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理论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中,应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当作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来论述;关于人文教育的过程,运用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的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实施人文教育的使命。以此为线索,本文试作如下的探讨和分析。一、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对于人文精神,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理解:即作为社会活动过程主体的人.吸收并掌握人类已有精神文化产品中的优秀成份,内化为个体内在的精神品质,关注社会与人的发展现实,并以积极的个体活动参与其中,以关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理想为尺度,对现实…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教育也要培养身与心、才智与德识、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人.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以及个性品质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蒲贵福 《松辽学刊》2007,28(2):122-124
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偏重于培养体育专业人,忽视了同步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作为国家体育工作的“母机”——体育院,系,应深入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辐射全国,从而提高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素质,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大学精神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坚持以和谐理念为核心,培育大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5.
王岩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1):60-60,63
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精神,加强高校素质教育体制中的人文精神塑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何为”、“人文精神何为”以及“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发展靠人类不断创新得以向前.而创新行为需要创新文化来培育和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文化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创新。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所以它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但是.光靠科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为创造者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和人文动力.让创造者实现人文价值。也就是需要将科技创新人文化.从而以人文精神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角度浅析植物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植物学教学过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交融,将人文精神注入到实际教学,从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层面加以研究和施教,使植物学与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地理学、文学、语言学更好地融为一体,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就是抓住了教育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主旨的核心。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致力于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的价值取向,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状况。教学要从单向灌输切实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营造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精神成长的空间,更新和充实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我们在《科学技术史》选修课中,不仅讲述科学史实、科学事件、科学知识;更着力揭示、体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的孕育发展过程;还简述科学手段、科学方法的革新和更替的历程,着眼于科学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一、课程建设 《科学技术史》选修课,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和学院的支持,二千多人选修此课,平均每年有两百多名学生受到了科学技术史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工科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偏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片面地认为工科教育中,科学教育的任务通过学校日常教学工作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工科教育需要补缺的只是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所以近年来工科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中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而科学素质教育却被忽视。本文认为,工科教育在科学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科学素质教育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因此工科教育不能因为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有关大学本科生精神信仰研究基础上,对在校研究生的精神信仰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生在大部分信仰因素与前人有关大学本科生精神信仰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另外发现不同专业研究生在信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性别信仰比较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产生神灵崇拜、家族崇拜,在比较来自农村与城市的研究生精神信仰,未发现二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