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8):72-73
全世界1/3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恶化至心功能不全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全球『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有效的疗效监测、预后预警对提高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心脏是生命的动力之源,把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使生命的脉动得以永恒延续。然而,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心脏”这一生命的发动机已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领域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现如今,在素有“东北之窗”之称的大连正在崛起一所集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医疗机构-香港皇家慢病(大连)医院。当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支正在振翅疾飞的医疗团队时,有一位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老年病诊治领域三十余年的精诚医者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经过十余年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影像检出技术和准确诊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创新点: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突破冠脉CT、MRI成像系列技术瓶颈,逐步推动冠脉CTA/MRA成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2)推动CT/MRI心脏“一站式”检查新流程的临床应用,从而对心脏形态、功能和冠脉等实现“一次检查,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频发,尤其是冠心病每年新发75万人,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排名第一的死因。在我国有这样一家心脏中心,他们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阮新民教授带领下的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2,(1):14-15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心脏,但事实上,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着1/3以上的成年人。现在有一个好消息: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对你拥有健康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下面有17个对心脏有害的坏习惯,我们来看看如何避免它们。  相似文献   

6.
姜琪 《科学大观园》2011,(14):79-80
人体“过劳死”无论是因哪种器官“罢工”,都会以心脏停止工作而宣告生命的终结。那“过劳”对心脏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脏,是生命的象征,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有力地跳动是身体健康的标志。然而,心脏位于胸腔中部,位置隐蔽,检测困难,不利于对患者实施治疗。医学影像学的兴起与发展则极大地提高了心脏疾病的诊断水平及其治疗水平,为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刘玉清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战斗在临床与科研的前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我国放射学和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和张澍教授牵头的、全国31家医院参加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及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课题(编号:2004BA714803),第一次初步得出了我国心脏性猝死(SCD)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证实了在我国应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带来新的严峻挑战。据了解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成为全球上升较快的国家,形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9,(9):19-19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何防治是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对此中医专家认为,每天望舌对防治心血管病有重要作用。中医讲舌为心之苗,舌头是心脏的外在表现,每天都端详一下自己的舌头,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情况。那么如何望舌呢?  相似文献   

1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久前宣布,将在3年时间内彻底消除美国食品体系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人造反式脂肪问世已经一个多世纪,一度被认为是工业时代的一项突破性发明,被广泛用于甜点、油炸食品等的加工,而如今却视为“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2.
全球视角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史上最受瞩目的学术趋势,基于此种视角展开论述——“全球视角下的科学”或“全球科学史”,正是方兴未艾。本文首先回顾近三十多年以来科学史领域中的“全球转向”,重温主要的认识框架和观点,其次探讨“多中心”世界这一构想和比较视角对自然知识的全球史所具有的意义,提出运用一种相对的观点,将现代科学视为在世界各地展现和发展的众多知识实践之一,使得科学史转化为一种全球化、去中心化的历史。最后以药材知识的案例设想一种全球知识史的框架——刻画文本和实物跨地理界限的流动以及多种文化在生产知识的实践上所呈现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据《欧洲心脏》杂志报道,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研人员对就寝时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议晚上10点至11点之间上床睡觉对心脏有利. 最新研究特别关注何时是更有利心血管健康的最佳上床时间.为此,科研人员分析了88000名参加者的数据.通过一个戴在手腕上的加速度计,追踪他们7天内入睡和醒来时间.科学家们随后在平均5.7年后对受调查者进行回访,以确定心血管疾病的新诊断.发现共有3172人患上心血管疾病,占受调查者总数的3.6%.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也是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20年来,高血压在我国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其真正的危害性在于损害心、脑、肾等重要人体器官,造成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致死、致残性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美腿”大概算得上一个永恒的话题,甚至还新兴了腿模”的职业。无论对“美腿”做什么样的理解,粗细大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太粗的腿,哪怕光洁如玉,大概也不能被称为“美腿”的。可而今英国的一本医学杂志报道:美腿影响寿命。确实,当一个人的大腿周长在60厘米以下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它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2,(4):56-57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死因。在西方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减少,但是在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颅内大血管病变在西方人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身飘然的白衣,一副和善的面容,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地跋涉在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征途上,为无数患者带去福音,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就是被患者誉为“白求恩式”好大夫的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罗建平。  相似文献   

18.
英国里丁市28岁女子安妮塔·古隆患有一种罕见的心脏疾病,她的心脏主血管完全“长错了位”——她身上将去氧血从心脏输送到肺脏的肺动脉,竟和左心室连在了一起,这意味着经过安妮塔心脏的部分血液,没有经过肺脏的过滤和充氧处理就被直接泵入了她身体的各大器官中,包括她的大脑,  相似文献   

19.
西方有关人体解剖和血液循环的学说于明末开始传入中国,对于心脏的解剖知识也随之而来。汉语中用来指心脏腔室的“心房”最早见于英国传教士合信的《全体新论》(1851),当时是心脏四腔的统称。后来“心房”传到了日本,意义发生了变化,仅指心脏上面的两个腔室,即atria。下面两个腔室(ventricles),日语用“心室”来指称。20世纪初,日语中的“心房”和“心室”传入汉语。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一些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另一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行星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10大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怪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