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肖绪洋 《科学通报》2011,56(33):2741-2745
在双金属团簇中任意两种元素表面能的差别都会在团簇形成时产生偏析, 从而影响团簇的熔化、原子排布和结构. 因此双金属团簇中原子偏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团簇的核心层和亚表面层的Ag 原子偏析对(AgPd)147 团簇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Ag 在Pd 团簇的不同位置时能量不同,在表面层时最稳定, 其次是核心层, 最后是亚表面层. 这造成了核心层的Ag 原子偏析到团簇的亚表面层时, 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亚表面层Ag 原子的偏析会使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异常熔化的程度与偏析原子个数有关. 这为双金属团簇熔化行为的调节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林兆军  王占国  陈伟  林兰英 《科学通报》1997,42(16):1727-1728
近些年来,零维物理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迄今,团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团簇和共价团簇的研究上,所谓离子团簇和共价团簇即指团簇中的离子或原子是以离子键或共价键的方式结合。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键能比较强,离子团簇和共价团簇中的离子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它们间的距离不容易改变。因此,在这些团簇中有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并可通过吸收带边的蓝移证实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而对于由分子力结合的分子团簇,由于分子力相对较弱,分子团簇内分子间的距离可以发生变化,分子团簇有一些异于离子团簇和共  相似文献   

3.
李海洋  马晨生  白吉玲  何国钟 《科学通报》1997,42(22):2400-2402
硼是元素周期表中ⅢA组元素,由于价电子的数目比价轨道的数目少,是一个典型的缺电子元素。B原子的缺电子性使得硼酸盐具有丰富、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硼酸盐是一类重要的光学材料和化工试剂,如硼砂是一种很好的高温溶剂,β-NaB_2_4(BBO)是近年发现的性能优良的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团簇是介于气相和凝聚相之间物质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研究团簇的结构、形成和增长规律,有助于从分子层次上认识相变、结晶和晶体的生长等过程。我们用激光气化含水的硼氢化钠固体的方法,首次产生了3组分团簇NaBO_2团簇的正离子,并且,用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团簇离子的强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原子及分子簇化学引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冯万勇1引言原子及分子簇(cluster)是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原子、分子,或原子和分子组成的聚集体(以下简称团簇)。其原子或分子的数目从2到几千范围内。团簇的定义,通常认为其是中性或电离的由化学或物理键合而...  相似文献   

5.
张霞  李国良  曹亚丽  唐紫超  高振 《科学通报》2002,47(19):1441-1450
半导体团簇可以从微观层次揭示半导体材料的物化性质以及结构过渡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4族半导体团簇的研究为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综述了近年来在合金材料,量子点和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晶体均相和异相外延生长等方面展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报道了14族半导体团簇的形成,尺寸分布和幻数特征,对比了目前用于研究这类团簇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同时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了该类团簇的性质,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光解离,光电离和光剥离等特点,最后从研究体系,探测手段,理论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对这类团簇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志刚 《科学通报》2020,65(21):2196-2200
正提出建设超原子物理学的观点,是缘于原子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成就,其实质是开展原子层次上人工基元的物理规律探索,并以此构造新的物理学工具.作为由原子构成的团簇结构,超原子的分子轨道可展现出相近于原子电子轨道的对称性;不仅如此,相比于元素周期表中可谓寥寥无几的自然界元素原子,超原子的种类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7.
(HAlNH)n(n = 1~15)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海顺  许小红 《科学通报》2001,46(9):713-71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对(HAINH)的低聚物(HAINH)n(n=1-15)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振动光谱和化学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它们的基态结构,比较了(HAINH)n团簇骨架和(AIN)n团簇的差异。结果表明,(HAINH)n团簇骨架是由AI-N键形成的四元环和六元环构成的。每一个AI或N原子形成4个化学键,其中3个为AI-N键,1个为AI-H或N-H键。(HAINH)n(n=1-15)团簇中AI-N键的数目与对应的(AIN)n团簇相等。(HAINH)n(n=1-15)团簇结构的稳定性幻数序列为:n=2,4,6,8,10,12,14等偶数。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对(HAlNH)的低聚物(HAlNH)。(n=1~15)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振动光谱和化学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它们的基态结构.比较了(HAlNH)n团簇骨架和(AlN)n团簇的差异.结果表明,(HAlNH)n团簇骨架是由Al-N键形成的四元环和六元环构成的,每一个Al或N原子形成4个化学键,其中3个为Al-N键,1个为Al-H或N-H键.(HAlNH)n(n=1-15)团簇中Al-N键的数目与对应的(AlN)n团簇相等.(HAlNH)n(n=1—15)团簇结构的稳定性幻数序列为: n= 2,4, 6, 8, 10, 12, 14等偶数.  相似文献   

