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国审周麦23号”的原原种、原种保纯及繁育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高标准原种2000万公斤;“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示范方建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方6处,产量水平达到600公斤/亩;“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组装,形成一套成熟的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150万亩,亩产达到500公斤;对“国审周麦23号”的进行品质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6-36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华晶7号”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技术研究;完成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熟化集成,“华晶7号”具备了一套成熟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造了一套全新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项目执行期间推广优质高效栽培面积18.16万亩,创造产值26.74亿元,比种植普通西瓜品种净增经济收入14.82亿元。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示范推广241亩,平均每亩生产优质种子2.79公斤,比传统制种田的0.66公斤增产322%,种子千粒重增加19.5%,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7):10-10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四级繁育体系;以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为基础,良种生产150亩,完善良种繁育的栽培管理技术,种子亩产45公斤;优化与“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1000公斤;建立4个“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建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田3000亩。  相似文献   

4.
四年来,根据古巴的地理位置、人文条件、社会状况等具体情况对中国鱼(古巴对中国“四大家鱼”的统称)草鱼、白鲢、花鲢亲鱼运输、催产孵化和苗种培育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立了一套具有古巴特点的中国鱼繁育体系;并且在水温26。C以上高温条件下,将成熟度达IV期实现了长途运输,成活率达94%;一年4次繁殖受精率达70%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提高到了55%。此外,还提升了胡子鲶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使其孵化率比原来增加了10%~15%,苗种培育成活率从5.4%提高到58%,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90%以上。还对红罗非鱼进行了良种选育。通过四年技术工作,建立了几种适合古巴的鱼类养殖模式;开创了古巴鱼病防治技术。培养了一支重要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古巴独立开展鱼类养殖的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援助效果。对传统的鱼苗孵化桶进行了技术改进,使孵化桶的孵化容量提高了1倍多,孵化率达到了90%,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5-25
1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中麦11”种子繁殖基地,提高种子质量和繁育速度;建立生产示范基地,为“中麦11”号的大面积生产示范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熟化配套技术体系,加快推广速度。到项目结束时,“中麦11”与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在少浇两水的条件下,示范区小麦产量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6.
黔糖4号系NC0310×CP36/10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其表现为出苗快而整齐、分蘖强、生长势强、宿根性和耐旱耐寒性突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中早熟高产高糖。产.量6.6t/667m^2比对照F134增产45.69%,此对照桂糖11号增产13.8%;平均蔗糖分含量15.92%,比F134高4.16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1.05个百分点,较双对照增产增糖优势明显,尤其在旱坡地上种植较其它品种更具有增产潜力,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或平坝地种植,可作为糖料或能糖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宁粳28号、宁粳27号示范及产业化生产"项目实施的第一年.本年度计划完成任务的60%,在区内建立4个核心示范区,10个辐射区,示范面积16万亩.实现产值337.3万元,利税120万元,农民每亩增收80~100元的目标.截止2005年6月已完成了4个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以2009年国审的高产、优质、抗病“克力玛猫尾草”新品种为核心,配套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合理施肥、防除杂草、应时刈割和科学干草调制等科学生产技术措施,率先在吉林省东部山区三个不同类型草地进行了5030亩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干草410.25公斤,总产干草263.29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2.23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新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达到高度熟化,操作性强,为区域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畜牧业发展,以及我国北方适宜气候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范式。具有高价属性的优质猫尾草草产品作为国内外奶牛、肉牛和赛马等的优质饲草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采用春化室处理育种材料,使其能安全越夏并通过阶段发育,加代得到种子,建立了春甘蓝育种材料高效冬性鉴定及加代技术体系,加快了育种进程。成功培育了露地越冬栽培的适于不同栽培方式与不同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春丰007”、“苏甘8号”和“春眠”,具有耐抽薹、耐寒、早熟、优质、高产、专用的特点,综合表现优良,经济效益显著,填补了5~4月没有春甘蓝上市的空缺,建立了适合新品种特性的示范基地,制订了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完善的推广体系,春丰007、苏甘8号、春眠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特别是江苏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甘蓝的周年生产与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10.
