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43-43
项目以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内容,通过南北三圃配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周年化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型高效茬口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突出了新品种的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性状,并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建成了“青酥二号”的产业化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北美洲菊芋,多年生草本。地上为菊,地下为芋。叶长卵形,头状花序,秋季开花,块茎纺缍形。单产茎叶7.5万~15万千克/公顷,营养价值较高,被称为优质“蛋白菊”,可作饲料。单产块茎4.5万~7万千克/公顷,可作蔬菜、杂粮,也可制淀粉、乙醇。菊芋又是一种花草,花团锦簇可美化环境。比单独生产茎叶的籽粒苋、松香草等牧草的作用大,价值高,适应区域广,市场走俏。一、营养价值菊芋茎叶与块茎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9-30
1集成了旱地燕麦栽培技术 1.1选用适宜当地生态的燕麦品种 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课题育成“晋燕12号”、“晋燕13号”、“品燕1号”、“白燕9号”、“白燕10号”、“冀张莜11号”、“新燕麦3号”、“坝莜6号”、“冀张燕1号”、“冀张燕2号”、“蒙燕1号”11个新品种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7):10-10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四级繁育体系;以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为基础,良种生产150亩,完善良种繁育的栽培管理技术,种子亩产45公斤;优化与“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1000公斤;建立4个“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建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田3000亩。  相似文献   

5.
该项目采用春化室处理育种材料,使其能安全越夏并通过阶段发育,加代得到种子,建立了春甘蓝育种材料高效冬性鉴定及加代技术体系,加快了育种进程。成功培育了露地越冬栽培的适于不同栽培方式与不同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春丰007”、“苏甘8号”和“春眠”,具有耐抽薹、耐寒、早熟、优质、高产、专用的特点,综合表现优良,经济效益显著,填补了5~4月没有春甘蓝上市的空缺,建立了适合新品种特性的示范基地,制订了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完善的推广体系,春丰007、苏甘8号、春眠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特别是江苏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甘蓝的周年生产与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2,(9):52-5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等重大国家和部省项目资助下,针对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细胞质雄不育受温度影响,导致制种困难;胞质单一可能导致油菜生产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突破性的优质杂交品种少;新品种配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滞后等重大科学与生产问题,经过20余年的系统研究,在油菜育种技术体系、新型不育系创制、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以及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尼菩成效。  相似文献   

7.
沿海粘质重盐碱地绿化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抬土整地技术改良土壤,集成研发出沿海盐碱地绿化树种选择的11项要领,粘质盐碱土改良5大措施和营林栽培8项技术,先后攻克了多项绿化技术难关。筛选出适宜浙江沿海各类盐碱地绿化树种80余种,并选用优良速生高效树种,构建了“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和“综合高效型”等高标准沿海盐碱地绿化模式。带动一方农民率先致富,促进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78-79
1技术内容 建设饲草高梁新品种“晋草4号”繁育基地,建立饲草高梁新品种生产及示范基地,与畜牧养殖企业联合进行大面积示范与推广。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饲料短缺,草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饲草饲料问题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以下简称“山西高梁所”)近年来研究育成了农田刈割的饲草高粱新品种——“晋草4号”。  相似文献   

