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堰塞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之外,地震产生的堰塞湖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又一巨大隐患.连日来,堰塞湖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堰塞湖的状况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2008年5月12目,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堰塞湖灾害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新闻报道中,笔者发现一些媒体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在播报“堰塞湖”时,有几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2008年5月12目,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堰塞湖灾害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新闻报道中,笔者发现一些媒体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在播报“堰塞湖”时,有几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4.
正当鲁甸人民牢记温总理嘱托,落实"云岭先锋"工程,团结一心,奋力减灾,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大喜日子里,鲁甸人民迎来了云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的隆重举行,给在一年中深受三次强烈地震蹂躏的鲁甸人民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和振奋.  相似文献   

5.
太子港地震,使海地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也深深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各种媒体聚焦太子港,体现了人类社会对于突发灾难的普遍关切。地震使海地首都几成废墟,看着地震带来的的巨大创伤,废墟之中生灵涂炭,那么多百姓流离失所,镜义所现,实在惨不忍睹。人有国籍,爱无国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16-16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逐渐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转移,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处理与成像成为油藏勘探与开发的迫切需求。高密度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时,采用单检波器、  相似文献   

7.
“军人”,戍守国防,他们用“陆海空”筑起了保家卫国的万里长城;“医者”,救死扶伤,他们用仁慈之心诠释了白衣天使的美丽称谓;“园丁”,传道解惑,他们用诲人不倦展示了生气勃勃的三尺讲台。在他们略带矜持的微笑背后,激荡着国家和百姓对他们的崇敬。而在称谓上近乎一致的特殊领域——“地震研究者”中,也同样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他,一个早期投入中国地震事业的研究者;他,多年来为祖国的地震事业默默奉,他就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员许忠淮先生.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空前的损失和灾难,使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创。据民政部报告,截至7月3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207人遇难,374216人受伤,失踪18194人。  相似文献   

9.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海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
对科学研究中高、尖、大的问题: 人造卫星,星际航行,控制地震,长生不老,呼风唤雨都是很尖很高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世界就会变个样子,这都是可能解决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但是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在科学中看来好象不是那么高,但是,要解决了,的确很大,很解决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还未愈合,又发生了玉树(Ms=7.1)、智利(Mw=8.8)、海地(Ms=7.5)及日本(Mw=9.0)等特大地震。地震难道就不能预报?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预报地震?这些问题再一次成为科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发生于2008年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强震序列的模拟为出发点,通过基于严格数学、力学原理的有限元方法计算给出龙门山断裂带上大地震的时间序列、同震位移场及同震应力场。通过研究发现,计算得到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大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3300年,这与古地震调查及其他方法给出的结果有一致性;模拟的同震应力场形态与汶川余震的深度分布之间存在着关联,同震位移与观测结果符合得较好。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文中的模型能够模拟断层由闭锁到解锁产生地震的全过程。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完全有可能利用科学计算方法给出未来强震发生的时、空、强三要素。类似于气象预报,本文将这种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数值地震预报。最后,文中对数值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认为数值地震预报在科学上是可能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数值地震预报是成功预报地震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7-17
以地震勘探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广泛用于石油和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目前,传统地震检波器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高分辨率及深层地震勘探的需要,制约了地震采集资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化与经济建设一道,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深刻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建设风貌与人民的福祉。未来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家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忧戚相关。经济、社会、文化、能源和信息科技在城市发展中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人居、食品、水土和灾  相似文献   

14.
食物安全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食物安全状况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食物安全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极大关心的焦点,也必然地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对此次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我国乃至全球的地震活动和预测情况做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1项目背景由于技术水平、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过去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如石油地震勘探),主要了解的是地球内部中浅层结构,而且绝大多数工作在地表进行;而一般工程地震勘探虽说在井内地震这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但一般集中在100米以内。  相似文献   

17.
地震,已经成为地球的一个终生疾病.据世界各国记载的最新数字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达100万次以上,但绝大部分属于里氏2级以下的微震,全世界每年可记录到1.2万次;而强度在里氏6级以上的大地震,则平均每年要发生100次左右.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南北两极地区却从来未发现过有任何级别地震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开展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特征、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构造解译、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与鉴定,城区基本地质概况、淄博市城区隐伏活断层探测、探测区断裂综合定位与活动性鉴定、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初步评价与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城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淄博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人如何预测地震?——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测报仪器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没有掌握地震发生的规律,准确预测尚存困难。但中国却是地球上最早进行地震预测的国家,并最早提出了有关理论。如周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5-45
由重庆市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蓄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有关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防治等科学问题,广泛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争取蓄水前后本地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积累,边监测、边研究,为社会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服务。本课题研究涉及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区域典型地质灾害、区域地震活动、水库地震、工程地震、地壳形变等诸多地学问题。采用了3S技术、地面地质、遥感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及地壳形变和典型地质灾害观测技术等,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灾害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