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元素在电、光、磁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质,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的宝库.本文介绍近10多年来某些稀土功能材料,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磁光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稀土超导材料、稀土发光高分子材料和含稀土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宽禁带半导体ZnO具有高达60 meV的激子束缚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短波长发光材料.在其p型掺杂存在巨大挑战的现状下,发展ZnO基异质结光发射器件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本文围绕p-n结型和MIS结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两类异质结构,介绍了ZnO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的研究进展.针对ZnO异质结LED/LD存在的问题(如:发光效率低、稳定性差),重点介绍了通过引入ZnO单晶纳米线和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以及采用表面钝化等方法,改善器件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2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纳米TiO2因其具有更为独特的性能,例如优异的紫外屏蔽作用、透明无毒、奇特的颜色及光催化作用等,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它的制备、性能和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概述了纳米TiO2在有机和无机废水处理、杀菌、空气净化、紫外屏蔽、表面自清洁材料、高级涂料、静电屏蔽、红外吸收、红外反射、隐身材料及增强增韧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激活的碱土金属氟卤化物是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BaFBr:Eu~(2+)作为一种有效的光激励发光材料是目前所知材料中最有前途的.有关其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由于色心在光激励发光过程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故晶体中色心的研究工作很多.但所有以前的研究工作都停留于简单的F心研究.最近作者报道了BaFCl:Eu~(2+_晶体中的新型色心及其发光同样我们在BaFBr:Eu~(2+)  相似文献   

5.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晓波  刘云圻  于贵  赵哲辉  朱道本 《科学通报》2003,48(23):2402-2414
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 红色发光材料是实现全色显示必不可少的三基色材料之一, 也是目前发光材料中最为稀缺的材料. 近几年来, 关于红光材料的研究报道异常活跃. 本文从材料结构的角度出发, 对红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加以概述, 讨论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铱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远辉  王玲霞  翁洁娜  颜芳  梅群波  黄维 《科学通报》2011,56(31):2548-2560
电致磷光材料因其优异的发光性能, 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铱配合物是研究最多的电致磷光材料, 高分子化的铱配合物由于加工方便、成膜性好等优点成为最近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合成的角度出发, 介绍了含配位基团的高分子配体和含铱的二氯桥小分子铱配合物作用、小分子铱配合物烯类单体的自聚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开环易位聚合、接枝、溶胶凝胶法等制备高分子化铱配合物的方法, 并概述了这些制备方法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Eu,Dy共掺SiO_2单一基质三基色白光发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Eu,Dy共掺杂SiO2基质三基色白光干凝胶发光材料,在室温紫外激光波长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分别在618,573和400~500nm处同时出现了强的红、绿、蓝三色发射.利用FT-IR,TGA-DSC,PL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发光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干燥气氛、基质成分等制备工艺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Eu3 对应的红光750℃时发光最强,700℃退火样品开始出现蓝光,900℃蓝光最强.退火最佳保温时间为2h.真空干燥样品在较低温度下Eu3 更容易还原成Eu2 ;TGA-DSC分析表明,真空气氛干燥样品形成稳定网络结构的温度低于空气气氛干燥样品.4种基质干凝胶850℃退火样品的光谱只有SA,SAB基质中有蓝光发射,且SAB基质中的蓝光强于SA基质,分析认为在SAB基质中,由于氧化硼、碱土氧化物与氧化铝可能形成共熔相,可稳定发光中心及网络结构,从而提高发光亮度.  相似文献   

8.
纳米光生物分子材料--菌紫质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保利  侯洵 《自然杂志》2000,22(5):253-258
菌紫质是一种特殊的光敏蛋白质分子,具有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光致变色效应和光电效应.近年来,随着对光循环机理和材料改性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菌紫质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最新发展动态.介绍了菌紫质的来源、分子结构、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光循环(分支光循环)过程、光致变色效应和光电效应.列举了菌紫质在三维光存储、光信息处理、视觉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对这种纳米光生物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光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斯托克斯位移大、发射带宽窄等优点,其广泛地应用在激光、显示、防伪、生物医学等领域.空心结构具有有效密度低、担载量大、壳层数目与壳层间距可调等特点,同时空心结构能够对光进行多级反射、提高光的利用率、实现电场密度再分布等.因此,制备镧系离子掺杂的空心结构上转换发光材料,探究制备机理、空心结构与发光增强的构效关系以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空心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硬模板、软模板、自模板等.鉴于碳球硬模板法的普适性以及可控性,因此碳球硬模板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对近年来碳球硬模板法等在制备镧系离子掺杂的空心结构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讨论了空心结构与上转换发光性能增强的机制.上转换发光性能增强源于激发光的多级反射导致的高的激发光的捕获率,反射与散射共同作用诱导的强化电场密度以及等离子体共振作用导致的辐射效率增强.最后就空心结构的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有机发光自由基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发光材料,从分子轨道的电子排布来看,其发光是区别于传统材料的双线态激子发光.目前具有发光性质的有机自由基材料种类较少,并且大部分分子稳定性差、荧光量子产率低.本文以稳定性较差、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的三(2,4,6-三氯代苯基)甲基自由基(TTM)为骨架,在分子外围引入咪唑基团,得到两种改良的发光自由基TTM-Imz2和TTM-Imz3,详细表征了两者的光物理性质和稳定性,并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结果表明,两者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率及稳定性相比于TTM均有大幅提升,并实现了波长较短的橙光发射,其中以TTM-Imz3制备的橙光OLED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2.9%.  相似文献   

