长285nm,线性范围5-60mg,最低检测限0.5mg。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青霉素V亚砜酸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V亚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V亚砜酸含量的新方法,所用色谱柱为HypersilODS-2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5.8)-乙腈(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8nm,并对副产物青霉素V砜酸进行了液相色谱的定性检测,表明表明,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结构准确,可以用于青霉素V亚砜酸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俞忠华  周作良  吴卫  陶建华 《江西科学》2012,30(4):448-449,472
先以45 wt%的工业H2O2为原料,制备过氧乙酸,然后以过氧乙酸作为环氧化剂,研究反应温度、时间、酸接受体用量、过氧乙酸/α-蒎烯质量比等工艺条件对2,3-环氧蒎烷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收率可达到89.3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铜绿假单胞菌抗羧苄青霉素的机制,通过基因敲除以及克拉维酸钾和羧苄青霉素协同实验对羧苄青霉素抗性菌株进行研究。在对羧苄青霉素具有抗性的转座突变体基础上敲除amp C后,其对羧苄青霉素抗性没有变化;8株羧苄青霉素抗性转座突变体菌株克拉维酸钾协同实验呈阳性。基因组中预测为β内酰胺酶的PA5514基因的敲除突变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对氨苄青霉素以及羧苄青霉素的敏感性也没有变化。结果说明amp C及PA5514表达升高并不是羧苄青霉素抗性转座突变体抗性产生的原因,基因组中存在新的受克拉维酸钾抑制的β内酰胺酶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抗羧苄青霉素的一种新机制。同时,克拉维酸钾与羧苄青霉素联合使用能够提高羧苄青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抗性菌株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氨苄西林钠、美洛西林钠、青霉素V钾、氯唑西林钠4种青霉素类药物.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150mm×4.6mm,4.6μm),流动相为0.02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体积比为50:5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08nm,柱温40℃.在该色谱条件下,氨苄西林钠、美洛西林钠、青霉素V钾、氯唑西林钠能得到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44),用于4种青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均在97.5%~100.7%之间,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青霉素类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亚砜类萃取剂萃取青霉素G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亚砜类萃取剂石油亚砜和二异辛基亚砜萃取青霉素G的性能。在平衡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宜的革萃和反萃条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萃取串级和工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由石油亚砜、二异辛基亚砜与稀释剂磺化煤油组成的萃取体系对青霉素G的革取性能均优于现有的醋酸丁酯体系,且二异辛基亚砜体系比石油亚砜体系更好。由于它们的低水溶性,因此不必从废酸水中回收革取剂,使操作简化、能耗降低。实验中还发现,当亚砜、胺组合使用时,有明显的协萃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3-氯丙烯和甲基丙烯酸钾为原料,分别以4-二甲氨基吡啶和对苯醌为催化剂和阻聚剂,在二甲亚砜溶剂中较高收率地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探索了最佳合成条件,当甲基丙烯酸钾和3-氯丙烯的摩尔比为1:2.5,催化剂和阻聚剂用量分别为甲基丙烯酸钾的1 wt%和0.4 wt%,反应溶剂用量为3-氯丙烯体积的2.25-2.5倍时,在50℃下反应4 h,收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8.
以2-呋喃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酯化合成重要的中间体2-呋喃甲酰异氰酸酯;该中间体与氨苄青霉素无水酸缩合得呋脲苄西林酸,缩合收率为84.4%;呋脲苄西林酸与质量分数4%的碳酸氢钠反应成盐,再冷冻干燥得呋脲苄西林钠,收率为92.8%.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蜂蜜中9种青霉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3g蜂蜜样品用25mL pH=8.5的0.15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溶解,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目标物用乙腈-水(体积比1∶1)洗脱,定容收集液至3mL.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0.5,1.0,2.0,5.0μg/kg 4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6.9%~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3.29%~9.12%;方法定量限是:青霉素G、乙氧萘青霉素为0.5μg/kg,氧哌嗪青霉素、青霉素V、苯唑青霉素为1.0μg/kg,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为2.0μg/kg.  相似文献   

