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地质遥感已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研究、矿产勘查预测、环境地质监测、城市地质条件评价及国土整治等各个领域,但由于缺乏标准化,造成技术普及率不高、应用效果不明显、成本巨大等,使遥感技术在地质探矿领域中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但是,通过莫桑比克某矿进行的优选与评估项目,充分体现了技术标准化应用会使遥感技术在地质探矿领域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2.
地球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对重大地质环境演变规律的全面认识,难以应对当前变化着的气候和环境。物理、化学与生命运动相互交织的动力学过程共同控制着地球环境的变迁。生命过程如何响应与反馈地球环境的变化,是地球科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距今2.52亿年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动物大灭绝,以及大约6亿年前埃迪卡拉纪一系列生物群的出现均显示,大气环境(如温度、氧气含量)、古海洋水化学条件(如缺氧、硫化等)是重大地质突变期直接影响或控制宏体生物的演化与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重大地质突变期的不同地质微生物功能群不仅灵敏地记录了气候、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变化乃至太阳活动,而且它们还积极参与地球环境的改造,使地球环境处于一个能够不断自我调节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学科方向规划、学术环境营造和国际合作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实践经验.实验室力图通过研究方向规划以解决地球生物学的关键核心问题,营造自由和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团结合作的科研环境,并通过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音年人才,最终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生物地质...  相似文献   

4.
CO2地下封存的地质学问题及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论述了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2浓度的显著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展CO2地质封存的重要性;介绍了CO2捕获与封存的技术手段;并着重阐述了CO2地质封存的原理、原则、基本地质问题及动态监测;提出了当前我国应妥善安排科研和试验工作,运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的理论,研究CO2分离、富集、输送、封存过程的科技问题,阐明碳隔离的机制,确定封存CO2及可能利用的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隔离技术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叶连俊先生是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投身地质事业的老地质工作者之一。1937年他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便考入当时在南京的地质调查所,在祖国地质工作战线上工作了整整70年。旧中国时期的野外调查十分艰苦,不但要忍受常年于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调控研究”课题组历经3年多研究,查明了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选择大柳塔矿区和铜川矿区进行深入剖析,并利用德方提供的鲁尔矿区环境治理和矿区成功转型的经验,提出两个矿区能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矿区采空区分布状况和岩体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采井下采空区及地表山体综合治理方案,分步实施治理工程,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达到了改善矿区地质环境、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GPS的便携式农田信息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精确地理位置的农田信息采集是实施精准农业的基础工作.eFieldSurvey1.0是一种基于掌上电脑和DGPS/背央式GPS设备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实现了掌上电脑环境下GPS、GIS功能的集成,能够采集农田地物分布和多种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差异性信息.通过扩展定制开发,可以满足不同行业野外信息采集作业的需要,广泛应用于水力、地质、通信通讯、电力、科学考察、铁路公路、城市建设、石油、海洋、林业、环保、旅游业等行业.  相似文献   

9.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其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周卫健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研究员。实验室以黄土等多种地质载体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目标确立为:在长时间尺度上,探索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变化规律,研究东亚季风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全球变化之间的动力学联系;在短时间尺度上,通过100年、10年和1年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的研究,探索其变化特点及其发生的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开展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特征、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构造解译、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与鉴定,城区基本地质概况、淄博市城区隐伏活断层探测、探测区断裂综合定位与活动性鉴定、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初步评价与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城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淄博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1.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的共生体,它是改造陆地表面的先驱者,使陆地变成能够适合其他高等植物生长的环境。在地质记录中,地衣化石非常稀少,以前报道的最早的地衣化石来自苏格兰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硅质结核中;真菌化石的报道也很少,最早的、可靠的真菌化石记录是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环境演变与海底资源为研究目标,围绕海洋地质的若干重大前沿课题,突出“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实现海洋与陆地相结合,古代与现代相结合;依靠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采用高分辨率的测试和数值模拟手段,探索和发展环境演变与海底资源研究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已经形成鲜明的科学研究特色。南海大洋钻探第184航次在南沙和东沙深水区6个站位钻井17口、取芯5500m,实现了中国海区深海科学钻探零的突破,为南海演变和东亚古气候取得了约3200万年的深海记录。南海大洋钻探是近年来实验室最重要的工作,从建议、论证、设计到主持实施和研究,实验室起了主要作用。实验室拥有包括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扫描电镜带能谱、X射线衍射仪、SUN工作站、图像处理系统和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等大型仪器12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3,(8):88-88,90
随着冀东地区钢铁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铁矿资源储备明显不足。为了寻找新的找矿突破点,增加铁矿战略储备和保证经济安全运行,保障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冀东地区铁矿控矿地质条件,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开展了冀东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工作,旨在通过对已有地质、矿产、物化探等资料的研究,分析该区铁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总结铁矿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预测铁矿资源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9):49-49
深部地质层的CO2封存技术,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安全的全球性、前沿性战略研究。本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关键技术突破,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地的低成本、实用性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O2深部地质封存长期稳定预测与控制技术,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未来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供应和环境安全健康的要求,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戎嘉余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于2000年4月立项,2005年10月结题、验收.来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云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的70多名研究人员和5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工作,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一次多学科的大协作.  相似文献   

16.
世界惟一的黄土类地质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将于近日开园。该园于2001年11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延安市洛川县城南部,主体为黑木沟,面积8.2平方千米。公园以黄土剖面和黄土地质地貌景观为特色,并伴有脊椎动物化石,保存有极其特殊的典型黄土地质景观遗迹,剖面出露清楚、地层连续完整,真实地记录了第四纪以来古气候、古环境、古生物等重要地质事件和信息,是研究我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第四纪地质事件不可多得的典型地质体。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大门受重力和地表水、地下水作用,沟谷内黄土滑坡、崩塌发育、沟…  相似文献   

17.
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是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三大支柱,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地球,同时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服务,这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李家熙教授几十年来一直在地质科研领域勤奋从事钻研仪器分析工作,并在一次次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地质学传入后,中国地质学家在从事地质教育与研究的同时,就着手向社会大众普及地质学知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社会各阶层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科普工作并不因战争而停顿,反而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地质学知识与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好的科普功能。本文选取分析地质学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科学家个人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贡献,以及普及地质学知识的途径和动因。并希望通过对战争前后地质学科普工作的分析,探讨科学普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地质数字博物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地质数字博物馆的构成,展示了在管理系统开发、元数据和实体数据建设、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以及数据共享方面取得的进展;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地质博物馆信息资源开放和共享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3年7月15日从大连出发,经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进入北冰洋,开展海洋、冰雪、大气、生物、地质等多学科立体综合观测,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于2003年9月26日胜利返回上海。在历时74天的考察中,考察队艰苦工作,成功跨越了北纬80度,取得了大量宝贵资料和数据,其中不少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为了解北极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北极考察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