9.
徐未名 《科学通报》1997,42(3):259-262
当Fe浓度在18≤x≤25范围内时,Cr_(100)-x_Fe_x合金从顺磁经铁磁态重入自旋玻璃态.重入自旋玻璃态的机制目前主要用以下两种非常不同的物理图象来描述.一种用Hecssen- berg自旋玻璃的平均场理论得出:系统在T_c下产生了共线的铁磁相.但在温度T_(xy)下,每个自旋的横向(xy)分量随机地冻结在xy平面上.这样一个系统可以看作在z方向纵向的铁磁性,而在xy平面上是自旋玻璃态.另一种图象是,有限、无限大团簇在渗透浓度上共存.铁磁相自然是由无限大团簇产生的.但由于有限大团簇的存在,这些有限大团簇在一定温度下可以与无限大团簇成反铁磁耦合,从而破坏了无限大团簇,导致了自旋玻璃态的产生.由于Cr-Fe合金中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较弱,实验中在18(?)x浓度范围内未能观察到反铁磁耦合的存在.在Cr-Fe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金属Mn可以大大提高合金的Nair温度.在Cr-Fe-Mn合金为研究系统中铁磁、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的竞争,进而弄清该合金重入自旋玻璃态的机制提供了可能性.本实验利用M(?)ssbauer谱,磁测量等手段对Cr_(73.5)(Fr_(0.83)Mn_(0.17))_(26.3)合金的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激光作用K_3[Co(CN)_6]产生的C_nN~-及其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朝晖 《科学通报》1992,37(19):1777-1777
碳原子簇的产生与结构研究,是近年来颇为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尝试将碳原子簇中的一个原子用B、N等原子取代,观察由此产生的效应。当我们在自制的研究装置上以脉冲激光束直接作用于K_3[Co(CN)_6]时,在原位的负离子飞行时间质谱计上  相似文献   

11.
团簇(cluster)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或原子和分子混合组成的聚集体。10多年来,对团簇的研究表明:它具有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凝聚态的一些奇特性质。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团簇科学,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金属富勒烯盐C60Mx(M=Sm,Pt,Ni,Rh)的激光烧蚀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观察到正负离子通道中有金属富勒烯C2nM与C2n 1M的形成。金属富勒烯的谱峰强度与根据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同位素分布计算所得到的理论谱相一致。证实了金属富勒烯的形成。实验表明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笼上的一个碳原子而形成取代型金属富勒烯。同时,在激光烧蚀金属富勒烯盐的负离子通道中观察到奇数碳笼团簇的产生。激光烧蚀产物随激光轰击次数演变的实验表明,金属富勒烯的形成与金属碳化物MC的产生密切相关。在对奇数碳笼团簇结构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对金属富勒烯团簇C2n 1M与C2nM的结构特性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迈向21世纪的纳米科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中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这些领域包括单原子操纵与原子搬迁技术、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微米/纳米技术、原子团簇科学和纳米材料科学,其中又着重介绍了原子团簇科学和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国防现代化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金属富勒烯盐C60Mx(M=Sm,Pt,Ni,Rh)的激光烧蚀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观察到正负离子通道中有金属富勒烯C2nM与C2n+1M的形成.金属富勒烯的谱峰强度与根据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同位素分布计算所得到的理论谱相一致,证实了金属富勒烯的形成.实验表明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笼上的一个碳原子而形成取代型金属富勒烯.同时,在激光烧蚀金属富勒烯盐的负离子通道中观察到奇数碳笼团簇的产生.激光烧蚀产物随激光轰击次数演变的实验表明,金属富勒烯的形成与金属碳化物MC的产生密切相关.在对奇数碳笼团簇结构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对金属富勒烯团簇C2n+1M与C2nM的结构特性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荣彬 《科学通报》1993,38(7):628-628
近年来,以高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束在高真空中溅射固体样品,已成为产生原子簇正负离子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簇离子是由样品分子的碎片拼接而成,或由样品分子在激光等离子体中彻底“原子化”后再组合成的?簇离子中各组分元素的含量是否与样品相同?也就是说,激光产生的团簇离子的结构与组分与样品有什么关联?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最近我们在自制的激光等离子体源飞行时间质谱计上,以功率密度为10~8W/cm~2,波长532nm的脉冲激光  相似文献   

