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粉传奇     
千娇百媚的花朵人见人爱,但花中之“粉”却很少惹人留意。殊不知,它是绿色生活的微尘,它充当隐形侦探,它更是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生命微尘每当春天的脚步悄悄来临,人们都来到田野、森林或公园游玩,轻轻摇曳一支杨花或一株开花的小树,顷刻就有无数金黄色的粉末落下,如烟似云,飘飘扬扬,像下黄雨一样,植物学家把这种美妙的景色称作“花粉雨”。实际上花粉是植物的生殖细胞。花朵上的雄蕊成熟后,就会释放出大量花粉,四处飘散。一粒花粉孕育着一个彩色的生命。这些小家伙形体微小,数量却很多。一朵棉花大约有2万粒花粉,豌豆花有3万粒,玉米花…  相似文献   

2.
每年一到春季,就会有许多人出现流涕、鼻塞、打喷嚏的症状,这就是所谓花粉症。 引起花粉症的最大原因是杉木花粉。每年2~4月,杉木花粉便漫天飞舞,因此这个季节就成了“花粉症季节”。 花粉症是一种过敏性鼻炎。像杉木花粉那样的异物(变态反应原)一侵入人体,人体便会发生过敏反应,力图将异物排除。花粉症并不是只在初春时节发生,有的人还会对艾蒿等植物的花粉过敏,所以当这些花开  相似文献   

3.
藏红报春,百花争艳;天行有常,花开有时。即使在没有严冬的地带,花开花落也标志着春去秋来的时令变化。但是,地质学上的记录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植物并非始终如此。约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生长着那些结着一颗颗球果的植物。针叶树和苏铁属植物靠风传授花粉,它们不需要什么鲜艳的花瓣去吸引动物来采集花粉。这些植物的种子与开花植物结出的那些甘美可口的果实大为不同。当时,有一些山桂(一种现在已经绝迹的针叶树)逐渐演化成雌雄同株的繁殖结构(早期的花是雌雄同体的)并且还可能试验着进行昆虫传授花粉。甲虫是当时唯一的花粉传授者;采集花粉时,花粉附近、张开的球果里的胚珠也可能由于甲虫不分青红皂白地乱  相似文献   

4.
蜜蜂是成功的.成功在于获取了花的“心”。 1.3亿年前,显花植物(种子植物)刚刚在地球上出现。那个时代,花为风而开放。植物仰望自己苦心生产的无数花粉随风而去.期待能有几颗好运地落在花之柱头。直到花粉的营养价值被发现.一些甲虫开始取食花粉,虽然只是简单的吞食而顺便携带了花粉.但对花而言却是利大于弊的幸事,较多的花粉经过甲虫被传输到临近花的雌蕊。  相似文献   

5.
杨震 《科学之友》2005,(10):55-55
植物会耍花招南美洲有一种名为“舞美人”的兰花,它在风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成群的蜜蜂.它们会不自愿地把花粉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6.
国内一家著名的晚报曾发了一则附彩色图片的《蜂巢化石花粉幽香》新闻,上称:“……发现了一个蜂巢化石……人距蜂巢30厘米,就能闻到一股花粉的幽香……用刀刮出石粒晶莹通透,用嘴品尝香甜无比。”至于化石来历则更神奇:“……广西百色高山悬崖上有一株老树生长着一个怪果……经受风吹雨淋,几十年不下掉。老农几经波折,攀上1000多米崖顶割下果实,原来是蜂巢,已结成石……据化验,此化石已有数百年历史……”从常识去判断,这个蜂巢不可能是化石。众所周知,没有化石是长在树上的,而且,既然成了化石,就没有可能还有“一股花粉的幽香”和“香甜无…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植物中,有许多花是由特定的虫类作“媒人”的。它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与某一种昆虫形成特定的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昆虫,那些花就不能结果;如果失去了那些花,这种昆虫也就难以生存。比如,从英国移植到新西兰的红三叶草,虽然能存活下来并且能开花,但是那里没有替它传送花粉的丸花蜂,所以不能结果。后来,人们把丸花蜂也运到了新西兰,红三叶草这才有了种子。又如丝兰,给它传送花粉的是一种蛾,叫做丝兰蛾,如果没有这种丝兰蛾,丝兰的花就不能结子,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食物资源——花粉当前,一种新的食物资源——植物花粉及花粉食用研究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花粉食品正风靡各国,在苏联、法国、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尤受欢迎。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香蒲(蒲黄)和松花粉(松黄)的记载:“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  相似文献   

