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水养殖区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及养殖病害等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困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养殖环境的生态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海水养殖区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生态与病害发生的关系以及海水养殖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等,显示出海水养殖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养殖模式,如混养大型海藻等是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海水养殖第一大国,但是靠污染生态环境和浪费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已经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本文将从我国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方面进行研究,寻找生态环境、海水养殖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法。  相似文献   

3.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贤 《科技资讯》2007,(15):143-143
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不仅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也对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近年来,养殖业自身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并成为当前养殖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在综述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海水养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即对水质和浅海生态环境方面的污染。综述了降低海水自身污染的相应对策,以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及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养殖自身污染问题逐渐显露.不同的养殖品种和不同的养殖方式对产生的污染各不相同.本文对对虾、鱼类和贝类养殖和池塘、网箱养殖方式产生的污染及其污染负荷的估算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对策,旨在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海水养殖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之而来的病害暴发、渔药滥用、养殖污染、优质种苗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和病害情况,就未来广西海水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海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海水养殖带来的营养盐污染及沉积环境变化、药物使用污染、对天然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对于海水养殖造成的问题,有着多种治理方式,基于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修复,是近年来新兴的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修复、大型海藻修复、贝-藻修复、人工湿地修复等生物修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海水养殖带来的污染及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水养殖管理乃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30年中,海水养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全球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世界海水养殖产量达3.921 × 107 t,亚洲是世界海水养殖的主要生产基地,占世界总产量的88.2%,产值占世界海水养殖总产值的58.51%;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自身污染加剧,富营养化趋势日趋严重,赤潮频发,渔药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型海藻在海水养殖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和海水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问题,倡导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水养殖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海水养殖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海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海水养殖带来的营养盐污染及沉积环境变化、药物使用污染、对天然生物的影响等问题.对于海水养殖造成的问题,有着多种治理方式,基于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修复,是近年来新兴的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修复、大型海藻修复、贝-藻修复、人工湿地修复等生物修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海水养殖带来的污染及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水养殖管理乃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认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养殖容量应是一个包含环境、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养殖容量可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料和保证应有效益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合理地利用养殖容量就是要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和功能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使所投入的物质得到反复循环、初级生产力得到多途径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养殖效益,避免物质的浪费及自身和环境的污染。从养殖生态系统运转的因素来分析,主要靠太阳辐射直接提供  相似文献   

11.
过度捕捞、海区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使得海洋鱼类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鱼类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积极发展海洋鱼类的增殖和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和新的生长点,其中,积极开展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基因组研究,必将对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理论水平和创建高新技术起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基因组的检测、遗传性状的调控、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等方面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综合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开展这些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顾斌 《科技资讯》2010,(31):131-131
循环水养殖模式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本文主要探讨了海水养殖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方法相关内容,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水养殖发展与养殖渔业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是世界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基地,近10年来年均增长约10%.2004年,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5 941万t.中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的海水养殖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挪威的海水网箱养鱼在近年得到快速且持续的发展,是世界上海水鱼类养殖最成功的典范.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渔业法规体系比较完善,渔业管理水平较高.海水养殖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世界海水养殖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建立可持续发展养殖渔业和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重要性,倡导科学家、政府主管部门、从业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4.
广西特色海水养殖品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日益加速,地方特色海产品养殖已经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广西几种特色海水养殖品种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资料,侧面反映广西近几十年在特色海产品养殖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指出广西特色海水养殖品种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罗非鱼海水养殖鱼种运输、海水放养驯化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水围塘养殖生态系统氮磷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云港市宋庄镇有机海水养殖基地围塘海水氮磷污染负荷的实验分析、比较和验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计算N、P污染负荷的方法—"新化学分析法"。研究表明,新化学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围塘海水养殖1公顷面积1个养殖周期的污染负荷分别为:混养组,氮42.1kg,磷10.01kg;单养组,氮85.4kg,磷20.6kg;同时证明海水混合养殖较单一养殖更能提高海水围塘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生态种养越来越受到关注。结合目前生态种养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稻虾养殖、稻鳖养殖、稻鸭养殖及稻蟹养殖研究情况,并针对各类生态种养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了生态种养生态环境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合理的控制养殖比例、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及优化饵料的投放等措施,为我国生态种养生态环境风险方面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对养殖生态系统缺乏科学深入的认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养殖区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定量化预测养殖生态系统的污染物产生规律,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养殖业健康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本文从养殖生态系统类型出发,分析了不同养殖系统内的污染物产生、组成以及养殖污染负荷的评估方法从现场监测、物质平衡到生物能量学模型应用的发展和优化等进行了综述。这对于深入了解养殖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养殖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养殖环境污染调控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海水围塘混合养殖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建立了N、P物质平衡方程.结果 表明:海水围塘混合养殖中N的利用率较虾池等精养封闭系统要低,而P的利用率则与之持平;海水围塘混养中N、P的输入主要来源是投饵和肥料,除了10%左右被利用收获外,其余的大部分被换水、渗漏排出,污染附近海域,另有部分沉积在底泥中,形成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20.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良种优势地位已在我国确立,工厂化养殖的初级模式已经形成并获得普遍推广;规模化养殖和成鱼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我国推进到世界大菱鲆养殖和消费大国行列;“大菱鲆效应”对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和沿海“三农”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也为我国海水工业化养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当前由大菱鲆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推动着我国海水工厂化养鱼朝良种化、规范化、国产化全封闭式的高级阶段攀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