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新峰 《科技资讯》2012,(33):215-215
四块糖的故事给教师的启示是:对待学生的错误不是唯有批评才有效,而理解、尊重、欣赏和保护学生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尤其针对在批评与责备声中成长的中专生,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积极、鼓励的教育手段意义更大。作为教师要践行赏识教育,就要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认识赏识教育的前提,对赏识教育充满信心,才能真正践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一言一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赏识教育的内涵出发,对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深入推广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桂香 《科技信息》2009,(23):I0241-I0241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赏识教育的时机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4.
当前,赏识教育正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青睐。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但以惩罚的方式及时有效遏制学生过错行为的蔓延,同样不容忽视。诚如傅维利教授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文中所说:“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惩罚不可或缺,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秘诀是真爱,让爱产生教育的智慧。”以下笔者试图通过几则案例探析惩罚教育的智慧,与大家共飨。  相似文献   

5.
江桂萍 《科技信息》2008,(15):170-170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甚至提出要“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口号。在此背景下教师陷入了一种尴尬、被动的局面。教师惩戒权是教师的教育权力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朱慧兰 《科技信息》2011,(8):I0186-I0186
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赏识教育是一个肯定学生潜能的教育,教师可借用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直接表扬或者其它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不但符合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体现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求。它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中必备的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孙海强 《奇闻怪事》2011,(6):39-40,43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实施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存习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施赏识教育,让我们面向全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我们坚信,学生们都会具有很强的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也坚信,在赏识教育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也会得到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促进孩子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不良的行为习惯得到克服,既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育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根本需要,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运用赏识教育,可以营造和谐氛围,创建良好的学习背景;能挖掘残疾大学生的潜能,并使其成为创新人才;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师.是校长管理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与苛刻管理手段相比,老师更呼唤一种宽松的弹性的赏识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素质可谓是好、中、差参差不齐。赏识和喜爱优等生是每个老师的家常便饭,而那些中等生或差生,往往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势必是使差生更差。因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引进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对中差生要更加关爱,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赏识教育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下面结合平时的工作,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教育改革与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直接操作者与实践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来引领、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成为教育的“兴趣人”;要热爱与尊重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要赏识与鼓励学生,做一个“智慧人”。  相似文献   

14.
袁洁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6):119-120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倾听者与赏识者;而学生的角色则是自主学习者、学习的合作者和学习的交流者。  相似文献   

15.
董小云 《甘肃科技》2010,26(9):189-191
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主流教育的影响下,惩罚教育变得甚为敏感。部分教师为了明哲保身而放弃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抛弃了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应尽的责任。片面强调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会使学生的身心不能够健康发展,为此,应该重视惩罚,并且接受它,使它发挥应有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任国胜 《奇闻怪事》2009,(12):31-33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涂鸿 《科技信息》2010,(23):342-342,280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以尊重、激励、理解、宽容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它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爱和赏识中成长。在中国教育领域,赏识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成就也非常大。基于对赏识教育和高三这个特殊阶段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来加强高三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朱丽新 《科技资讯》2011,(2):176-176
目前,"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亮点和主流选择,"惩戒教育"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似乎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似乎不应该有惩戒。其实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赏识教育是通过对于受教育者进行褒奖和鼓励来开展工作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这种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不断增强自信心并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潜能,是非常具有积极作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该文中,就以“论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话题来进行浅谈,目的是想通过这种赏识性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的展示来推动赏识教师在平时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大力推广和使用,有助于自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和发展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情感叫爱心。丁有宽老师说:“爱心是根。”教育工作是一门爱的艺术,老师应该是创造爱的艺术的实践者。教育学生、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深深的爱以及高超的爱的艺术。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的艺术折射出这位万代师表者那高尚的职业情感;斯霞老师对学生的爱让教育事业熠熠生辉。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师的职业情感,爱就是理解、尊重、信任、公正与赏识。“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是表扬与批评学生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