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22日,突尼斯举行总统大选,世俗派政党"呼声党"领导人、88岁的埃塞卜西当选为突尼斯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的首位民选总统。这意味着突尼斯四年的政治过渡进程即将画上句号,同时也令对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化倾向忧心忡忡的西方松了一口气。如果从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仓皇辞庙、2011年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开始算起,"阿拉伯之春"自爆发迄今已有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中,"阿拉伯之春"的首发国突尼斯诞生了一部被认为"最不伊  相似文献   

2.
自2010年底阿拉伯大变局发生以来,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媒体将这场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以民众抗议浪潮和反对派夺权为表现形式的地区性运动定性为“民主革命”,并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誉,同时认为这场革命正在终结中东不适合民主发展的“阿拉伯例外论”,其历史意义可与20年前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相媲美. 但是,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政治与经济重建陷入困境,叙利亚危机和伊朗危机久拖不决,伴随着无法控制的暴力、动荡抑或还有日益迫近的战争,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主题的“阿拉伯之春”似乎已渐行渐远.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拉伯之春”已经蜕变为各种势力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不管新一幕中东地缘政治厮杀的结局如何,浪漫开场的“阿拉伯之春”注定难逃悲剧收场的中东政治宿命.  相似文献   

3.
正肇始于突尼斯、埃及,并迅速蔓延至整个中东阿拉伯地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民众反抗当局专制统治的群体性运动到今年已历经五个年头。近段时间以来,欧美等西方权威国际问题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或发表讲话,对这一地区事件进行评述,尽管视角不同、观点各异,但总体悲  相似文献   

4.
2010年底中东剧变爆发,广大阿拉伯国家的妇女为了寻求自身政治权利、抗议政府经济建设的毫不作为,以及为了期盼民主和声援民众运动而置身其中。纵观整个运动,可将妇女参与中东剧变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妇女运动的兴起、持续发展期、高潮期和衰退期。妇女参与中东剧变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突破了阿拉伯国家妇女的传统形象;加速了阿拉伯国家威权政府倒台的步伐;促进了民众民主意识的广泛觉醒。然而,中东剧变后妇女的政治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利比亚、叙利亚和也门内战愈演愈烈,"伊斯兰国"悄然崛起,进一步加剧了阿拉伯国家妇女追求自身权利进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唐恬波  龚正 《世界知识》2014,(12):35-37
<正>经历了"阿拉伯之春"的暴风骤雨,见证了政治伊斯兰的起起落落,中东内部的政治能量已经得到了极大释放,各国民众珍视和平、渴望稳定的心态已经成为主流。正如2011年的"革命"、2012年的"政治伊斯兰"、2013年的"埃及政变",进入2014年,"选举"成为激流涌动的中东大地上新的主题词。3月30日,土耳其全国地方选举,8月10日总统直选;4月17日,阿尔及利亚总统选举;4月30日,伊拉克议会选举;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的中日关系,可谓"居相近,心相远"。2014年9月,《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日本著名的非政府组织,"东京—北京论坛"的日方合办者)联合发布的第十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高达86.8%,日本民众对中国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达93.0%。同年12月,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外交舆论调查报告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抱有不亲近感者比例是83.1%。这是内阁府自197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比例。  相似文献   

7.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14):70-71
<正>在最近一波中东缓和潮中,阿拉伯国家表现特别抢眼,不仅弥合了内部的裂痕,而且改善了同周边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还维护了同域外大国的平衡,增强了外交自主独立性。阿拉伯国家的做法不仅使其在地区政治中左右逢源,也在全球政治中显示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在人口、资源、国家数量上享有绝对优势,但是受国内政治动荡和国家间矛盾影响,长期以来未能展示相应的整体政治影响力。特别是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利比亚、  相似文献   

8.
<正>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在全球引发强烈冲击波,对于深陷"后阿拉伯之春"困境中的阿拉伯国家的学者们来说,其失落、彷徨之感尤甚。近期他们纷纷撰文,从不同角度阐释特朗普当选对阿美关系的影响。普遍深感疑虑与不安《中东网》专栏作家奥斯曼·米尔加尼发表《我们如何理解特朗普的理性》一文,认为特朗普将阿拉伯世界当成问题成堆的包袱和恐怖活动泛滥的焦土之地,并将阿拉伯人当作只有石油和金钱的蠢材。未来,除了反  相似文献   

9.
正强力控局,维护了国家总体稳定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与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等国一样,埃及也陷入了严重动荡。2012年具有穆斯林兄弟会背景的"埃及首位民选总统"穆尔西上台后,埃及政治极化进一步加剧,短短一年内爆发了9000余次抗议活动。2013年7月,在民众"久乱思稳"的形势下,时任国防部长塞西凭借军方的支持,与警察、司法系统联手罢免穆尔西、取缔穆兄会,并以铁腕手段平息抗议活动。而后塞西宣布新的政治路线图,中止宪  相似文献   