10.
以对二氯苯为起始原料,经过乙酰基化、醚化、过氧乙酸氧化、水解得到5-氯-2-(4-氯-苯氧基)-苯酚,改良后的工艺使终产品收率达32.9%,醚化反应改用氢氧化钾代替碳酸钾与对氯苯酚反应制备亲核试剂,均三甲苯代替二甲苯为溶剂,醚化产物收率达到69.2%。氧化反应使用乙酸酐与过氧化氢(w=0.30)反应制备氧化剂,乙酸为溶剂,氧化反应收率达到72.7%。  相似文献   

11.
连续5年,用过氧乙酸和自制的中草药提取液作为杀菌剂,对完全成熟芒果果实贮藏期间病害防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过氧乙酸和中草药提取液处理后的芒果,能有效地抑微生物侵蚀,防止芒果病害.在23℃37℃,RH=60%84%条件下,贮存31天,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2.4%和10.7%.  相似文献   

12.
杂多酸H_6PMo_9V_3O_(40)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磷钼钒杂多酸H6PMo9V3O40为催化剂,通过乙酸和乙醇反应合成乙酸乙酯.分别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回流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6PMo9V3O40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酯化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2∶l,催化剂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3.5%,回流反应时间为25 min,酯化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7-氨基-3-氯-3-头孢烯-4-酸(7-ACCA)是合成多种头孢菌素的重要中间体。文中以3-氯代头孢二苯甲酯为起始物,经弱酸苯酚水解去4位二苯甲基和固定化青霉酶PGA-450 裂解去7位苯乙酰基两步反应制得7-ACCA,两步总收率达85.0%以上。用HPLC测定其含量,产品7-ACCA质量分数达99.0%以上,略高于所购进标品。用红外、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7-ACC A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7-ACCA的分析结果与标准样品7-ACCA的结果一致。试验发现,去4位二苯甲基最佳反应温度为60~65℃,去7位苯乙酰基的最佳温度为30~32℃,最佳pH值为9.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了400~450批的批次实验,转化率和收率都无明显降低。本合成方法工艺简洁、产率高,所用试剂价廉易得,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14.
硅藻土强化吸附壳聚糖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针对壳聚糖颗粒机械强度不够和比表面积不大的缺点,用无机多孔材料硅藻土(celite)在低压下强化吸附壳聚糖,再用戊二醛使其活化,以此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以酶活和回收率为指标,讨论了活化、固定化及酶反应的不同条件对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酶活和回收率的影响。当戊二醛溶液质量分数为5%、pH值为8.5;酶固定化温度为27℃,固定化pH值为7.6,固定化时间为12~18h时,为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的酶活可达10000mol/s左右,回收率约为40%。固定化酶的储存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载体有良好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过程中,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抗生素等方法来改善细胞通透性,以减少产物和副产物所带来的反馈抑制,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对比研究了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及青霉素钠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摇瓶和5L发酵罐发酵的影响,确定青霉素钠具有明显增强该菌种发酵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效果.通过对青霉素钠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确定在10h和34h均添加200mg·L-1青霉素钠最优,使N-乙酰神经氨酸的产量达到7.17g·L-1,相比对照提高了38.42%.在利用青霉素钠提高目标产物的基础上,又通过在发酵培养基成分中添加0.75%氯化钠来改变细胞渗透压,从而增强细胞通透性.实验证明,N-乙酰神经氨酸的产量进一步增加,最终达到7.96g·L-1.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青霉素菌渣活性炭制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制药厂废青霉素菌渣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以K2CO3为活化剂,运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化学活化法制备青霉素菌渣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比为1∶3,活化时间为3h。以比表面积和得率为性能评价指标,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吻合性,能较好地反映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30%H2O2作为氧化剂,用钨酸和磺基水杨酸作为催化体系,催化氧化己二醇合成己二酸,考察了催化剂体系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己二酸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催化剂体系用量可使反应在较短时间获得较高产率,该绿色合成己二酸方法适合学生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过氧乙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过氧化物.利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从而间接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是一种绿色生产过程,其中催化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是关键步骤.借助化学滴定分析法,使用Mg/Sn/W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以乙酸丁酯为共沸剂研究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过程的本征动力学及过程中H2O2分解动力学.当催化剂粒径为160~200目时,内扩散影响可基本消除,当搅拌速度大于800 r·min-1时,外扩散可以忽略.使用幂函数型模型对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过氧乙酸生成反应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对H2O2、乙酸均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6.761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6.78090×106;适用于该反应过程体系的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反应级数为1.59345,反应活化能为7.590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1.08795×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