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屈赋的文本及其表露的情绪脉络来看,《橘颂》、《九歌》的欢快明朗显示着青年屈原的春风得意、英姿勃发;《惜诵》、《离骚》的感伤悲悒昭示着壮年前期屈原的忧愁幽思,但并没有沉郁激愤,而是上下求索;《远游》则透露出人生的悬浮感与恐惧感,是其壮年后期检讨半生的“自叙”,在悲凉意绪中仍显人世的执著。文章采取文本叙事与人格分析相观照的研究路径,通过屈原青壮年时期的三组作品,探讨其人生际遇与人格特质的内在关联,认为青壮年时期的屈原虽然在政治上经历了巨大落差,但其求索的意志是贯穿始终的。  相似文献   

2.
《九章》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它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和《悲回风》九篇。这九篇作品正如朱熹所说:“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现在一般认为,其中除《桔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外,其他诸篇都是他在两次流放中所作。它们大多是记实之词,真实地记述了屈原在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抒写了他在流放期间怀念故国的真挚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屈原的《离骚》进行精神分析。从香草与飞天的症候出发,探察诗人的焦虑轨迹,从而分析出掩藏于史籍的一场“《离骚》诗祸”,并通过对《惜诵》的精神分析作了印证。文章认为,“《离骚》诗祸”是中国第一大诗祸,《离骚》是屈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他的创作的分水岭。《离骚》写出了中国文人最痛苦的灵魂,却成了最动人心魄、最具个性的中国和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4.
“兮”字在先秦诗歌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语助词,在楚歌和《楚辞》中出现较多,但它本身并非楚地楚语的专用词,也不是楚歌、《楚辞》的独特标志。楚歌、《楚辞》和中原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和方言口语。“兮”字在楚歌和楚辞中的大量运用正是雅正和被同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问龙泉缘底事,潭心不改碧潺潺?”这是潘国琪同志选注的《近代咏台诗选》中台湾诗人赵益山的诗句。诗人畅游剑潭寺,触景生情,惜郑成功抗击侵略者、投剑入潭的典故,以“潭心不改碧潺潺”来比喻和颂咏执著不移、碧波丹心的可贵精神,不期这也正是潘国琪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张迁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称为“国宝”,当之无愧。作为一位书家,应对《张迁碑》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一、《张迁碑》及其拓片 《张迁碑》是《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的简称,或称为《张迁表》、《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体通高(无座)2.67米,宽1.07米,厚0.20米。碑首呈半园形,顶部及碑身两侧雕有8条蟠龙相戏,刻工精细,栩栩如生。碑阳,透雕龙首下为篆额“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个字,分为两行,每行6字。碑文隶书,15行,每行42字,共计567个半字(碑文第13行与14行之间空出一行,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诗以《无题》名者一十六首;《蝶》诗之二、三,胡氏《戊签》作《无题》;又洪氏《万首绝句》于《留赠畏之》之二、三,亦作《无题》:总二十首。实则商隐之《无题》诗应多于此数。“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集中以篇首二字为题者计三十七首,除以地名为题及题意自明者,余  相似文献   

8.
《天问》的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结构的“类型”研究将这一问题提升到诗学理论的新高度。《天问》结构类型主要有回环连锁式结构、不断转换的问难式结构、创世史诗式结构、戏剧性结构、一元与多元相结合的结构、有序与无序之间的双构性诗学结构、树状结构、二元对立转化结构、诵-抒同构的抒情结构、破立并行的双线式结构。  相似文献   