9.
徐仁 《科学通报》1956,1(7):49-49
孢粉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古今植物的孢子花粉的形态、分类、组合、进化,以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对现代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开始很早。关于零星化石植物的孢子在十九世纪中已有研究。但对于孢子花粉分析的研究,到了二十世纪的初叶方才开始。近20年来,由于植物生态学、煤田地质学、植物地理学和地层学的需要,孢粉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科学。孢粉学中的孢子花粉统计学(即孢子花粉分析),在国民经济建设上和文化建设上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实际的需要推进了古今孢子花粉形态和分布的研究,因而孢子花粉分析成为古植物学中最年青而最发达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0.
自然本身并不创造艺术作品,而是我们人类凭借对艺术特有的诠释能力读懂了它。——[法国]文路尼(ManRay)花粉来自哪里植物的花上有花粉,那是它的雄性生殖细胞。花的雄蕊上有花药,花药由很多花粉囊构成,花粉囊里生产花粉。当花粉粒发育成熟时,  相似文献   

11.
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曾将少女的美丽比喻为娇柔的鲜花。其实,鲜花的寿命短暂,但是花谢之后还存留有花粉,花粉能与无情的时间老人抗衡一番。这是因为花粉能保持数百万年之久,它们会沉积在湖底、旧河床淤泥或泥煤里,甚至当泥煤变成煤炭,淤泥沉积物会变成化石时,花粉却依旧如故,保持不变。生物学家们试图通过对地球上远古时代生长的植物花粉的研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传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传粉的媒介很多。以昆虫作为传媒的叫虫媒传粉,色彩、香味和花蜜是虫媒花吸引昆虫的三件“法宝”。若以风力作为传媒的叫风媒传粉,这样的花无虫媒植物的“法宝”,需要产生大量的花粉及具备高度退化的花部各器官。虫媒植物和风媒植物随处可见,这里我们要看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殊传粉方式。 水媒植物 苦草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根扎在池塘底的污泥中,叶呈条形,很像韭菜,浸于水中,但花却开放于水面以上。苦草是雌雄异株,雌花有长长的花柄自植株的基部长出,更为奇特的是,其长度还往往随水的深度而变化,当水深时,花…  相似文献   

13.
音乐,尤其是爵士乐对植物很敏感。例如当某一植物听到摇滚乐时,吸收的水份特别多。一位专家经过实验得出上述结论。这位专家指出:绿色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大小泉,它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一直往上向树枝各部分输送脂液并从其叶子蒸发掉。生物学家做了如下的实验:把各种谷类植物置于非对称的声波之下,观察这种非对称的声波对它们生长、蒸发部状况等。实验表明:大叶植物如大黄,绝大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中生存着千万种植物,在这个浩瀚的植物王国里,植物或植物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一些生理上的奇特现象历来被视为奥秘,而现在已渐为人知。 知觉和语言 科学家把植物对外界的感应,用微电波引导出来,再把微电波演绎成声音,从而发现了一些植物的新奇现象,茄子缺水时,会发出微弱的呻吟声;向日葵获得灌水与日照时,会发出欢悦的声音…… 近年来,植物学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现了植物的另一奇特现象:每当有凶杀案件在植物附近发生时,植物的“感觉器官”就可以记录下这一凶杀的全过程,成为鲜为人知的现场第一“目击者”。美国纽约一位植物学者曾用电波记录试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脉搏     
韦公远 《科学之友》2007,(8A):51-51
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树干增粗速度时发现,活的植物树干有类似人类“脉搏”一张一缩跳动的奇异现象,而且这种植物“脉搏”还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那么,植物的“脉搏”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施华中 《科学通报》1995,40(18):1704-1704
利用花粉作为外源基因的媒介进行植物遗传转化是一个活跃的研究方向,而将外源基因导入花粉是这一转化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因花粉壁厚,导入外源DNA比较困难,而脱壁后的花粉原生质体则理应相对优越.近年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以花粉原生质体作为转化受体已成为可能.为此,我们以花粉特异启动子Zm13-260控制的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电激法分别转化紫菜苔花粉原生质体和花粉粒,通过瞬间表达检测,比较了二者的转化效果,并探讨了GUS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花粉原生质体中的时序表达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宜垠  周力平  崔海亭 《科学通报》2008,53(9):991-1002
过去人类活动的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孢粉记录作为揭示过去人类活动对景观影响的代用指标, 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1) 某些特有乔木花粉的减少; (2) 先锋树种花粉的繁盛; (3) 栽培作物和杂草花粉相伴生; (4) 花粉浓度和分异度的显著变化; (5) 喜氮植物和牧场杂草花粉的出现. 伴人植物(杂草和栽培作物)花粉是理想的人类活动指示体, 尤其是杂草花粉,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历史. 不同方式的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孢粉组合. 在森林区和草原区, 指示人类活动的花粉谱模式是不同的. 应用孢粉变化特征来研究人类活动时, 特别要强调高精度的时空分辨率. 因为高精度的空间分辨率不仅有助于反映植被景观的复杂性, 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地揭示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作用, 防止片面性; 高精度的时间分辨率能够精确地记录短时间尺度的植被变化, 避免遗漏人类活动事件. 重视孢粉学与其他多种指标的结合, 能更加准确地揭示景观的发展变化过程. 炭屑作为人类活动对植被扰动的代用指标, 其峰值的出现常伴随着乔木花粉的大量减少和伴人植物花粉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74,19(9):409-409
应用离体培养花药的方法,诱导花粉形成单倍体植物,是近年来实验植物学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进展。这项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中期。1964年Guha和Maheshwari在离体培养毛叶曼陀罗(Datura innoxia)的花药时发现花药的药室中生长出胚状体,他们在1966年进一步确定这些胚状体是起源于花粉的单倍体。在离体条件下,花粉改变正常的发育进程转向产  相似文献   

