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ELISA法检测935例乙肝病毒(HBV)患者血清PHSAR,并对其与有关HBV标志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SAR检出率分别与HBsAg、HBeAg及抗-HBc有密切关系,尤以HBeAg的存在更为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作了B病毒(BV)、猴爱滋病毒(SIV)、猴T细胞白血病毒(STLV)、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轮状病毒(SAl)、腺病毒(SAV)、痘病毒(Monkeypox)、麻疹病毒(Measles)、柯赛基病毒B-1型(CoxsackieB1)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10种病毒血清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中,抗体阳性率较高的有SA11(90%),SAV(831%),BV(446%)和Monkeypoxvirus(206%);3种逆转录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STLV-1(88%),SRV(47%),SIV(22%);未发现Measles,和CoxsackieB-1病毒血清抗体及HBV感染,但在1只动物血清中有HCMV抗体.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动物的年龄有关,成年猴明显高于未成年猴.对来自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文山州动物的调查表明,B病毒相关抗体和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率有地区差异,思茅地区的野生恒河猴,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6例受检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测,并将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HBsAg、HBeAg和抗HBcAg同时阳性的受检者中,100%可检测出HBVDNA。在血清标志物全阴性受检者中,也有45%可测出HBVDNA。结合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用PCR技术检测HBVDNA是敏感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科技》1997,(3):44-47
为探讨乙型肝炎(HB)是否是性传播疾病(STd),我们组织了临床医务互作 者对乙肝病毒(HBV,下同)。“三大阳性”者116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配偶进行了关于  夫妻间传播问题的探讨。被调查的“HBV”三大阳性者的年龄为 38.39 ±10.91岁,婚龄  为 14.831±10.80年(最短为。 HBV三大阳发现时间为 5.91±3.43年。本调查对象是  HB中病毒复制最活跃的,传染性最强的三大阳性"和接触关系最密切的夫妻关系。结  果显示 HBV"三大阳性"者有80.17%的配偶不被感染,有12.9%的产生了 HBsAb  (+);有仅 6.9%的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结果提示:HBV在接触最密切的夫妻关系  中,其配偶不被感染。因为夫妻关系是以性事为密切接触的对象而不被感染,所以考虑  HB不是性传播疾病,建议予以剔除。本调查结果对社会、单位、家庭以及HBV携带者  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4种抗丙型肝炎病毒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染色法直接检测肝细胞癌的病理组织中丙肝病毒蛋白。结果8/52例(15.4%),一至数种抗体阳性,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于肝和癌细胞的胞浆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几乎全部病例为乙肝,丙肝两种病毒混合感染,表明广西丙型肝炎的混合感染的比较高,乙型肝炎病毒(HBV)加上黄曲霉毒素(AFB1)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可能是广西肝细胞癌(HCC)高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探讨丙型肝炎( 简称丙肝) 病毒与HBV、CMV 混合感染对临床某些疾病的诊断价值.对221 例临床选择病例的HCV M、HBV M 和CMV M 联合检测,发现三种病毒共同感染者5例,检出率为2 .3 % (5/221) ;5 例均为血液透析病人.HBV 与HCV 两种病毒共同感染者47 例(47/221 ,21 .3 % ) ,血液透析组为51 .2 % (22/43) ;其后依次为慢性丙型肝炎组29 .6 % (8/27) ;肝细胞癌组21 .9 % (7/32) ;白血病组21 .4 % (3/14) 和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11 .1 % (5/45) ;其他肿瘤组、普通住院患者组分别为3 .7 % (1/27) 和3 .0 % (1/33) .HCV 与CMV 共同感染者中,慢性丙型肝炎组达33 .3 % (9/33) ;肝细胞癌组为28 .1 % (9/32) ;其后依次为血液透析组27 .9 %(12/43) 和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24 .4 % (11/45) .白血病组没有没有发现2 种病毒混合感染者.提示血液透析是传播肝炎病毒的一条重要途径;HCV 与CMV 的混合感染,仅多见于与HCV 感染密切相关的病组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含pgk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LNTK,将HSV-tk基因转移至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命名为SHGLNTK)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命名为B16LNTK).体外实验证实核着类似物ACV对SHGLNTK细胞和B16LNT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分别高于亲本细胞1000和400倍.转HSV-tk基因细胞与亲本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时,亲本细胞对ACV的敏感性明显增高,存在旁观者效应.首次应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进行裸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ACV能完全抑制SHGLNTK细胞在裸小鼠体内肿瘤的形成,对裸小鼠体内已形成的SHGLNTK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对照SHG44肿瘤相比,肿瘤体积缩小80%;用B16LNTK细胞接种同系C57/BL小鼠,经ACV治疗后,B16LNTK组小鼠的肿瘤较对照组B16肿瘤小95%.HSV-TK/ACV系统原位基因转移治疗SHG荷瘤裸小鼠、B16荷瘤小鼠,原位注射病毒悬液/ACV治疗组的SHG肿瘤、B16肿瘤分别较对照组肿瘤小50%,43%,原位注射PA317/LNTK细胞,ACV治疗的SHG肿瘤较对照组肿瘤小90%,以上实验结果,统计学上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MEK)、人胚肺成纤维二倍体细胞(KMB17和2BS)对HAV-H2株感染性滴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H2株在MEK上感染性滴度(CCID50/mL)最高,CCID50/mL比KMB17,2BS平均CCID50/mL高1.28log和1.59log.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证实MEK对H2株最敏感.MEK可能是测定HAV感染性滴度和繁殖HAV较理想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546名入学新生HBV感染的调查包海(卫生所)1前言对1993年546名入学新生进行乙肝病毒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感染者168名,感染率为30.77%;HBAg阳性率为4.40%;Anti-HBC阳性率为28.75%;HBeAg阳性率2.38%;...  相似文献   

