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工程设计能真正满足电气节能的要求,已经成为了相关人士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要想让工程设计真正满足电气节能的要求,一方面必须使其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能源方面的损耗。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以及关于工程电气节能方面进行的思考,最终总结出了一些建筑电气在节能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电气节能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涂装车间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户,新型现代化的设备采用了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但是能耗依旧较高。本文通过改变设备的运行模式,开创性建立了涂装车间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对于提高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蓬勃发展。在工程设计之中运用计算技术辅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现象也愈发地普遍。CAD软件技术的推广,对工程设计的绘图带来了方便。由于水利工程比较特殊,是一次性项目,且规模大项目多,所以对于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也就十分严格。与传统绘图方式相比,CAD绘图突破了很多传统绘图方式的局限性,提升了项目的设计时间和设计质量。文章将对CAD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CAD对于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成为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外墙保温技术又是建筑保温节能技术的核心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环保和节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采用先进的外墙保温技术和新型保温材料成为必然。近年来,我国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一些省市重大工程中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很多房屋建筑设计的首选,通过节能设计可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建筑节能主要是指在保证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各种先进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经济结构及新型建筑材料等手段,以降低房屋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一、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必须具备基本的节能意识。随着人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加大了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的重视程度,使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些年,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能源被大量利用,已经面临消耗殆尽的危险,在建筑事业中大力应用节水节能技术是大势所趋。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事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开展节水节能工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工程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本文旨在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理念进行探究,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中绿色节能技术的选择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自然能量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以减少对能源过度的依赖和使用。绿色节能技术的使用和选择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建筑遮阳、屋顶绿化等等。在建筑设计中选择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来改变和优化城市建筑中的通风、采光、散热、遮阳、绿化等诸多功能,使城市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环保节能、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9.
温勇 《河南科技》2013,(15):117-118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提高效率、节能安全是当前最主要的两条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我国目前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并确保安全,就必须改进煤矿的机电设备,增强这些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它们的技术含量。现阶段,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大改善了煤矿机电设备的调节功能和节能性能,也进一步改善了煤矿生产中所用机电设备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温、超导技术的不断发展,低温与超导技术在核聚变实验装置、超导储能电站、航空航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低温制冷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铝制板翅式换热在低温过冷系统中也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在核低温过冷系统中的应用与设计,为研究与发展大型超临界氦和过冷氦低温制冷工程设计及运行模式的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提高效率、节能安全是当前最主要的两条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我国目前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并确保安全,就必须改进煤矿的机电设备,增强这些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它们的技术含量.现阶段,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大改善了煤矿机电设备的调节功能和节能性能,也进一步改善了煤矿生产中所用机电设备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铭 《河南科技》2013,(17):143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环保节能技术已经成为这一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我国建筑环保节能技术起步较晚,其发展的空间较大,如何通过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全面的促进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时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对现代建筑工程中的环保节能技术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变频控制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具有高效、便捷及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煤矿开采中,需消耗大量电能,强化变频控制技术的应用与节能,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周健 《河南科技》2013,(13):207
如今全球处于能源相对短缺状态,中国作为能源消耗的大国,需要每年进口大量能源产品,如石油及天然气等。就人均资源量而言,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资源不及全球人均数量的一半。同时,我国又存在能源浪费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能源利用率仅30%,而日本这项指标为57%。这说明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化工企业作为用能大户,在企业推广电气节能技术,将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本文提出了电气节能在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几项原则,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在化工企业可采用的节能方法,及电气节能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在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工民建工程发展过程中采用节能施工技术,发展施工技术工艺,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弘扬,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工民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节能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将振冲技术用于水利工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学习摸索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在很多水利工程上都基本采用了振冲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振冲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发展,我国工民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时期的新阶段。近年来,各种先进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工民建筑工程当中,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创新,我国工民建筑行业正向科学化、节能化、智能化发展。本文就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以简要陈述,以助我国工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更快更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深,城市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被政府经营,从而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做出了更为全面的规划,要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共存的关系。因此近年来城市和乡镇相关的水利工程的发展规划中不仅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性,更加注重河道的设计的美化性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性,从而确保水利工程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水利工程中河道设计内美化原则与自然法则应用广泛。本文就美化与自然法则在水利工程河道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多,而水利工程是综合地基建设、地质地形特征、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高难度、高技术要求的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地基建设更是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技术水平的、高效的、实用的现代化地基建设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水利工程、公路工程等众多领域中,并取得了很重大的效果。本文通过阐述软土地基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以及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危害作用,讲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而介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以此来提高水利工程地基建设技术的水平,促进整个水利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节能已逐渐成为国家战略。在高耗能的汽车企业中,约40%的能源消耗用于涂装,这就要求涂装领域不断开发和应用新的节能技术。本文介绍了日本和欧美在汽车涂装领域的最新技术,着重介绍了节能新工艺、节能新材料、节能新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