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脉诊法的血管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整理提高中医的舌脉诊法,对舌的动脉及其分支、静脉及静脉瓣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舌脉是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和舌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囊泡样改变为有静脉瓣部位的静脉壁扩张;舌侧的细络在舌体为舌神经伴行静脉的微小属支,在舌根为舌根静脉微小属支。舌质红活的根本原因是血供丰富,既有50支左右的舌体动脉密布,又有与颏下动脉等诸多吻合,对慢性严重肝病的舌脉诊变化的病理机制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科学地模拟中医舌诊诊断过程,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舌像分割。利用舌体在HSV和RGB两个色彩空间中六个色彩分量的特点,设计出锐化公式并利用自适应闲值分割算法思想,从而实现分割目的。由1000多幅不同舌像的分割效果可知,该种算法分割良好,健壮性好。此结果为实现舌体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类舌运动类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介绍了舌运动类型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成果及5种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三叶舌、尖舌)在不同人群中的出现率,着重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云南省通海县208例(男105例。女103例)蒙古族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种舌运动类型.结果表明:卷舌率62.02%,叠舌率3.37%.翻舌率12.02%,尖舌率66.35%.三叶舌率23.08%;5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各种舌运动类型间相关不显著.与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人群相比,云南蒙古族5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偏低.且卷舌、翻舌、尖舌多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血液流变性与中医舌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性与中医舌象陈素云1)刘晓伟崔志英陈育尧(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关键词:血液流变性;中医;舌象中图分类号:R331.37收稿日期:1997-09-131)陈素云,女,1940年12月出生,教授;研究方向:血液流变学;邮政编码:510515,广州...  相似文献   

6.
三种舌运动类型的基因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2个家系1065人的3种舌运动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卷舌、翻舌和尖舌之间分别存在基因互作现象,翻舌基因(tt)的表达有赖于卷舌基因(R_)和(或)尖舌基因(P_)的存在,卷舌基因、尖舌基因对翻舌基因均具有隐性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各种诊疗方法中 ,舌诊作为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 ,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奇葩 ,有人把中医辩证施治的整体观同现代系统论中的控制论“黑箱”学说相提并论 ,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医精彩的舌诊反映出无法打开的人体内各种微妙的变化。因此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舌诊特色 ,是我们当今为医者的职责。笔者临床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病人时 ,遵循古人“有诸内必形于外”的思想 ,全面把握望、闻、问、切原则 ,尤其注意舌诊脉、症合参 ,据此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疾病病位的深浅、病情变化的进退 ,施以不同治法 ,力争早期治疗 ,…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359例(男为145例,女为214例)屯堡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屯堡人卷舌率为71.31%,叠舌率为21.17%,翻舌率为29.25%,尖舌率为61.00%,三叶舌率为5.85%.除翻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我国其他族群相比,屯堡人的卷舌率、翻舌率属中等水平,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属偏低水平,叠舌率较高.(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屯堡人的舌运动类型与江苏汉族最为接近.(4)卷舌与翻舌、三叶舌以及叠舌与翻舌、尖舌彼此间存在相关,这表明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卷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叠舌基因与翻舌基因、叠舌基因与尖舌基因之间分别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佤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5年10月在云南省耿马县四排山乡调查了佤族252例中学生(男135例,女117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1)5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2)佤族5项舌运动类型中卷舌基因与尖舌基因、三叶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3)翻舌基因与叠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间也存在互作关系;4)佤族与内蒙古的汉族、蒙古族和朝鲜族以及与贵州布依族等群体比较,除与布依族的三叶舌出现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与布依族的出现率接近,佤族与其他三个民族舌运动类型出现率除三叶舌外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为中医临床必察之项.古往今来,为名医者莫不精深于舌诊.颜色特征是诊断的重要特征,对其进行识别(分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舌诊诊断系统的准确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全局性,在HSV颜色空间中对舌象进行特征提取、降维,并通过AdaBoost把一系列弱分类器提升为强分类器,对舌象颜色进行了深入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此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医学对舌象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舌色、舌态等宏观方面的观察,而且非常注重对重对舌局部微细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调查了布依族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320例(男172例,女148例).研究结果表明:1)5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仅有4对相关;3)卷舌基因与翻舌、三叶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叠舌、尖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4)与其他群体比较,布依族卷舌率、翻舌率和尖舌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小熊猫的舌粘膜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层构成,无粘膜肌层.舌腹面粘膜平滑,未形成舌乳头.舌背面的粘膜特化为舌乳头.舌乳头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几种,未见典型的叶状乳头.味腺仅分布于轮廓乳头和舌根部位,主要由粘液性腺泡组成.硬腭粘膜形成光滑的弓形腭褶.软腭和口腔底部粘膜的固有层内有发达的腺体,几乎全是粘液性腺泡.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371例(男165例,女206例)文昌汉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汉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47.98%、5.12%、16.17%、60.11%、2.96%.除尖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3)与其他族群比较,文昌汉族卷舌率、翻舌率、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均较低;(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文昌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124例(男73例,女51例)独龙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如下:(1)独龙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55.65%、7.26%、9.68%、65.32%、16.13%.除卷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3)三叶舌基因与卷舌、叠舌、尖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4)与其他族群比较,独龙族卷舌率、翻舌率和三叶舌率均较低.(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独龙族的舌运动类型与布依族、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对湘西苗族学生555例(男254例,女301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进行了调查测试,结果表明: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69.01%,17.30%,19.64%,36.40%,40.36%;5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仅有2对相关;翻舌基因与叠舌、尖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施舌生物学及人工育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经济价值很高.本文对西施舌生活史、摄食代谢、同工酶、凝集素、染色体核型、基因组DNA提取、16SrRNA、保护区和生态条件影响的研究现状,以及人工育苗中诱导催产、幼虫培育、变态附着等加以综述,提出西施舌规模化培育大规格苗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以猪舌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生物传热的研究与计算.采用药物进行“动物造模”改变舌体的血液灌注率,测得不同血液灌注率下相对应的舌面温度,首次得到舌血液灌注率与舌面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对猪舌动、静脉的血气分析,计算得到了舌体的代谢热.根据舌体的传热特点,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Pennes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了舌一维传热方程,并获得其在不同血液灌注率下的解析解,结果表明,通过一维传热模型求解所得到的舌面温度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此研究提供了较准确的生物物性参数,并为生物传热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调查江苏汉族336例学生(男125例,女211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结果表明:(1)江苏汉族除尖舌以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明显差异.(2)在我国族群中,江苏汉族的卷舌率、叠舌率和翻舌率中等,尖舌率偏低,三叶舌最低.(3)江苏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有4对相对性状存在着相关,分别是卷舌与叠舌(相关极显著)、卷舌与翻舌(相关极显著)、叠舌与翻舌(相关显著)以及叠舌与三叶舌(相关极显著).这一结果表明:江苏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4)聚类分析表明:江苏汉族与独龙族、仫佬族和布依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调查了内蒙古鄂温克族(共322例,男147例,妇175例0和鄂伦春族(共100例,男40例,女60例0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显示:(1)鄂温克族的卷舌,翻舌,尖舌以及三叶舌的出现率与内蒙古的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相比较,绝大多数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鄂伦春族与达翰尔族之间只有三叶舌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其它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均比较接近,而与内蒙古的族,蒙古族,回族相比较,也只有翻舌的出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卷舌,叠舌和尖舌的出现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间只有尖舌的出现率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3)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在卷舌与三叶舌,翻舌与尖舌以及翻舌与三叶舌间均存在基因互作关系,而卷舌与叠舌间不存在基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