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丽雯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7):93-93,92
诗性隐喻是指通过个体思维的努力将不相像的事物结合到一起,其核心即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原来没有被人发现的客观联系。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词语给读者的联想意义有差别的问题,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用概念转换法来解决诗性隐喻的翻译。将本体和喻体的联想意义准确地用译文表达出来,保证联想意义在译文中等值的语境效果,以期说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诗性隐喻翻译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宏观的文化与微观的信息相互交叉,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因此在英语情感隐喻喻体表达的汉译中,译者应该在考虑相关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优先、综合考虑原喻体文化功能与意义的传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喻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解读过程,即通过联想给喻体指派一个与喻体相关的特征的过程。在解读隐喻时,听者应假定言者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激活认知语境,推理出合理的喻义。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解读过程,即通过联想给喻体指派一个与喻体相关的特征的过程.在解读隐喻时,听者应假定言者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激活认知语境,推理出合理的喻义.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5.
商务英语中隐喻语言广泛存在,如何恰当的翻译好这些隐喻自然地影响到在理解商务文本过程中掌握中心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就商务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本篇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并说明语境和翻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小荣 《科技信息》2010,(36):I0139-I0140
Fillmore提出的框架理论对隐喻翻译极具指导意义。框架理论在隐喻翻译中有两种情形:相同框架下的隐喻翻译和不同框架下的隐喻翻译。无论是在哪种框架下隐喻翻译都注重喻体的重要地位,以喻体为本。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语言学的抑制机制、认知语境及隐喻度三个角度解释隐喻的限制性特点,发现在隐喻理解过程中,得到激活和映射的是喻体中与隐喻意义有关的、与认知语境关联性大的抽象特征,而受到抑制的则是代表喻体字面意义的、与认知语境关联小的一般特征。并且对于高隐喻度的话语,人们要进行额外的认知加工,会更加积极地选择和限制喻体属性对本体的映射。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尤其复杂,为了在隐喻翻译过程中保持隐喻特征,并成功传递文化内涵,本文提出了直译法、转换喻体法和解译法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基础,以广告隐喻的翻译实例作为语料,分别从语境关系顺应和结构客体顺应的角度探讨了广告隐喻翻译过程中的顺应性。通过研究表明,在广告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译语选择须顺应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使译文取得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最佳关联是指交际中受话方付出最少的认知推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基于这一原则,对于中英文语言结构的差异,为减少认知推理努力,译者可以选择归化翻译策略,对于中西方文化意象的翻译,译者则应更多地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这样可以带出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主体、喻体和喻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常见的几种翻泽策略,即直译或意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Martin的评价理论探讨英语商务语篇态度的表达方式及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商务语篇尤其是商务信函语篇在态度上具有显著的礼貌、体谅等特点,其态度意义的显性表达可用于传递商务语篇中积极的或消极的信息与情感,译者应选用相应的表态词汇并结合语法手段,尽可能真实地再现源语语篇中委婉而礼貌的态度意义;而对于商务语篇的态度意义的隐性表达,则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通过挖掘词汇隐喻隐含的态度意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应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求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语言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王长羽 《科技信息》2012,(34):491-492
语境是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但能使译者准确理解源语言材料的意思,还可以帮助译者重组译文的语言和结构。本文分别讨论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三类语境与翻译的关系,希望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减少对原文的误读.以便尽可能确切地翻译好原文。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翻译这一术语得以重新改写与界定。将译者主体性置于文化语境视阈下,分析文化语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译者从文本的择取到文本的理解都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翻译动机到翻译成品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下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和操纵。因此,只有当译者在认同主流文化趋向的前提下,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显彰。  相似文献   

16.
现代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综述了隐喻理解的制约因素,其中探讨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对应性制约,认知主体的认知力(知识结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制约,及语境的制约,从而使人们有效利用各因素准确、透彻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中的“意义”呈现出人“诗意的存在”,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的核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通过移情、想象、联想等方式领略原诗的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诗的意义通过意象和语言进行审美再现。从唐诗翻泽的不同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翻译策略或接近原诗的语言和意象,或对原诗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或发挥译者自身创造力的重写。无论如何,诗歌翻译都是译者对原诗进行审美重建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准确性和等效性是商务翻译效度实现的重要体现。由于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国文化存在差异。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商务文本中的文化信息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商务文本翻译的效度高低。要成功地对商务文本中的文化进行翻译并非易事,这需要译者谙熟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掌握灵活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方能最大化地提高商务翻译的效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的发展,语境这一概念已经进入到翻译领域,而且并在不断发展。语境这一概念在翻译实践中作用非常重大。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务必要充分考虑语境这一因素,否则就会误译。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探讨隐喻的阐释问题,在对隐喻的语义特征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的关联性。认为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根据其本体与喻体相似性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