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英汉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英、汉空间识解异同对中国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上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对三类对应的习得有影响,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他们的目标语空间识解能力发展没有同步对应关系。(2)在英语介词习得过程中,与汉语空间语义对应的空间语义最易习得,不对应最难,难度从对应、准对应到不对应逐渐上升。(3)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同一空间场景的空间识解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马秋月 《科技信息》2009,(14):211-212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据的。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从空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汉语中“前”的语义网络构建,试图以具体的语言事实检验空间概念及其空间意义拓展的观点。文中指出,在汉语中,“前”所投射的主要目标概念.为相对抽象的时间域,与“前”有关的词语用于隐喻抽象概念的为数众多,这验证了认知语言学中意义是概念化的结果的观点,说明空间概念作为人的经验之一构成了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基本的空间意象图示是人们对抽象领域概念化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3.
张燕 《科技信息》2010,(18):I0153-I0154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概念识解运作为依据,通过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后四句)的三种英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意象图式概念识解运作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最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主要从识解理论的发生时间、内涵、本体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目前识解理论的研究现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指出识解理论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沈家煊认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观处置,并描述了主观处置的三种表现[1]。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通过考查"把"字对"把"字句的语义贡献,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为"掌控",而"把"字句的主观性是通过"把"的掌控义实现的,它是说话人在识解关系中视点和角色的调节与动词"把"语义虚化相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准确分析原文意义是确保翻译这一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从认知语言观的角度看,框架、视角和前景化等识解要素对于意义的分析与理解至关重要。然而,这一系列识解要素的激活与选择都会受到语言、文化、逻辑思维等语境因素的制约:首先,从语言层面看,译者的语言知识库直接影响其对词句等内容的比较、甄别、选择;其次,反映在文化层面上,如果在译者知识结构中缺乏相关文化意象的积累,就无法避免意义分析时出现框架概念空白,从而可能导致误译;再次,译者在翻译中的逻辑思维也会直接作用于译者的识解过程,影响最终的意义推理。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阐述人类意象图式形成机制和种类。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意象图式一一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一是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芬香 《科技信息》2009,(32):152-153
本文首先分析手机短信的特点和类别,总结手机短信研究的现状,然后运用关联-识解模式对手机短信的幽默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旨在运用关联——识解模式阐释幽默的产生和理解机制,并说明手机短信的特点增强了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日本人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日常的会话中都频繁使用被动语态。日语的被动句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句子结构可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在将日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拘泥于一种译法,将其全部译成"被",而是要弄清被动句的类型,以及日语的语言习惯,并且结合汉语的习惯,将其译成"叫、让、给、遭受、挨、受"等。而且日语的有些被动句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将其简单的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而是要将其译成主动句。这样才能把日语的被动句翻译的准确无误。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句子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Talmy运动事件类型学的缺陷入手,认为现有修补方案并未触及其症结,即对概念化主体的识解维度的忽视,因而未能对主观性语义特征给予类型学上的重视,导致对指示范畴的处理不当。作为言者主观性在运动事件中的编码,运动指示理应被视为运动事件语义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主张将指示范畴从原有类型学参数中析出,作为运动的主观识解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中运动指示的编码差异,有利于纠正Tamly运动事件类型学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1.
着重阐述了日中机器翻译中可保留歧义关系(RSA)这一新概念及其处 理手法.所谓可保留歧义关系是指即使不消除原输入文中授受构造上的歧义 性也能生成反映原文意思的译文关系.具体而言,就是研究由并列助词[]、 连体助词[の]和名词构成的名词短语及由用言连体形构成的句子中授受构 造上的可保留歧义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方法.从技术论文 的2 919个句子中抽出了含有上述可保留歧义关系类型的句子806个进行了 翻译实验,正确率为97.7%.从而确认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日语的标点符号是为了分割语句,便于对文章的理解;汉语的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汉语标点符号的形式并非对等。在翻译过程中,既要正确地使用标点,又要准确地将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转换为目的语。  相似文献   

13.
汉语致使句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其结构复杂,形式多变.文章采用构式语法理论,从认知识解的四个维度,即“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以及“详略度”对致使句下属特类“V得”构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V得”构式符合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鼓浪屿景区旅游文本的基础上,参照汉英译文,研究旅游文本的汉日翻译。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与语言上的历史渊源,译者往往在日语译文中直接沿用汉语文化词的汉字,这种翻译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分使用,也会妨碍翻译目标的实现。因此,旅游文本中文化词的汉日翻译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的文化异同与日本人的异文化接受能力,并参考汉英翻译策略,除直接使用对应的日语汉字外,还应综合运用增添解释性文字、适当删减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孟翔珍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3):94-96,91
英汉翻译除了一些基本原则之外,尚有许多技巧性问题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正确与否及质量的高低。一般来说,英文长句的汉译应优先考虑短分译出,然后再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合;其次考虑在做适当处理后,汉语译文仍为长句。在译文风格选择方面,为了译文准确这一基本目标,宁“原汁原味”,勿“天马行空”。在语态方面,汉语译文则应做更多地转换,采用符合汉语习惯的主动语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主要以复句、单句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紧缩句为对象,对这些句子中的因果关系的表达法及实质作归类总结,试图从认知和句法学的角度找到分析因果关系的契合点,从而探索汉语因果句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作家雨果·德·加利丝教授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善于创造新词,富于文采;他的作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具有研究翻译技巧的价值。通过翻译雨果·德·加利丝的代表作《多元人与单元人》,从词汇翻译和句子翻译两个角度分析总结其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多种英译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语种的被动和可能语态的句法结构差异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问题,提出融合语态特征的最大熵翻译模型。首先从日语端分出被动语态、可能语态和其他语态,然后从英语端对被动和可能语态进一步分类,抽取双语特征训练最大熵规则分类模型,将语态特征融合到对数线性模型中以改善翻译模型。提高解码器在翻译被动语态和可能语态时规则选择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日英统计机器翻译的句法结构调序和词汇翻译,提升被动语态和可能语态句子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英语否定句的构成方式及其常见的习惯表达法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否定方式作了必要的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英语否定句的汉译实例,阐明了翻译实践中一条根本原则,即:正确理解是正确表达的前提;正确表达是正确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义的中文句子的直接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基于知识机器翻译系统的中文句子的生成方法.这种方法根据中文的特点,从语义的中间语言表达式直接生成中文短语或句子,因此省却了中间语言到句法结构的变换步骤,简化了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