9.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叙事组诗《三吏》中的一首.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这首诗通过“有吏夜捉人”反映了“安史之乱”唐军溃败.官吏为保大唐江山任意抓人补充兵员给人民带来苦难,酿成无数悲剧的现实;从“妇啼一何苦”的悲剧中,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对真的、善的、美的毁灭,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0.
朱天文在台北都市空间、在所置身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被不断形塑的过程,以及她的文化敏感与回应需要,成就了她的“末世”书写。本文分析《世纪末的华丽》在朱天文写作中的意义,以及《荒人手记》中的政治与诗学的复杂辩证,揭示其文化政治含义,也指出其写作有“文字乌托邦”的重复衍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的首三字表示“大金国”。其中对于意为“金”的契丹小字,前人曾为它构拟种种读音,但迄今犹无定论。《博州防御使墓志》中出现的另一个契丹字,据其语音可能也表示“大金国”的“金”。通过两种不同写法的“金”的对比,构拟了意为“金”的单体契丹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2.
中原学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和《史记》《资治通鉴》作为自己的"二史三经",侧重的是传承方式,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原学研究的思想文化土壤.《道德经》研究了人类和宇宙的根本性问题,被称为"万经之王",是中原学的"智慧"宝藏的源头活水,在中原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于中原学的思想框架和核心范畴的搭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比喻是天才的标识”,比喻作为一种运用最广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勰说:“比之为义,取类不常,”在比喻的王国中,古今中外的杰出的作家往往“期(之)以形而尽相”。殚思竭虑地将抽象的表达化为生动形象的比喻,而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更是对比喻推祟备至:“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的《圣女祠》三首,表现圣女来去无踪(象征美好事物难以把握)和作者的忱挚追求.它和其他咏仙诗在思想上联系密切,是作者在特殊背景下的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情绪的反映。因此,不能把这三首诗看成是讽刺女冠或描写作者与女冠秘密恋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写的一首春日送别的诗。这首诗,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渭城”二字作《渭城曲》。刘禹锡《与歌者何勘》诗云:“旧人惟有何勘(kan)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就是指此。诗题一作《赠别》《阳关曲》或《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又《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诗云:“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李商隐在《赠歌妓》诗中,也有“断肠声里唱阳关”的诗句。由此可见,这首诗一经谱成乐章以后,就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歌辞,也是别席离筵的绝唱。由于乐曲的广泛流传,“阳关三叠”,也就成为人所共知的名作。就诗论诗,它也是不可多得的出色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个人简历尚宇,男,17岁,现就读于内蒙古一机一中,高一实验二班,中国青年作家协会成员。对自己的评价:脾气比较怪,同学们都说我特“寡”。最大的困惑:身边没有朋友。据《内蒙古晨报》报道 2002年11月,内蒙古包头市24中的尚宇因“先天性心脏病复发、脑供血不足”被医生宣判“死刑”,不得不休学在家养病的他准备给父母写一份一万字左右的 “遗言”来倾诉自己的内心所承受的痛苦。2003年5月,尚宇的遗言写成了15.9万字的《我的经历》。2003年6月,《我的经历》被中国青年作家协会选中,同年10月尚宇成为中国青年作家协会的成员。不久,该书被编入《20…  相似文献   

1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形声字的概念。他认为形声字就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并选了江、河二字为例。这就是说,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标志着这个字的读音,通常称为“声符”,另一部分代表字义,通常称为“义符”。声符有的是纯属标音的符号,有的兼有表义的作用。查《说文》全书9353字,形声字就有8038个,约占86%。在所有的形声字中,多数为一形一声,也有二形一声、三形一声、四形一声、一形二声和二形二声的字,我们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醉态”为契入口,分析李白诗歌创作中的诗学思维方式:醉态诗学——一种不是采用分析性思维,而是采用浑融性思维的诗学思维方式。认为从本质而言,醉态诗学乃是一种审美形态的生命哲学,它通过对生命潜能的激发、宣泄、畸变、升华和幻化,于醉心腾跃和醉眼朦胧中,体验着生命的种种临界状态,看取了生命的内在秘密。李白的醉态诗学在一种非常态中恢复了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真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临终诗作《怀沙》和《惜往日》无疑是考察其沉江原因的最有力依据。而二诗中均无“殉国难”的踪影。诗人当于白起拔郢之前,因其理想破灭而壮烈“殉道”。其自沉与郢都破灭无关。  相似文献   

20.
宋江的字与号中国的姓名学,是门内涵丰富的学问,这在《水浒》宋江身上,就有一定体现。比如,其字“公明”对于其名“江”字来说,便颇有些“说法”。按周礼规定,男孩生下三月,由其父命“名”;年满20,举行加冠礼,由来宾取“字”,表明他已成年。此后,为“敬其名”,外人只应称其字,而不应再呼其名。“字”的取义,一般是解释“名”的,所以,也称为“表字”。宋江的字与其名的关系,也是如此。《昭明文选》中郭恶的《江赋》是赞扬浩浩长江的“美德”的,文中说它“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唐李善引《释名》加以注释说:“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