11.
Si基光子学是近年来在半导体光电子学和纳米材料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各类Si基低维材料的发光特性,各种Si基光子器件的设计与制作,并进而实现用于现代光通信技术的全Si光电子集成电路。预计在未来10年内,随着Si基纳米材料发光效率的提高,器件制备技术的进步和光电子集成工艺的成熟,Si基光子学的研究将出现重大突破性进展,并很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本文着重介绍了用于Si基光电集成的光子学材料、器件与工艺在近3~5年内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预测了它们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陈伟 《科学通报》1997,42(8):831-833
碱土金属复卤化物的光激励发光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色心在光激励发光及影像的存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一直关心的课题.对这类晶体的F心、V心及氧中心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光激励发光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我们报道了BaFCI:Eu~(2 [8]),BaFBr:Eu~(2 [9])和SrFCI:Eu~(2 [10])晶体的新型电子色心,并讨论了这些色心的光激励发光及其意义.本文将简单介绍BaFl:Eu~(2 )晶体中的新型色心及其发光.  相似文献   

13.
李冕  倪文秀  詹顺泽  周小平  李丹 《科学通报》2014,(15):1382-1397
超分子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研究中最为中心和发展最迅猛的分支之一.其中晶体工程,尤其是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功能,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超分子配位晶态聚集体的自组装合成、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若干规律.主要介绍了原位反应与模板合成,调控构筑基元的尺寸、形状、连接性、相互弱作用等结构策略,以及发光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热致变色、化学传感等功能,并简要阐述了构效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光功能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余辉材料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在三基色长余辉材料中,相对于蓝色和绿色,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探索和研究新型的红色长余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综述总结了红色长余辉材料的余辉机理、合成方法、发光中心类型和应用,讨论了红色长余辉材料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红色长余辉材料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Eu, Dy共掺SiO2单一基质三基色白光发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Eu, Dy共掺杂SiO2基质三基色白光干凝胶发光材料, 在室温紫外激光波长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分别在618, 573和400~500 nm处同时出现了强的红、绿、蓝三色发射. 利用FT-IR, TGA-DSC, PL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 对发光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干燥气氛、基质成分等制备工艺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Eu3+对应的红光750℃时发光最强, 700℃退火样品开始出现蓝光, 900℃蓝光最强. 退火最佳保温时间为2 h. 真空干燥样品在较低温度下Eu3+更容易还原成Eu2+; TGA-DSC分析表明, 真空气氛干燥样品形成稳定网络结构的温度低于空气气氛干燥样品. 4种基质干凝胶850℃退火样品的光谱只有SA, SAB基质中有蓝光发射, 且SAB基质中的蓝光强于SA基质, 分析认为在SAB基质中, 由于氧化硼、碱土氧化物与氧化铝可能形成共熔相, 可稳定发光中心及网络结构, 从而提高发光亮度.  相似文献   

16.
姜鸿基  万俊华  王洪宇  黄维 《科学通报》2007,52(22):2581-2593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在通讯、信息、显示和照明等许多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十几年来一直是光电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对于无机电致发光材料而言,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在影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各种因素中,光电材料的能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在电致发光二极管中,不同层之间由于能级匹配而产生的势垒对整个器件的驱动电压、发光波长、效率以及寿命等性能都有明显影响,因此研究有机光电功能材料能级的可控调节对推动整个有机电子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我们的工作为主,从材料合成的角度介绍了近年来通过p-n嵌段方法调节有机光电功能材料能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曾李阳  林柏霖 《自然杂志》2017,39(5):347-352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于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钙钛矿作为一种兼具了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优点的材料,在光伏发电、发光、铁电、光探测器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钙钛矿作为光伏材料具有晶形规整、吸收光范围广、吸光量大、光致发光寿命长、荧光强度高等多种优越的性能,可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产业的生产成本,减少电池制备过程的能耗并缓解环境污染,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而将其用作光致发光材料可得到光强更强、光子寿命更长的荧光。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被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的多种钙钛矿材料与器件,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伟 《科学通报》1996,41(17):1567-1568
碱土金属复卤化物的光激励发光研究已有大量的工作。由于色心在光激励发光及影象的贮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一直关心的课题。这类晶体的F心、V心及氧缺陷中心都进行较多的研究,为研究光激励发光的机理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我们报道了BaFCl:Eu~(2+[8])和BaFBr:Eu~(2+[9])晶体的新型电子色心,并讨论了这些色心的光激励复合发光及其意义.同样我们也发现了SrFCl:Eu~(2+)和BaFCl:Eu~(2+)晶体中的新型色心。本文将简单介绍SrFCl:Eu~(2+)晶体中的新型色心及其复合发光。  相似文献   

19.
程小超  付全红  娄勇  赵晓鹏 《科学通报》2010,55(16):1626-1631
采用化学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银树枝状结构光波段超材料,测试了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超材料在光波段出现了明显的多通带透射峰,在透射峰值波长位置测试出明显的平板聚焦效应.采用银树枝结构光波段超材料制作了一种异质结构透明楔形光波导,通过光纤探头在光波导外表面的移动,研究了光波导对光波谱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光波包被停留在楔形波导不同厚度处,从而形成了光谱的空间分离现象.这种超材料楔形光波导可以通过改变楔角大小来实现对光谱空间分离的有效调节,在慢光研究和光存储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廖良生 《科学通报》1997,42(17):1900-1901
为了实现硅基光电子集成,人们正在致力于探求合适的硅基发光材料.由于SiO_2薄膜是硅集成电路中重要的掩蔽膜和介质膜,因此人们正在将它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发光材料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众所周知,SiN_xO_y薄膜也是硅集成电路中重要的掩蔽膜和介质膜,由于它比SiO_2薄膜具有更多的优点,并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所以研究SiN_xO_y薄膜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合适的硅基发光材料也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了.就我们所知,还没有文献报道SiN_xO_y薄膜光致发光(PL)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