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宝林 《科学通报》1983,28(14):871-871
我们巳计算完-1500年至 3000年的全部月食共10954次,其中半影月食4011次,月偏食3775次,月全食3168次。-1500年至-993年的本影月食已于1978年发表。-1000年至 3000年的全部月食(包括半影月食)将发表在《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83年,第1期)。Meeus的《日食典》登载1898年7月至2510年3月的全部日食共1449次。根据《日食典》和我们计算的月食对1901—2500年这600年内每年发生日月食的次数进行统计,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8):4-11
环状日食2012年5月12日发生了一次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刚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在这幅照片中,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观测者站在日食形成的环里,似乎被金色的太阳拥入怀中。这也是1994年以来在美国大陆上见到的第一次日环食——暗色月球的视直径小于可见的太阳圆盘,于是太阳露出了一道环。太阳圈在这幅不久前于加拿大拍摄的照片上,一道彩虹环绕着太阳。这种日晕是由高层大气中的冰晶产生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环状日食     
《大自然探索》2012,(8):4-4
2012年5月12日发生了一次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刚好处在—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在这幅照片中,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观测者站在日食形成的环里。似乎被金色的太阳拥人怀中。这也是1994年以来在美国大陆上见到的第一次日环食——暗色月球的视直径小于可见的太阳圆盘,于是太阳露出了一道环。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9,44(17):1872-1874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7.
对清代地方志中日食记录可靠性的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凌峰 《自然杂志》2003,25(4):243-246
通过现代计算程序进行全面验算。发现清代地方志中日食记录的可靠率最高只有43%.对地方志误记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龚元芳 《科学通报》1988,33(16):1280-1280
1987年9月23日,云南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室用同年投入使用的21cm快速记录及时间同步系统在昆明地区成功地进行了日偏食观测。取得了从初亏到复圆的整个日食过程的毫秒级变化的资料;其记时精度准确到一毫秒。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中晚全新世造礁珊瑚Sr/Ca比值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刚健 《科学通报》2004,49(17):1770-1775
通过分析两个取自雷州半岛南部的全新世珊瑚的高分辨率Sr/Ca比值, 重建了这两个历史时期(公元489~500年和公元前539~530年)月平均分辨率的表层海水温度记录. 结果显示, 公元前539~530年时段表层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基本相同, 代表相对温暖的气候; 而公元489~500年时段10年平均的冬、夏季SST与现代器测记录相比分别低2.9和1℃, 年均温度低2℃左右, 代表相对寒冷的气候. 这些珊瑚记录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其他地区根据物候及历史记录获得的气候记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两个取自雷州半岛南部的全新世珊瑚的高分辨率Sr/Ca比值,重建了这两个历史时期(公元489~500年和公元前539~530年)月平均分辨率的表层海水温度记录.结果显示,公元前539~530年时段表层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基本相同,代表相对温暖的气候;而公元489~500年时段10年平均的冬、夏季SST与现代器测记录相比分别低2.9和l℃,年均温度低2℃左右,代表相对寒冷的气候.这些珊瑚记录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其他地区根据物候及历史记录获得的气候记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22日,我国将发生2132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届时.全食带将扫过我国中部长江流域。笔者现将日食方面的重要资料整理如下,与广大读者朋友共享天文奇趣。  相似文献   

12.
虽然过去曾数次报道有关扭摆周期在日、月食期间出现异常变化现象,但是异常现象是否确实存在,尚需经过反复检验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1982年共出现三次月食和一次日食。对前三次日、月食,我们曾以2×10~(-6)  相似文献   

13.
日月交食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8,30(3):151-155
日月食的发生尽管并不常见,却有着严格的规律,天文学家可以对之做出长期、准确的预报。本文将对各类日食、月食的发生规律及有关天文知识作一简要介绍以飨公众。  相似文献   

14.
新星的发现     
新星的发现朱孝愚编译公元前190~120年希腊天文学家希波丘斯看到一颗新星,他第一次做了记录,今天还保存在罗马大百科全书中.普列尼在希波丘斯之后的两个世纪叙述了希波丘斯确定一颗新星的位置鼓舞他描绘了天空的星图.后来的天文学家可以对比那张星图并能立刻显...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22日。我们即将迎来2000多年以来全食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全食带经过长江流域,我国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观测到不同程度的日食天象。成都、重庆、武汉、台肥、杭州、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太城市均处在本次日全食的全食带上,加之大批国外游客前来,预计我国将有4亿以上观测者,可能创造一项有日全食观测记录以来观测人数最多的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22日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图1).日食首先形成在印度东部的海上,然后穿过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国家,从中国西部横断山区偏北的位置进入我国腹地,途经四川盆地、湖北、安徽、  相似文献   

17.
特 辑学习方法·天才·诺贝尔奖 1_4学习有捷径大脑竟是“势利眼” 知识也需“管家婆”什么是天才世纪之交的宇宙奇观 二14海尔一波普彗星的朝圣之旅 天文奇观——日全食怎样拍好日食照片十年日食、月食早知道一次难忘的日食宣传在泰国看日食打盹儿的学问 3_14人为什么会打盹儿? 打盹儿能控制吗? 怎样打盹儿最科学? 危险的30分警惕嗜眠病神奇的手4-14手的抚摸髓镇痛吗? 触赞对心理和感情的巨大影响 医护上的正确“手法”按摩机器人 .怎样挖掘你的“潜能” 孓16人有七大智能 什么样的智能可使你成为杰出人才最薪智能测试题下一个诺贝尔奖将从…  相似文献   

18.
日月食天象的发生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不同类别日月食的出现及其规律性取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月球和地球的公转轨道特征,对日食来说,食象细节还与观测地的纬度和发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4,26(3):151-155
通过对1950~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环南极海冰变化资料、臭氧变化资料、气候振动和大气环流准两年周期资料的模拟验证,我们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事件对应关系的发现和最终确认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三个太阳周(19、20、21)我国日食观测到的缓变源频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树臣 《科学通报》1985,30(21):1638-1638
一、引言 缓变源频谱的观测对于建立SVC的辐射理论及日地环境预报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了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天文学家利用日食的机会进行多波段观测,以取得缓变源的频谱。由于日食的机会不多,加上观测条件的限制,直到目前为止,从日食得到的缓变源频谱也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