10.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12,(17):28-29
2010年底以来的"阿拉伯之春"虽然可以说是全民参与,但是毋庸置疑,走上街头的主力军是广大青年,更不用说,无意中点燃"阿拉伯之春"火花的就是突尼斯的一个年轻水果小贩。近些年来,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阿拉伯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城镇化运动,大量人口从农村前往城镇,其中的主力军就是青年人。阿拉伯国家拥有占人口比例非常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的现实需求恰恰是阿拉伯各国政府难以回应的,他们的朝气也是保守阿拉伯政治难以满足的。在阿拉伯国家行政和立法等相关部门、机构中,青年  相似文献   

11.
正中东形势看起来很乱,但是如果长期跟踪,会发现它其实很有章法。自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把这个地区搅乱以后,中东每年都有新变化,2016年的看点很多,变化也很大。叙利亚战争的进一步国际化,或者说彻底国际化,是2016年中东局势的一个主要变化。目前在叙利亚作战的外来军队占很大比重,包括成建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2011年年初的"阿拉伯之春"已经历经四季的轮回,但既未回到起点,也未看到终点。不仅那些发生政权更迭的国家尚未恢复秩序,新的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发酵之中,叙利亚和伊朗均面临生死关头。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审视夹杂着硝烟与混乱的"阿拉伯之春",或许会看到一幅另类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3.
魏亮 《世界知识》2014,(24):40-42
<正>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尤其是2010年12月"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后,中东地区再度成为全球难民问题的"重灾区"和焦点。在当前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分化调整的浪潮中,美欧与地区大国更多地将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到ISIS崛起、叙利亚动乱、伊朗核危机等问题上,作为非传统安全重要议题的难民问题未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中东难民问题是历史和现实交织的产物。地区内既有难民输出国,也  相似文献   

14.
赵萌 《世界知识》2022,(7):54-55
<正>3月18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到访阿联酋,这是他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据报道,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阿勒马克图姆和阿布扎比王储阿勒纳哈扬当天分别与阿萨德举行了会谈,会谈内容涉及两国总体关系及扩大双边合作的前景,尤其是在经济、投资和商业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中东发展报告(2016?2017)》杨光/主编唐志超/副主编2017年10月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处于历史性大变局与大动荡之中。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地区陷入动荡、失衡、失序和失控,美国领导作用缺失,地区多极化进程加快。失衡主要是指地区内外各种力量对比、尤其是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比如,地区传统大国的沉陷(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一些"新型"大国的兴起(如沙特、伊朗、阿联酋和土耳其等),  相似文献   

16.
陈明健 《世界知识》2014,(21):36-38
<正>"伊斯兰国"自诞生就以嗜血和凶狠屡屡震惊世界,推动了新一波极端主义崛起的浪潮。这一军事政治复合体,冲击了国家和边界的概念,恶化了"阿拉伯之春"以来的中东安全局势,挑动了地区教派斗争的敏感神经,在中央政权衰弱的伊拉克和叙利亚横扫政府和部族武装,抢占了9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封号建国。躲闪、犹豫的中东政策没有了退路"伊斯兰国"的强势突起,不可避免地与美国产生了碰撞。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语句:阿拉伯人不是全都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不是阿拉伯民族独有的文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是伊斯兰教。19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思潮,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石油衍生着福与祸。阿拉伯民族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不是民族至上,而是国家至上。中东争端的漫长冲突展示了阿拉伯的一些弱点。  相似文献   

18.
埃及武力"清场"带来的震荡尚未消退,叙利亚因化武袭击事件导致的紧张局面又陡然升级。事件真相未明,西方世界即一片喊打,一时战云密布,但又波谲云诡。埃叙两国在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一个扼守亚非两大陆交界之处,一个雄踞整个中东的心脏地带,都曾是阿拉伯激进派国家的领袖,都曾是阿以战争中的主力,都曾在中东几十年历史中叱咤风云,一  相似文献   

19.
若木 《世界知识》2014,(14):38-39
<正>自"阿拉伯之春"发生以来,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持续动荡,国家发展不容乐观。作为"阿拉伯之春"的始发地,突尼斯这几年的国家重建对该地区其他转型国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向健康民主过渡的标杆"今年1月底,突尼斯制宪议会高票通过新宪法。2月,新宪法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20.
两伊战争从9月22日大规模升级以来,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了,目前还看不到尽头。双方都声称准备长期打下去。这次战争的直接交战者虽然只有两国,其中一方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但是它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牵动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前所少见的。围绕着两伊战争,阿拉伯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的矛盾,分合离聚的变化,呈现出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景。新的组合阿拉伯国家地广人众,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二次大战后三十多年来,伴随着中东的历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