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厦门—金门及其邻近地区的现代地震特征虽已有讨论,但是自1999年9月21日台湾西部集集发生大地震(M=7.3)之后,促使人们考虑厦金地区在未来大桥工程修成之后的长期运转过程中,是否有更大地震发生而受到波及?这就需要从厦金地区周边更大的区域来进行分析。文章试图从台湾海峡地震内部成因、大陆福建沿岸的地震和台湾造山带内经常发生的较大地震可能对本区造成的危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沿岸晚第三纪以来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北部沿岸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迹象十分显著,历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七十年代以前,地质、地理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海岸升降方面,而对其他方面,诸如活动性断裂、褶皱、地震地质等,论述颇少。从七十年代开始,由于各省相继成立了地震大队,为了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发展,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才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3.
人类会唱歌,鸟儿会唱歌,但是您相信吗,寒冷厚重的冰山居然也会唱歌。 德国阿尔佛雷德·韦格纳学院的科学家在南极洲南大西洋沿岸的埃克斯特伦陆架冰地区记录地震信号时,却意外接收到了异常清楚的声音信号。根据对这些声音信号的追踪,科学家发现了一座长50公里、宽20公里的冰山。  相似文献   

4.
最近,地震频频,一两个月内,相继发生了阿尔及利亚地震、日本地震、中国台湾地震、内蒙古地震、新疆伽师地震等等。这些地震,时间相隔短,比较密集。一时间,人们有些担心:目前,地震活动是否进入了频繁期?中国地震研究的最新进展如何?我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地震局的张少泉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方式.南海北部沿岸断块区的地震活动,通过对地面震中的分布、迁移,活动断裂的力学性质,地壳垂直形变,以及构造应力场等分析来进行发震条件的研究,早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并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在以预测地震危险区为目的的地质构造研究中,加强由浅部向深部,即由震中向震源,由地震带向地震层的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地震预报的水平.本区地壳结构有两个主要特征:其一是成层性,其二是块断性.两者互相结合组成了岩石圈的空间构造格局.南海北部沿岸地震活动显示为:在水平方向上沿块体两侧出现的块断错动(图1),以及在垂直方向上沿块体顶底不同层面出现的层间滑动.根据相关分析,对于M≥4的地震来说,后一种运动方式似乎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1.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球表面附近的震动,是一种活的地质现象。一次强烈的地震,其破坏力是相当大的。所以,人们很早就对地震进行研究,研究影响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因素。本文根据现代对地震研究的统计资料,从天文学方面分析了影响地震发生的天文因素,并提出地震研究应置于“天地大系统”的思想观。2从天地大系统去分析地震灾害成因天然地震,特别是破坏性较为强烈的地震,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屡见不鲜的地方性地质事件。无论是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还是重力陷落等多成因的地震活动,都将导致地壳岩石变位和变形,释放地应力…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强地震并引发海啸,更为严重的是,此次地震同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核泄漏,导致日本11座核电停运,这不仅使日本市民产生恐慌,而且会危及到日本沿岸国家,包括我国。自1954年6月27日前苏联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始,时至今日已有56年。56年来核能的安全与核事故一至萦绕在人类的上空,人们不仅要问核能利用倒底安全吗?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建筑抗震中的力学问题及人们的研究方法,从古代地震的历史记录谈起,介绍了古人对抗震的感性认识及到近现代人们对地震破坏的理性认识和人们对地震的研究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力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地震资料记载,地震大多是发生于夜间。因为夜间地震与白天地震相比有着其特殊的危害,所以给安全救灾防范带来极大的困难。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大地震,死亡6500余人,之所以灾情惨重与其发生在凌晨5时46分有关。类似的夜震颇为常见。1990年6月21日零时31分伊朗西北部的里海沿岸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工程计划中的排污口附近沿岸生态环境现状,井预测排污工程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江苏启东沿海(蒿枝港、大洋港、塘芦港)沿岸海水和生物进行了调查.测定了海水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和浮游藻类(赤潮生物)。调查了底栖动物组成,分析了生物体污染状况。包括微生物污染(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重金属污染和麻痹性叹毒.结果显示三个站点的浮游藻类和底栖生物丰度均较低,沿岸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其中玉螺贝样中检出有麻痹性贝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一些大地震发生在大城市附近,造成了人员的大量伤亡,建筑物的严莺破坏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例如:1995年1月发生在日本神户的7.2级地震、1999年8月17日发生在土耳其伊兹米特附近的7.4级地震和1999年12日发生在我国台湾的7.6级南投地震等,这些事件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地震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小凌河污染对沿岸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连续3年对小凌河代表断面及其沿岸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分析其小凌河水体污染与沿岸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性,通过对数据样本的统计分析,采用对水质污染物均值T检验的方法,说明了小凌河水质中污染物浓度与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物浓度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古运河镇江段旅游功能开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运河是镇江的母亲河,是镇江具有“垄断性”的化资本。在分析古运河沿岸景观带功能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并对分段开发古运河沿岸景观带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4.
我曾亲历过台湾9.21大地震,非常了解地震给人们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无法估量的精神压力。而此次汶川地震的破坏程度远胜于当年的台湾地震,身处其中的人们所遭受的巨大伤痛可想而知”,雅芳中国总裁高寿康先生说到,“一场灾难,是对一个国家的考验,也是对一个民族的考量。我们看到,从年初的雪灾,到现在的地震,政府的关怀与体恤,国家力量的强火和人民的团结与爱心。这一切都证明,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这是一个拥有无比凝聚力的伟大民族。面对这场地震,每一个雅芳人愿同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携手战胜天灾!”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居住环境造成损失和破坏的地质作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等。近年来,由于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急剧增加以及气候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地质灾害频发,损失惨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每年都要花很多人力物力治理地质灾害。该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概述了滑坡、泥石流、地震以及崩塌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瞬间能成灾的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一谈起地震,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怖感。事实上地震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我国目前按照“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在防震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逃亡去火星     
最近地球上的麻烦事儿越来越多了。除了环境污染之类人们自己整出来的破事儿以外,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闲得人心惶惶,咱就不能找个没有地震、火山的星球,放心大胆地过日子吗?  相似文献   

18.
以珠江口以东沿岸海区为例,用有限元法对沿岸上升流作了数值模似,方程采用一种简单的两层分层模式.为消除噪声干扰,采用非协调单元,并提出了改善其协调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博  李胤铎 《甘肃科技》2009,25(11):36-40
针对地震发生对处于在床上休息状态下人们的不利情况,设计了一款防震自救床,能够有效抵抗来自预制板塌落所产生的冲击荷载,以减少地震中的伤亡。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了采用不同规格材料制作防震床时各自的力学特性,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防震床结构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经常伴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次生灾害。本人从合理城市消防布局、提高抗震耐火等级、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等方面对地震火灾的成因和预防对策初步探讨,期望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地震火灾的认识和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