16.
α团簇在轻α共轭核基态及激发态中广泛存在,轻核的α团簇结构不仅对核天体物理中核合成过程和元素丰度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这些态的精确数据还成为检验各种新型多体理论和核力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简要总结了描述α团簇的不同理论方法,尤其比较了这些不同方法对12C Hoyle态的最新研究结果,各种理论都支持Hoyle态是一个具有较大尺寸的团簇结构,但对α团簇在Hoyle态中的存在形式——比如α凝聚,α气体或是α晶体结构,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进一步从实验角度介绍了α团簇衰变的高精度符合测量及转动态的集体激发.对α团簇结构尤其12C Hoyle态及16O类Hoyle态中α存在形式的确认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团簇态的集体激发行为,任何实质性进展不仅高度依赖高精度实验数据,而且需要新的多体理论解释,而这其中需要合理考虑核子-核子、团簇-团簇关联及连续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金属富勒烯盐C60Mx (M = Sm, Pt, Ni, Rh)的激光烧蚀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 观察到正负离子通道中有金属富勒烯C2nM与C2n+1M的形成. 金属富勒烯的谱峰强度与根据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同位素分布计算所得到的理论谱相一致, 证实了金属富勒烯的形成. 实验表明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笼上的一个碳原子而形成取代型金属富勒烯. 同时, 在激光烧蚀金属富勒烯盐的负离子通道中观察到奇数碳笼团簇的产生. 激光烧蚀产物随激光轰击次数演变的实验表明, 金属富勒烯的形成与金属碳化物MC的产生密切相关. 在对奇数碳笼团簇结构优化计算的基础上, 对金属富勒烯团簇C2n+1M与C2nM的结构特性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俞华根 《科学通报》1994,39(18):1672-1672
自从1985年Kroto等在实验上发现了碳笼C_60以来,对于原子团簇这种新的物质形态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经近10年的研究,已发现了许多原子团簇的奇异性质,如幻数性质,小原子团簇异常的催化性能,以及簇反应性的尺寸效应和异构体效应等.最近,在团簇与团簇碰撞(CCC)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于1991年,Lutz及其合作者用计算机模拟了碱金属原子团簇碰撞过程,指出其主要三个通道为:分子聚合、深度非弹性与  相似文献   

19.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CdS)_4分子簇在八面沸石笼内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戚明 《科学通报》1995,40(5):417-417
纳米(nm)级的CdS半导体分子簇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和光能储存等特性.当簇的尺寸小于5nm时,表现出“量子限定”的特性,即位于分子簇界面上的原子,它与分子和体相晶体内的原子不相同,相应地改变了它的光吸收特性,纳米DdS分子簇相对体相晶体CdS,光吸收产生了蓝移.在具有纳米尺寸微孔,并以周期性排列的沸石晶体内,合成CdS分子簇,它的尺寸应小于HY沸石的超笼(直径1.3nm)和β笼(直径0.9nm)的孔直径,这类分子簇的结构测定已不能采用常规的X-衍射法(只能定出晶粒在2.5nm以上的固体).采用EXAF法只能定出原子间的间距,需配合理论模型进行拟合计算.这里建议的原位IR谱法,以沸石表面羟基为探针,结合已知的沸石笼内阳离子分配的位置,能更简便地定出分子簇在笼内形成的结构,并能跟踪合成步骤观察到它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元素能像碳这样由单一元素而能形成外观千变万化、性能千差万别和用途多种多样的制品。单就同素异形体而言,就有金刚石、石墨和咔(口宾)等,富勒体(fullerite)则是新发现的第四种。它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具有笼形结构的碳簇,又名足球烯(footballene)、英式足球碳簇(soccerball-c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