11.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with tumor suppressor p53 and its role in the hepatocar-cinogenesis have been studied by PCR-directed sequencing, gel shift assays and in situ ultraviolet cross-linking assay.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HBV with p53 gene was investigated by co-transfection of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 ( CAT) reporter gene. p53 and HBV DNA. and quantitative PCR. Among the 16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 samples. 13 were HBV-DNA positive. 10 HBxAg positive and 9 p53 protein positive. The p53 gene point mutation was found in 5 samples, one of which had a G to T substitution located at codon 249. After analyzing the HBV genome by a computer program, a p53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sequence was found in HBV genome at upstream of enhancer I. from 1047 to 1059 nucleotides. This sequence could specifically bind to p53 protein, increase p53 protein accumulation in the PHC cells and stimulate the transactivating activity of p53 and HBV replication .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HBxAg could combine with p53 protein to form a complex in the cells and enhance CAT expression.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p53 protein complex was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and the process of p53 entry to nuclei was. in part, blocked. From our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mutation of p53 gene at codon 249 is infrequent in HBV-associated PHC. the DNA-protein binding between HBV and p53. and the protein-protein binding between HBxAg and p53 might lead to the reduction or inactivation of p53 protein, which in turn resulting in HBV-associated hepato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析。方法:利用HBV检测引物及分型引物对肝癌患者血清进行PCR,通过电泳检测PCR特异性产物。结果:50例患者血清中44例HBV DNA呈阳性,占总数的88%;其中30例为C型占68%,14例为B型占32%。结论:武汉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多为HBV感染患者,而且以HBV C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
肝癌,肝硬化病人的戊肝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肝硬化病人的戊肝感染状况廖绵初,干侣仙,尹本康(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广东粤北第二人民医院)戊型肝炎是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其特点是暴发性流行和散发性流行。感染者多为青、壮年,发病急,死亡率高,尤其对孕妇危害更大 ̄[1].我国除新疆等少数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病与乙肝病毒 (HBV)感染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体检、直肠镜、B超等方法诊断慢性 (慢血 )及晚期血吸虫病人 (晚血 ) 2 16例 (慢血 118例 ,晚血 98例 )。所有病人用乙肝血清标志物试剂盒检查血清标志物。结果 :2 2 .2 % (48例 )的病人血清标记物阳性 ,其中慢血 HBV感染率为 14.4% ,晚期血 HBV感染率为 31.6 % ,41~ 5 0岁年龄组 HBV感染率高达 5 0 %。18.1% (39例 )的病人 Hbs Ag阳性。结论 :血吸虫病人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人群。血吸虫病合并肝硬化的病人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病人。血吸虫病与 HBV感染间的关系在于血吸虫病人免疫机能受损使易感性增高 ,而乙肝病毒又可促进血吸虫病人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治疗性乙肝疫苗”是以乙肝病毒(HBV)的表面抗原(s抗原)为基础的生物制剂,目的是激发抗s抗原免疫反应,终止HBV慢性感染.HBV的e抗原与s抗原无抗原性关联,对e抗原的反应也与病毒及感染细胞的清除无关,因此以II期临床试验者血清有关病毒e抗原的数据结果,尚不能判断“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否有效.疫苗的应用是抵御病毒入侵,而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在病毒已经进入人体后应用,在患者肝细胞可能广泛受累的情况下,疫苗一旦打破耐受激发抗s抗原免疫反应,除能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和s抗原颗粒外,将直接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由于无法估计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感染程度,所以无法推测免疫反应发生后,免疫病理所致的肝损程度以及相应的风险.在应用上隐含如此风险,是“治疗性乙肝疫苗”走不出实验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新生入学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较高,HBsAg携带检出率为20.8%,在1775名HBsAg阳性中,检出HBeAg,抗-HBc阳性率为39.6%(704/1775),检出抗-HBe,抗-HBc阳性率为43.3%(782/1775),说明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超过80%,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静脉药瘾者主要血源传播病毒HBV、HCV、HGV、CMV和HSV的感染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R、T-PCR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406例静脉药瘾者血清,其中共用注射器者49.01%,同时设立10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静脉药瘾者HBV、HCV、HGV、CMV和HSV的感染率分别是36.45%、69.7%、1.97%、2.71%和3.45%,其中总感染人数321人(79.06%)和重叠感染人数128人(31.53%),尤其有共用注射器者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均高于未共用者,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检测仅发现存在HBV感染(17.6%),其余病毒感染指标均为阴性。结论:静脉药瘾者血源传播病毒感染率明显增高,其中以HCV感染最为突出,并且共用注射器是导致感染扩大的危险要素。  相似文献   

19.
2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病,该病毒干扰肝功能并造成病理损害.一小部分受感染者无法消灭该病毒而成为慢性感染,进而面临极高的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与受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接触传播,这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的方式相同.但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性比艾滋病毒高50至100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如何有效防控乙肝的传染,不只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国民应关注的问题.文章建立一个乙肝病毒传染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乙肝病毒的传染也做了一个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