项目期2009~2011年内实际投入101.86万元,采取边研究边应用示范推广的方式,完成高羊茅、多花黑麦草、灰萝卜等优良草种繁育试验960亩,建示范基地6个,生产示范2195.6亩,示范混播草地鲜草产量达3820公斤/亩,生产草种平均增产10~12公斤/亩。审定发布草种生产地方标准2个,审定登记国审新品种1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3-13,15
罗非鱼、鲤、鲢、草鱼、鲫和牙鲆等是我国海、淡水的主要养殖鱼类,2005年上述品种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人工培育的良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及育种材料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以具有良好基础的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系统创新育种材料;选育出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4个,新品系7个,建立各种杂交配套系20个;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王晓庆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F0002-F0002
小龙虾产业是湖北省渔业经济中的重要特色产业,湖北省推出的“楚江红”小龙虾品牌,具有个大、肉多、味美、质量安全的特点而家喻户晓。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良种选育一批量繁殖一健康养殖~加工餐饮一销售出口”的产业链环节。2008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36万亩,产量18.6万吨,占全国总产的51%;加工出口小龙虾1.3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3%,若加上转口贸易(江苏、浙江投资商在湖北的工厂,以江苏、浙江名义出口),湖北省加工出口量实际占到全国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克新22号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85天左右(由出苗到茎叶枯黄),株型直立,株高63厘米左右,分枝中等,淀粉含量19.7%~20.55%;田间抗晚疫病,抗PVY、PVX病毒,块茎平均公顷产量为272.79.6公斤,在不同环境条件中克新22号均表现出稳定高产,确定了克新22号拥有较广泛的种植区域,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带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主要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白育的优质高油份黄籽杂文油菜晶种“黔黄油21号”为技术核心,围绕该品种进行亲本保优繁殖技术、优质高产制种技术和高产、尚效、安全眦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解决当前优质油菜生产上存柱的产茸较低和油产品质量退化问题,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保征和提高油菜产品的品质,充分发挥优质油菜品种的牛产应用和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收入,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和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3):60-60
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棉花消费大国,常年种植棉花8000万亩。但我国棉花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病虫危害和棉纤维内在品质差等严重生产问题。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非常惊人,如黄萎病通常可造成10%~20%的棉花损失,严重时高达30%以上,且导致皮棉质量严重下降;棉铃虫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年份甚至可达100亿元;大量的农药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并损害了农民身体健康。在棉纤维品质方面,我国表现为品质较差、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棉纺企业纺优质纱或高支纱的需求,并使得部分棉纺织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影响其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72-73
江苏粮食作物生产稻麦两熟为主体,其中,麦类种植面积334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350万亩。稻麦两熟制面积2800万亩。全年秸秆量4000万吨,秸秆利用率不到40%,大部分麦秸秆被废弃和焚烧,浪费资源,并造成大气、水体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农家肥少有积制,更难以下田,对化学肥料依赖程度日益加重,农田质量降低。再则由于麦秸还田利用对稻田耕整、水稻栽插带来许多困难,麦秸还田稻作技术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面积环改生态灭螺血防综合治理技术及其费用~效果关系,为政府提供新的血防措施和策略。方法:引进外资、承包管理;环改10万余亩残存钉螺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分块围堤水产养殖);按水系建筑“隔阻沟”防止钉螺扩散;在围堤端口建护栏防止传染源进入;纵向收集螺情、病情、血防开支、农业收入等资料,统计分析其费用~效果关系。结果:2007年查螺5758878m^2,2008年查螺5515090m^2,均未发现残存钉螺及钉螺扩散现象;进入易感地带的人次减少97.77%,耕牛进入为零;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为零;每年血防支出减少158.8万元(血防投入减少80.20%);产业调整后每亩增值399元(亩产收入增加78.25%);2008年经市考核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通过综合治理之后,药湖血吸虫病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此项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血吸虫病内湖地区,甚至血吸虫病大湖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21):74-7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晋、冀、蒙、青、甘、宁、新疆等地种植春麦约2240多万亩.该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锈病发生频率高、程度严重,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山西中部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由于倒春寒的影响,死苗现象严重,加之秋播较早,复播的秋作物和蔬菜不能发挥理想生产潜能和效益,难以实现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效果.因此,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广适,适宜复播的国审小麦新品种“晋春15号”,通过良种繁育、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可大幅度推进小麦产业化进程,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4-25,27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针对我国油菜单产偏低、适宜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早熟品种极度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较差、加工技术落后等制约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集成“十五”以来油菜科技成果,在长江中游选择油菜面积20万亩以上主产县开展早熟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配套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高效病虫草害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2,(9):52-5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等重大国家和部省项目资助下,针对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细胞质雄不育受温度影响,导致制种困难;胞质单一可能导致油菜生产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突破性的优质杂交品种少;新品种配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滞后等重大科学与生产问题,经过20余年的系统研究,在油菜育种技术体系、新型不育系创制、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以及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尼菩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