19.
自我兴奋的“感受音乐”动物脑体有一块音乐区,能感受音乐的作用。法国植物学家兼音乐家斯特哈默通过生动的试验证实:植物对音乐也相当敏感。他通过给番茄苗每天弹奏3分钟的特定曲目,使得该苗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5倍,而且长出的番茄既甜且耐虫害。斯特哈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由于音乐的神奇作用。并不是任何一首曲目都能触动植物的音乐敏感区,曲目的选择大有讲究,这也正是科学与艺术的微妙区别。按斯特哈默的研究,音乐中的每—个乐章都应该对应植物体内蛋白质的某一个氨基酸分子,一首曲子实际上就是一个蛋白质完整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这样,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荒漠区东部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中国荒漠区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意义, 通过39个表土花粉样品分析与植物样方植被调查结果显示: 荒漠区不同群落间花粉组合差异比较明显, 盐爪爪群落和驼绒藜群落均以高含量的藜科花粉为特征(高于45%, 平均63.5%), 驼绒藜群落以含有一定量的麻黄花粉(高于3.3%, 平均16.5%)可与盐爪爪群落区分开来, 蒿群落以蒿花粉含量(多高于50%)明显高于藜科花粉(低于35%)为特征, 白刺群落以含有一定量的白刺花粉(高于2.6%, 平均13.6%)为特征, 红砂群落与四合木群落都含有一定量的柽柳科花粉(高于2%,平均8.6%), 但红砂群落蒿花粉含量一般高于藜科花粉含量, 且含有较多的禾本科、菊科、豆科等花粉; 四合木群落花粉组合蒿花粉含量一般低于藜科花粉含量, 其他类型花粉较少, 沙拐枣群落以含有一定量沙拐枣花粉(高于2%, 平均5%)为特征, 且麻黄花粉含量较高(高于38%, 平均49.3%). 聚类分析及降趋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 霸王柴、沙拐枣、四合木、蒺藜属、柽柳科花粉联合指数A值较高, 对植被指示性良好; 蒿、藜科、禾本科具有较高的R值, 白刺、十字花科、景天属花粉具有较高的超代表性指数O, 但母体植物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Xp远大于母体植物不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Xa, 对植被具较明显指示意义; 葱属、豆科、蔷薇科、马先蒿、菊科等花粉类型, 联合指数A值较低, 超代表性指数O或低代表性指数U较高, 母体植物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Xp与母体植物不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相差不多, 对植被指示意义不明显. 其他仅出现于花粉组合中的花粉类型如松、云杉、桦、栎、榆、胡颓子科、麻黄、毛茛科、石竹科、蓼科、虎耳草科等对植被的指示意义无法确定. 麻黄/蒿比、白刺/麻黄比与蒿/藜比一样具有指示干旱区环境意义, 典型荒漠群落花粉组成中蒿/藜比值小于0.5, 麻黄/蒿比值大于0.1, 白刺/麻黄比值小于1; 草原化荒漠群落花粉组成中蒿/藜比值多为0.5~2, 麻黄/蒿比值多小于0.1, 白刺/麻黄比值多大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