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设计合成了含有偶氮苯和羧酸钠基团的pH响应性阴离子型两亲分子(C6-Azo-COONa),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两亲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冷冻刻蚀电子显微镜(FF-TEM)、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  相似文献   

2.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大分子引发剂mPEG-G_n-OH_2n(n=1,2,3,4),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通过控制丙交酯和大分子引发剂的投料比,合成1~4代线性-树枝状两亲聚合物。基于聚合物自组装特性,通过透析法制备聚合物胶束,采用核磁氢谱、渗透凝胶色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使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技术、电子扫描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其聚集体进行观测。研究表明,胶束流体力学直径主要受代数影响,并随PEG链段增加而增大,胶束粒径为200~300nm。胶束形状反映聚合物分子中亲水、亲油比,当聚合物分子中亲水链段EO体积分数φEO0.35时,线性-树枝状两亲聚合物才能形成空心胶束。  相似文献   

3.
应用无外加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两亲嵌段共聚物 ( PluronicF1 2 7,简为 F1 2 7)在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探讨了 F1 2 7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根据 F1 2 7在水溶液中不同形态聚集体扩散系数的测定 ,得知球形胶束生成的第一临界胶束浓度 c1,c,m为 3 .72× 1 0 -4m ol· L-1,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变的第二临界胶束浓度 c2 ,c,m为 1 .49× 1 0 -3 mol· L-1,并由探针芘在F1 2 7溶液中的稳态荧光各向异性的测定得到证实 .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30℃时,Brij35胶束溶液中大环Schiff碱的Cu(Ⅱ)和Zn(Ⅱ)配合物催化PNPP和PNPA水解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催化PNPP和PNPA水解反应的机理是不同的,Cu(Ⅱ)配合物仅催化PNPP的水解,其机理是外部氢氧根离子对羰基的亲核进攻,而Zn(Ⅱ)配合物能同时加速PNPP和PNPA的水解,其机理为锌键合的氢氧根离子对PNPP羰基的分子内亲核进攻和锌键合的氢氧根离子对PNPA羰基的分子间亲核进攻.Zn(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高于Cu(Ⅱ)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类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水亲油基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介绍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独特的胶束结构和界面吸附状态,讨论了几种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产品性能,同时指出开发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是分子中带有性质不同的亲水基和疏水基的两亲结构化合物,是与乳化、增溶、分散、润湿、起泡等表界面现象有关的功能性精细化工产品.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连接基团通过化学键将两个或多个单体表面活性剂连接在一起的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化合物,本文介绍了其结构特征、功能特性、分类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类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水亲油基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介绍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独特的胶束结构和界面吸附状态,讨论了几种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产品性能,同时指出开发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由双核铜配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含两个水分子的双核铜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是分子内反应;两个铜离子在催化PNPP水解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由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在催化PNPP水解中表现出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高度不对称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平头胶束聚集体.文中综述了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嵌段共聚物平头胶束的结构、类型和制备方法,平头胶束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离子液体具有很多物理、化学特性且环境友好,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等领域。评述了非质子化离子液体、质子化离子液体等作为绿色介质在构建胶束、溶致液晶、囊泡、微乳液和乳状液等有序分子聚集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两亲分子和有序分子聚集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对各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在非质子化离子液体、质子化离子液体及水溶液中自组装有序分子聚集体的类型、结构、影响因素、驱动力、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应用领域和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细胞色素c(cyt-C)为对象,研究了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对反胶团法萃取和反萃取cyt-C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的萃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体系及条件,反胶团提取是实现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聚癸二酸酐-聚乙二醇-聚癸二酸酐为载体材料,采用沉淀/溶剂挥发法制备双嘧达莫载药胶束,DLS法测定胶束的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包封率和药物的释放度.结果发现载药胶束的粒径大于空白胶束的粒径;随着共聚物中疏水链段比例的增加,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都上升,而且药物释放时间延长;调节嵌段共聚物的链段组成,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反胶团体系是由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形成的非水体系。在由正戊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法律顾问化铵(CTAB)-异辛烷组成的反胶团体系中,对酶催化蔗糖水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制作了反应进程曲线,测定了最佳pH条件、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以及米氏常数。结果符合米氏理论,证明了酶催化反应在反胶团体系中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B)的临界胶束浓度,该法的基本原理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痕量中性红能被悬汞电极吸附,由于中性红溶解在胶束中的浓度远大于水中,吸附伏安峰电流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形成时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点,该转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5.
用表面张力、电导和法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TAX,X=Cl,Br,I)的胶束化行为.根据实验数据及相应的公式确定出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聚集Gibbs自由能(ΔGm),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胶束解离度(α0)和胶束聚集数.考察了温度、浓度和反离子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Rod-coil block copolymer consists of covalently connected flexible polymer, which tends to adopt random coil conformation, and rigid polymer, which tends to take extended conformation.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immiscible segments can develop to only a limited extent due to the confinement of the linking covalent bond. Because of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phase separation and the trend that rigid rods prefer to orient in a specific direction, rod-coil block copolymer is ready to aggregate regu…  相似文献   

17.
短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短肽具有高效、专一性、易分离等优点。本文对在反胶束中酶促合成短肽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用光谱法研究了荧光分子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P0与Triton X-100胶束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0在不同pH值的TX-100胶束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碱性滴定过程中,P0在胶束溶液中存在去质子化现象;分析P0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和微环境极性间的关系,发现卟啉随自身亲水性增强而经历了由胶束内层至胶束表面的转移过程;同时初步解释了卟啉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两亲的对一四羟基苯基卟啉(THPP)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醚(Triton X-100)胶束中的光谱行为,随着体系pH的增加,THPP的Soret带从424nm红移至439nm,四个Q带(520nm,561nm,595nm,653nm)消失而在580nm和667nnm处产生两个与金属卟啉的吸收光谱极为相似的新峰,这一现象说明卟啉发生了去质子化,在pH7.54时,其光谱类似于在THF溶剂中,而在pH12.46时,其光谱又类似于强碱水溶液,由此可知,可以通过改变体系pH来控制卟啉环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从而实现卟啉的跨膜转移。  相似文献   

20.
探讨添加各种电解质对三种亲油基团不同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总结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