9.
“金薄香1号”是用实生选种方法选育出的早实核桃新品种。该品种与生产主栽品种比较,具有早实、薄壳、出仁率高、优质、丰产等优良特性,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4-25,27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针对我国油菜单产偏低、适宜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早熟品种极度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较差、加工技术落后等制约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集成“十五”以来油菜科技成果,在长江中游选择油菜面积20万亩以上主产县开展早熟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配套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高效病虫草害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1.
“龙薯10号”是龙岩市农科所1998年选用优良亲本配制组合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试验育成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06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高稳产、优质、抗病、较抗旱与较耐水肥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龙薯10号”的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62-62
“白优二号”平菇新品种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刘甫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品种。与其它纯白色平菇新品种进行的品比试验表明,“白优二号”平菇新品种各实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名列前茅。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100%,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平菇新品种。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晚熟和极晚熟桃品种中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较少,个大质优的中华圣桃、中华寿桃、二十一世纪等品种抗寒性又差,遇到冻害损失巨大,造成晚熟和极晚熟优良品种栽培面积很小,不利于桃树的周年供应。基于这些因素,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地方桃优异资源品系秋蜜系列进行资源普查、调查筛选、多点嫁接、性状观察,研究新品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品系的花粉和DNA进行分析鉴定,成功选育了“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3个新品种。并进行了与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摸索出了长枝修剪、套袋、铺设反光膜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在唐山.秦皇岛、保定、石家庄等地进行区试,优良性状稳定。2006年12月,3个品种通过了河北省新品种的审定,并正式命名为‘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6大重点草原牧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新疆山地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草原生态、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和创新研究,探索和解决“保生态、保生产、保生活”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结合示范区进行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牧区草原生态保育技术研究”、“牧区生产生活配套保障技术研究示范”、“牧业生产适应性管理模式技术研究”和“三保技术模式”等项内容的研发、创新、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49-49,50
1 项目简介 在广泛引种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和长白山野生资源的基础上,采用顺应性、保护性、改造性、保证性引种驯化栽培技术进行驯化,依据引进树种的抗逆性、适应性、观赏性、生长情况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综合评价选育新品种;采用组培快繁等生物技术与扦插、嫁接、播种等常规技术相结合建立快繁技术体系和产业化研发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过去,习惯将“desertification”译成沙漠化或沙(漠)化,这是约定俗成的词汇。沙漠化一词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见于《解放日报》(1941)田家英的《沙漠化的愿望》一文;50年代又见于《中国林业》(1951年1期)陶克的文章《陕北的沙漠现状及改造》。过去,“desert”一词在辞书里译法混乱,既译为“沙漠”也译为“荒漠”。而沙漠不仅是荒漠的通称,更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实践中,地质意义上的沙漠(sandy desert)与荒漠(desert)内涵是有差别的。地理意义上的荒漠内在涵义颇广。1994年,我国政府电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过渡时期秘书处(Interim Secretariat CCD),将原译“沙漠化”的desertification改译为“荒漠化”,修改了长期沿用的译法。这一改动,给这一名词的使用带来麻烦。“荒漠”名词加后缀“化”(-fication)构成动词而转变成“荒漠状态”。因此“荒漠化”一词的界定上应与“荒漠”在概念上有严格区别,荒漠化不包括沙漠(sandy desert)、戈壁(gobi蒙语,sand-pebbly desert)以及盐漠、寒漠等。荒漠化在定义上涵盖植被退化、风蚀、水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包含盐渍化、冻融等荒漠化指征。我国治沙一向指沙(漠)化带来的环境恶化和社区经济下降过程,这是国情。所谓沙(漠)化土地,准确地说即“沙质荒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就是指人类不合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由风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就是说,沙化地是发生在原非沙漠地区的风沙活动形态。我在《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林业科学,1998,34(2)1—10)一文中,对不使用荒漠化而使用沙质荒漠化有过论述,并附有根据TM卫星影像解译制作的三幅典型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可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8-29
本项目转化的内容是对“安豆1号”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繁育等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和组装配套,为“安豆1号”大面积应用提供成熟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同时利用“安豆1号”加工研制大豆油脂、浓缩蛋白、饲料新产品,形成科研生产加工一条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56-56
本项目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主持,确定哈密瓜“新蜜36号(金龙)”、“新密14号(新红心脆)”等2个新品种为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9.
沿海造林困难地树木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州市沿海岛屿和滩涂盐碱地,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缺乏适宜生长的树种,长期荒芜。经过5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引种成功国内外优良树种230多种,攻克了各类困难地绿化造林技术难关。总结出引种树种选择的9项技术要点,研发成功“批量引种,苗期锻炼,选优培育,示范推广”四项树木引种集成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7-28
1主要研究内容 (1)优质香梨新品种、授粉组合和砧木品种的筛选:筛选出大果、突萼率低、果实成熟早、不改变香梨特有风味的优质香梨新品种——“早美香香梨”;筛选出理想授粉品种及组合3套;筛选出杜梨和酸梨为抗逆性强、与香梨亲和性好的基砧和矮化、抗逆性较强、与香梨亲和性好、脱萼率高的中间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