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整个新技术革命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渗透力最强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集成电路技术是各学科各种高技术的综合体现,集中反映了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21世纪初,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规模将超过目前机电工业的第一大产业汽车工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集成电路这种高速发展的势头主要是依靠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材料和设备等的巨大进展。目前它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大规模  相似文献   

2.
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采用全平面工艺研制的硅集成电路(IC)问世,由此揭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硅器”时代的序幕。30多年来IC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已经完成了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进入特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以计算机和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广泛普及.1946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问世,其后,计算机历经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时间短暂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却十分深远的发明,首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更新。1.传统计算机已到了极限我们知道,集成电路是电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要想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和存储量,关键是实现更高的集成  相似文献   

5.
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采用全平面工艺研制的硅集成电路(IC)问世,由此揭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硅器”时代的序幕。30多年来IC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已经完成了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进入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时代。表1表示的是被誉为“IC工业技术激励器”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在过去的40年里,集成电路技术已经从生产只包含少量元器件的简单芯片发展到了规模巨大、功能十分复杂的系统芯片.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会大大减少集成电路设计时间,降低设计成本,提高成品率.  相似文献   

7.
在本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时间短暂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却十分深远的发明,首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孙宪梅 《科技信息》2011,(27):210-210,244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利用多媒体CAI课件的形式进行多媒体平台教学,已经成为一所学校步入现代化教学阶段的标志。然而,新技术从尝试应用到发展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物计算机科学的诞生,以生物过程为基础,以蛋白质为材料,制造出超微、超速、低能耗的计算机已成为可能。这种蛋白质计算机不但可以植入人体,而且可以代替细胞的功能,甚至像活的细胞一样具有繁衍再生的能力。 计算机沿着微型、高速、低能耗的方向,经过好几代的发展,从使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使用硅材料、砷化镓材料到超导材料,集成度已快接近固体材料的物理极限;1平方毫米芯片上最高集成45万个元件。还能否突破这个“物理极限”?生理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相继占领电视机、电声器件、录相机等日用电子产品市场之后,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领域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近十年来,日本对世界集成电路市场的占有率从28%增长到50%,而美国的占有率则从55%下降到40%。日本的生产技术也已超过美国的水平。目前世界上十家最大的集成电路公司中有六家是日本的。考虑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计算机、通讯电子产品的  相似文献   

11.
第一块集成电路的诞生导致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随着世界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它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技术领域,这种生产力具有崭新的巨大潜力。集成电路的规模渐渐成为衡量国家科技进步的主要标志。本文主要论述了集成电路设计专有权在我国的保护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40年代中期,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由笨重的电子管组成,计算机也是如此。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167平方米,使用了近两万个电子管,功率为150千瓦,每秒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是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且用快速磁芯存储器,每秒完成15万次加法运算或5万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60年代以来,各自独立的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被组合起来,封装在一个元件里,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以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其可靠性更高、功耗更少、体积也微小、造价大幅下降、性能更强,每秒能运算200万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到70年代初,众多的部件可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硅晶片上,构成所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向“两极”分化;一极是微型机向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另一极则是巨型机向更巨型化方向发展,巨型机每秒能运算一亿次以上。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在这同时,就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40年代中期,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由笨重的电子管组成,计算机也是如此。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167平方米,使用了近两万个电子管,功率为150千瓦,每秒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是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且用快速磁芯存储器,每秒完成15万次加法运算或5万次乘法运算,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60年代以来,各自独立的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被组合起来,封装在一个元件里,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以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其可靠性更高、功耗更少、体积也微小、造价大幅下降、性能更强,每秒能运算200万次。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到70年代初,众多的部件可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硅晶片上,构成所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向“两极”分化;一极是微型机向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另一极则是巨型机向更巨型化方向发展,巨型机每秒能运算一亿次以上。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在这同时,就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在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自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晶体管开始问世以来,由于它具有比真空管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迄今电子技术的发展就其主要器件来说,已经经过了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阶段,而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但是直到现在晶体管电路从理论上到实践中仍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电路。晶体管电路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其工作点的稳定性较差。这是由于管子本身的特性受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信息容量、速度以及成本的迫切要求,低成本、高度集成的硅基光电子学蓬勃发展,成为光通信、高速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非常有前景的关键技术.硅基光电子学是一种可以用硅基集成电路上的投资、设施、经验以及技术来设计、制造、封装光器件和光电集成电路,在集成度、可制造性和扩展性方面达到集成电路的水平,从而在成本、功耗、尺寸上取得突破的一种技术.最近几年,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个关键的硅基光电子器件都已经达到商用化的标准,部分性能甚至超过目前的商用器件,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硅基光电子学的几个关键器件入手,包括波导、光栅、偏振分束器、混频器、滤波器、调制器、探测器和激光器,详细介绍了该方向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最近5年的重大突破;随后介绍了硅基光电子学在光互连、光通信、光传感、太阳能电池等几方面的重大应用;最后提出硅基光电子学未来发展方向和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电子、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功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简称IC)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品用途越来越广泛.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IC是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以各种数字系统中常用的中规模集成电路(MSI)芯片为例,分析其功能的扩展和灵活使用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MS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计算机学会第三届固件工程专题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十月在济南召开。会议期间部分有影响的计算机专家,对发展新一代计算机交换了看法。他们一致认为要振兴山东经济,必须促进我省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1 电子计算机自一九六四年问世以来,经历了三代,现在处于以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标志的第四代计算机的兴盛时期。目前,日、美及西欧各国学术界纷纷探讨和研究新一代计算机,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所谓第五代计算机。在发展第一、二代计算机时期,我国与世界水平相差不大,尤其是与日本相比水平相当,而现  相似文献   

18.
电子学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是一门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器件的物理学科。作为其分支学科,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北方工业大学姜岩峰教授就是一位耕耘在微电子领域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以前,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五十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的计算机属于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微型计算机作为其中的校使者,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校院,走进了家庭。很多学校都建有计算机教室,开展了计算机教学,学生从中小学阶段就有幸接触计算机,人们对于计算机不再陌生。然而,作为传统的基础学科,人人必学的数学(除个别专业开设的计算方法外),却没能很好地与这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相结合,似乎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然,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相似文献   

20.
电子学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是一门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器件的物理学科.作为其分支学科,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北方工业大学姜岩峰教授就是一位耕耘在微电子领域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