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摸索出了地膜洋芋、鲜食玉米、夏玉米、白菜—年四作栽培模式,推广后666.7m^2产值达5230元。栽培技术要点:选用良种,配方施肥,加强田管,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地膜花生具有早播、增温保湿、易收、增产的效果。通过对广东山区种植地膜花生的现状的了解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中心在西乡县城关镇、堰口镇、古城镇与该地农户结合,摸索出地膜洋芋套玉米、胡萝卜(花菜)一年三作的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000多亩,与常规粮油种植比较,效益大大提高,已成为当地的一个地域性生产模式,现将主要栽培技术及产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保利 《汉中科技》2010,(4):18-18,53
介绍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地块、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及时放苗、补苗定苗、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对地膜玉米高产稳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艳  黄阳国 《汉中科技》2011,(4):18-18,17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州型冬春作物,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在不同区域种植。马铃薯地膜栽培使马铃薯早播种、早上市,大棚地膜栽培在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同时,有效解决了马铃薯早春冻害,同时上市时间提早3—4周,大幅提高了商品价格和单位面积的产值。本文阐述了大棚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县沿山冷凉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全生育期覆膜穴播栽培技术是我县近年新引进的一项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新技术。它具有明显的“三早”(早出苗、早发育、早成熟)、“两增”(增产、增效)、“两节”(节水、节种)效果,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和普遍的推广价值,已引起各级领导及广大农户的普遍关注。l示范效果1993年我县首次在冷冻灌区的泅水乡和古浪镇试种地膜穴播小麦93亩,平均亩产475Kg,较露地小麦增产623Kg,增产131%;1995年在泅水乡示范种植地膜穴括小麦150亩,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地膜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24.IK…  相似文献   

7.
玉米地膜“覆一用二”栽培技术张军钱(平凉地区农技站744000)玉米地膜“覆一用二”栽培技术,是我区庄浪县群众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覆一次地膜,连续用两年的新方法。该方法除具有地膜玉米的增温保墒效果外,还具有省工节支、增产增收的优点,深...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 石河子垦区自80年代引进塑料大棚和地膜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过覆膜增温,解决了特早熟棉区前期低温和棉株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的矛盾,协调了无霜期短和高产优质的矛盾。近年来棉花播种面积的扩大,加上过早播种,早出  相似文献   

9.
龙可 《应用科技》1999,(10):25-25
培育早壮苗是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一些棉农认为推广移栽地膜棉能促早发,育早苗就不重要了。实践证明,早苗对移栽地膜棉的早发犹如锦上添花,推行“双膜育苗”对获得早壮苗更有保证。棉花双膜育苗,是在拥膜内于播种后在床面上再加盖一层地膜,此法比单一棚架育苗具有五点好处。增温双膜育苗比单一棚架育苗播种至出苗期间平均床温增加2.6℃,地温增1.5℃。里下河粘土地晴天增2.IT,雾天增1.7℃,雨天增1.3℃。苗床活动积温,5cm深钵土积温可增加23.8℃和问℃。保墒播种至出苗,钵上水分双膜育苗下降l.4%,而单一棚架…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地膜全覆盖垄沟栽培技术改变了地膜覆盖栽培作物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该项技术集成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其主要优点是:一是通过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玉米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10mm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早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二是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膜棉花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早、密、矮、匀的技术路线进一步被广大棉农户所认识。人们围绕理论单位面积株数,均匀度及地膜宽度,设计出了各种地膜棉花的行距配置,用于提高棉花理论株数及曝光率。从铺0.6米宽度的地膜已经发展到了最宽能铺2.55米宽度的地膜,行距配置1膜8行。  相似文献   

12.
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对青海旱地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和常用不同类型地膜对青海高寒冷凉地区旱地春油菜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覆膜和露地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及常用地膜对比试验,并在互助中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开展了机械化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的示范验证。结果表明:覆膜穴播栽培技术比露地栽培缩短了春油菜的生育期,明显提高了春油菜的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经济性状,春油菜增产21.44%~32.06%;黑膜在春油菜增产上明显高于白膜,白膜不同厚度之间春油菜产量无显著性差异。黑膜穴播栽培技术明显提高了青海高寒冷凉地区旱地春油菜的产量,适宜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3.
《石河子科技》1998,(2):14-15
地膜覆盖穴播小麦是一项新的小麦栽培技术,我室于1997年进行了春小麦地膜不同播期的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8.85%--41%,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延长了前后(出苗一拔节,抽穗-灌浆)两个关键时期的天数,分别为3天和2-9天,为地膜小麦增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菜北调基地地膜加小拱棚的双膜覆盖抗霜早熟技术研究,研究出苦瓜、茄子、豇豆等三种蔬菜的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出了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并在生产上进行示范及推广,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获得优质高产地膜棉花的生产体系是使用早热品种,进行种床准备、适期早播、采用高密度(1~1.2万亩收获株数)、矮化植株(株高65~70厘米)、早打顶、播前深施基肥、盛蕾、盛花期两次追肥,合理灌溉等栽培管理直至收获的整体结合。整体生产体系是根据北疆无霜期短,热量资源有限,不同土壤条件设计的,是以多年对地膜棉花生长发育系统观察测定而形成的发育进程式为依据。其地膜棉花发育进程式是四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出苗,6月上旬现蕾,7月上旬开花,8月下旬成热。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们到陕西商州区参观那里试验示范的地膜甘蓝、西瓜间套高效栽培模式,收益颇深。这种栽培模式茬口衔接紧凑,效益相当可观。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地膜小麦做为一项促使我国北方小麦产量上台阶的突破性栽培技术,已受到国家和北方各省(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1997年全国已种植地膜小麦(穴播)250多万亩,我省的推广面积也由1996年的43万亩,迅速扩大到178万多亩。但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秦巴山区地膜玉米的增产效果和适宜栽培地域,介绍了地膜玉米高产的技术措施:精选良种、播前整地、备膜、施肥、起垄、适期早播、巧防害虫、化学除草、田管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棉苗病害严重影响棉花早、全、壮三苗和早熟高产。该病病原种类繁多,发生情况比较复杂。加之地膜植棉后,使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致使棉苗病害相应发生变化。为了明确本垦区棉苗病害的病原种类与消长规律,以及地膜与非地膜棉苗病害的区别和变化情况,我们进行了棉苗病害的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宋瑞娥 《科技信息》2009,(26):331-331
本文详细分析了地膜覆盖花生生产的优点,具体描述了该种工艺的栽培技术,在种前整地、施肥、选择地膜、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都做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