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技术。因小儿血管细而不明显,皮下脂肪层厚,而且理智能力差等特点,故选好部位,熟练操作,把握角度,穿刺才能成功。而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也是一步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与输液相关护理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本院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在成立2年来的1245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相关的操作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本组1245例患儿静脉1次穿刺成功1213例(97.43%),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和自信心;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结论注意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要求护士准确、熟练、快速地完成静脉穿刺,一旦穿刺失败,则要求静脉切开,不但增加病人痛苦,且可能错过抢救机会。故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率,有重要。因此本人对静脉穿刺总结了如下体会:1、穿刺静脉的选择及保护小儿静脉穿刺我们多选择头皮静脉。因为头皮静脉分布多,静脉管径相对稍大,穿刺比较容易。其次手背、足背静脉呈网状分布,分枝较多,侧枝循环好、皮下组织少,静脉明显。由于小儿静脉细而薄,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对治疗不合作。穿刺成功后,固定是关…  相似文献   

4.
虎妍妮 《甘肃科技》2010,26(16):152-15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难度较大,为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血管损伤,临床多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常因固定方法不当或小儿乱动撕扯而导致输液中断。笔者本人通过长期观察和工作实践,对于小儿头皮静脉及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采用多重式固定的方法,大大地减少了患儿头皮针的移位。基本避免了"滚针"现象的发生,增加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息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王蔚文 《杭州科技》2001,22(4):37-37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输液操作,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护士,有时仍会有不能“一针见血”的情况发生,尤其在小儿科更是多见。小孩的皮肤组织较为细嫩,反复穿刺,容易损伤血管与组织,所以护士应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为此,作者对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作了一番研究。 一、各种主客观因素 1.小儿本身的因素 由于小儿血管静脉隐匿、较细、可见段小,且较滑、回血较慢。同时小儿易躁动,穿刺时位置不易固定,加之哭吵不配合,从而影响静脉穿刺。而某些疾病如腹泻致脱水的患儿,末梢循环、皮肤弹性较差,血管可…  相似文献   

7.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基础、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如何才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我们根据小儿静脉解剖的特点,结合儿科工作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失败常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如下措施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组6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操作者进行。结果实验组一针成功率93.9%,对照组一针成功率87%,(z=17.098,P=0.002),实验组液体外渗率3.0%,对照组液体外渗率11%(x=29.490,P=0.000);实验组针头脱管率1.0%,对照组针头脱管率8.9%,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z=238.570,P〈0.01)。结论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完成输液计划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 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液流程再造后对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流程再造前、后各120例患者,比较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内容覆盖率。结果静脉输液流程再造前后输液等待时间,护士日平均穿刺人次,护理部检查分值,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内容覆盖率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液流程再造后使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质量提高,增强了医院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改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在400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证实该法具有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是医院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是实施治疗、抢救、输血、化验等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能否准确迅速地进行静脉穿刺关系到患者治疗是否及时,疗程的长短,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具有生死悠关的重要意义。但静脉穿刺的成功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现将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与对策做如下分析。一、操作者本身因素的影响1、操作者技术的影响静脉穿刺技术是一种技巧与经验积累的结合,在掌握了操作规程后,操作次数与成功率成正比。所以要求操作者首先要掌握静脉注射基本要点,勤学苦练,大胆地反复操作,多次体会,不断总结经验,你…  相似文献   

14.
王芹  高文芳 《甘肃科技》2011,27(4):135-136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在穿刺中及穿刺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必须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就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置管术即上腔静脉置管术,系指须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上、锁骨下经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入上腔静脉。因静脉管径粗,血流量大,可大幅度调整输入液体量与速度,补充足量的热量、氨基酸、脂肪乳剂和微量元素进行全静脉营养疗法。我院外科于1994年12月至1996年6月,对108例重危及术后需全静脉营养的病人进行上腔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6.
探讨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甘肃省金塔县中医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接诊的108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找出影响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实施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080例患儿中,失败案例56例,占比5.19%,其中护士因素占比46.43%,患儿因素占比26.79%,家属因素占比26.79%。有诸多相关因素可影响到静脉留置针穿刺,诸如护士因素、患儿因素、家属因素,应加强护士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患儿施针的灵活应变能力,通过与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最大限度降低穿刺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小儿静脉穿刺在临床治疗中是一项比较关键的环节。穿刺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康复速度和与其所带来的对患儿的某些心理影响。在此谈谈以下几种难度较大的小儿静脉穿制体会。其一、患儿反复患病,多次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较大较明显的静脉已匀有穿刺困难而影响输液的情况下,只得选择较细较浅表的静脉,此时要极细心,动作要轻缓;选择较尖锐的头皮针,刺入皮肤时角度要适当加大,左手绷紧皮肤,要凭心与手的感觉,此时不能压着进针,更不能挑着皮肤进针。压着进针因血管较细,针头会阻断血流而使血管看不清或消失而使穿刺失败。挑着皮肤…  相似文献   

18.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结论 临床主张选用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握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同时采用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实施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传统握拳法更具优势(P〈0.05)。结论握手式握拳法能克服传统握拳法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手背静脉穿刺时值得推行的一种握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的效果。方法对于存在精神症状和躁动者,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直接动脉静脉穿刺,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用16G静脉留置针穿刺股静脉或颈外静脉作为血液透析的血液出路或回路。结果22人96例次使用了16G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均一次穿刺成功,顺利完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途中未重新穿刺。结论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用于不合作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避免针头脱出血管或因患者的肢体活动而刺破血管造成血液透析时的血管通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