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和修订。我们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料,结合当地经济、地质和建筑特点对有感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判定,通过选取多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烈度-震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重新标定,并利用经验公式对地震目录中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修订。本文最终提取并重新确定了15个遗漏的历史地震,另对3个历史地震做出地震参数的校改建议,研究结果对新的地震区划工作和历史地震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震信号时频域表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频域地震资料信息是地震解释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希尔伯特变换、傅立叶分析和小波分析理论提出一种将时域地震信号变换到时频域中去的方法,给出了地震波能量信息与频率关系的直观表示。  相似文献   

3.
1948年10月9日至10日,在贵州省威宁县石门乡发生了2次破坏性地震.在石门乡猴子岩(女姑村)一带,地震造成了滑坡、崩塌、地裂缝和断层等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该处形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位于震中附近,受地震波影响大;多条断层和多组节理切割岩体,破碎的岩体在震动作用下易滑塌;岩层为软硬相间的结构,易形成发生滑坡和崩塌的地貌;陡崖和陡坡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藏地震的地质构造框架、活动特征、灾害概貌、历史研究及防震抗震对策进行了详论。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该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的地震构造带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构造活动一地震的关系,总结了浙江省的地震状况及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的烈度,有助于预测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蒋涛  崔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1):13662-13671
近年来,川滇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2014年鲁甸Ms6.5级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4次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灾害。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从地震、地形地貌和地质3个大类因素中,选取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地震烈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7个因子,对比分析此4次强震诱发滑坡分布规律。由此发现了一些共性特征:(1)4次地震均呈现出滑坡分布(数量和密度)与PGA和震级的正相关关系,(2)地质地貌越复杂地区(沟谷发育、坡降大)滑坡数量越多,(3)滑坡分布最大距离随地震震级增加而增加。另外,现发了差异性特征:(1)在最大影响距离0.2倍的近断层区域,汶川地震滑坡占76%,而其它3次地震仅占27%;(2)滑坡在相对软弱地层(第四系地层、软层等)分布数量反而较硬岩区滑坡分布最少。针对差异性,从发震断裂性质、震级、地层岩性、地震烈度、断层错动方向讨论了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震地球化学的基础原理作了一些简要的叙述,同时应用该方法对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作了中期预报。预报的依据主要是从四川省鲜水河、安宁河及龙门山等几条地质构造带进行了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研究,发现在龙门山地质构造带上及其邻近地区有高地热流值;并伴随着高氡值前兆变化、高氦值、高汞值及高锂值等深部逸出的化学元素指标,这些高值区恰好出现在以汶川为中心的地带,同时在这个地区经常有小地震发生,并具有垂直地形变的升降。因此,根据以上因素,我们曾预报在汶川地区存在着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背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验证了我们的中期预报是正确的、成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从日本阪神地震再谈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日本阪神地震再谈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陈念英(成都大学机械系成都610081)1前言日本阪地震有一个“重要发现”——“纵摇”超过“横摇”。这个“发现”是对抗震传统观念的的严重挑战,在中国工程界引起了一定影响。其实,这个“发现”并非甚么新发现,早在若干...  相似文献   

9.
10.
防震与抗震     
  相似文献   

11.
牛庄洼陷薄砂体识别的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牛庄洼陷地层格架、构造体系和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从速度研究和层位标定入手,建立了区内地质、地震、测井资料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一系列一维和二维模型研究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区内高分辨率剖面的观察和分析,建立了区内不同厚度砂体的地震反射模式,探讨了薄砂体的定性解释,共解释砂体55个。利用厚度波形振幅分析法,对薄砂体的定量解释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薄砂体的综合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郝增明 《晋中科技》1991,(1):27-36,T001
  相似文献   

13.
14.
简要介绍编制中国地震区划图(1990)的技术途径。结合对我国地震活动时间和空间不均匀分布认识和我国地震预测方面的科研成果,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作出几点重要改进。  相似文献   

15.
地震波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就某浅海油田两条连井地震剖面的处理与解释中所涉及的地震波速度的纵、横向变化规律研究方法予以讨论.研究用于地震解释的速度,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研究速度的纵、横向变化,确定合适的成图速度;其二,研究地层的层速度,为地层解释和岩性预测提供参数.地震测井和VSP测定的速度精度较高,但剖面上的井测定的速度资料很少,不足以控制速度的横向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剖面上的速度谱资料来确定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是所有水库都会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受许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水库地震的分析研究提出,水库的库容、水位变化、库区基岩岩石类型和结构、库区断裂构造是诱发水库地震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型以上水库才可能诱发地震;水库地震往往在水位变化后发生,主要发生在水位上升后;库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可能会诱发独立的气爆型和塌陷型地震;库区如果断裂构造发育,容易诱发地震,还可能诱发震级比较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五次活跃期,专家预计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我国的西部,即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新疆等地.从历史上看,新疆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前四次活跃期,新疆都曾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地震社会学的角度及其研究内容出发,粗略地叙述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性质以及地震社会学对它的指导作用,以求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贵州剑河5.5级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3月30日9时47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东经108°48',北纬26°36')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7 km。这是贵州省1949年以来震中在本省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只造成1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地震灾害损失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地震震动持续时间短、震中区木结构房屋较多等。震中100 km2范围内,有多条近北东向活动性断层存在。水库可能对地震的发生有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