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鲁彬 《科技信息》2012,(24):391-392
内乡县银洞沟锿金多金属矿区是国土资源大调查《河南内乡一南召地区银铜锌矿资源评价》项目新发现的已具有大型规模的银金多金属矿区。本文通过对Y1矿体的矿床地质特征总结,结合已有的物化探资料和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浅析,认为该矿床物质来源为与地层及隐伏岩体有关的造山带型一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为了查明此类金矿床的成因,从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体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矿体的容矿围岩为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成矿流体沿断裂带的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河东金矿位于焦家矿田内 ,属蚀变岩型金矿 ,矿床受望儿山断裂控制 ,矿体沿断裂带平行产出 ,上下盘围岩分别为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蚀变带由上至下出现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 ,金矿体赋存在强蚀变岩中。一般认为河东金矿的各矿体产于断裂带下盘部位 ,但本文研究认为 ,河东金矿的矿体确切地说应该位于两条主断裂之间的部位 ,尤其是组成菱形结环的分叉或汇合部位 ,河东金矿的1~ 10号矿体全部落于两断裂之间  相似文献   

4.
丁启福 《甘肃科技》2005,21(11):110-113
车路沟山金矿位于北祁连西段,其北侧的阿尔金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是区内重要的导热、导矿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迁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通过对矿床特征的分析研究,断层的双重结构控制了金矿床类型的分布形式,上部发育浅表层次的石英脉型金矿,下部发育蚀变较强的蚀变岩型金矿.这对于在该区找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生顺 《甘肃科技》2009,25(19):41-44
酒地红山金矿矿质来源于地层,赋矿主岩为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和灰岩,金矿化受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双重控制。矿床主要由中带的五个矿体组成,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矿化形成于海西中晚期,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大类之沉积变质构造蚀变岩型亚类。  相似文献   

6.
马鞍山东金矿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鞍山一带,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构造作用为马鞍山金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分布在近东西向的破碎蚀变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本文系统总结了马鞍山东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成因类型。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临泽县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文章通过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分析结合富海金泽金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初步认为奥陶系的火山岩为金的成矿矿源之一;中酸性侵入岩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北西向断裂为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在在该矿区东西两侧的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凝灰质砂岩中亦找到了类似的金矿。预计在该成矿带还有可能寻找类似的矿床。  相似文献   

8.
金庙沟金矿区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构造作用为金庙沟金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分布在近东西向的破碎蚀变带中的细小石英脉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系统总结了金庙沟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模式。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金庙沟金矿区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构造作用为金庙沟金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分布在近东西向的破碎蚀变带中的细小石英脉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系统总结了金庙沟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模式。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尼特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金矿与布青山群马尔争组及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关系密切,并受控于北西向断裂构造。金矿成矿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并在研究矿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工作成果,初步认为Ⅰ、Ⅱ号矿化带深部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俊成 《甘肃科技》2012,28(11):35-37,54
金沟里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上、武都山字型构造西翼.矿区共发现金矿体6条,矿体主要产于龙鳞桥组地层中,含矿岩性主要为蚀变砂岩和灰岩及构造角砾岩,矿体均受近东西向层间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矿床经历了热液作用,初步认为其成因为构造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洪栋栋 《甘肃科技》2023,(11):48-52
金湾子金矿位于华北板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北祁连褶皱带西段北缘,阿尔金走滑大断裂的南侧。为了研究金湾子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地质工作,对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控矿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认为: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多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浆岩的控制;区内志留系下统肮脏沟组(Sa)为金湾子金矿主要赋矿地层;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华力西早期斜长花岗岩与矿化蚀变关系密切,矿体分布在岩体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金湾子金矿受多因素控制,具有物质来源多、成矿多阶段的特点,其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崔进寿 《甘肃科技》2010,26(6):29-32
西沟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磁海-红柳园-白山堂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内的旧井-金庙井南断裂带东段北侧,金矿化严格受该断裂带次级断裂控制。矿石类型以碎裂蚀变岩型金矿石和石英脉型金矿石为主,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粒间金和裂隙金。围岩蚀变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为特征。变砂岩、断裂构造、中酸性侵入岩是控制矿床的基本条件,断裂构造相互交接处的破碎蚀变带与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甘肃礼县火吉坪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百雄  杨根生 《甘肃科技》2009,25(17):44-46,28
礼县火吉坪金矿床赋存于石炭系第四岩组和第五岩组。金矿化明显地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所见金矿体多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上。矿体与煌斑岩脉相伴,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少量绿泥石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毒砂化为特征。矿石类型含金构造角砾岩型矿石和含金碎裂岩型矿石二大矿石类型。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源、含矿热液运移机制、矿质沉淀积聚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5.
郭晓辉 《甘肃科技》2009,25(7):48-51
金滩子金矿位于南秦岭复杂褶皱带上。从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建造、中酸性岩体以及成矿构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金滩子金矿的成矿条件,通过分析认为,该矿床为较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中酸性岩体为金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金矿严格受中酸性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6.
帕奔金矿床赋存于古生界二叠系灰岩中及与之相邻的接触带上.矿床受NNW向脆性断裂的控制,区域内构造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帕奔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地质概况、金矿矿床的类型及特征等的研究,按照矿床矿体热液作用类型、矿体就位方式和地质环境可分为四类: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断层破碎角砾岩型金矿、热液充填碳酸盐脉型金矿、红土型或溶洞型金矿.总结出该区是以构造作用和围岩蚀变为主的控矿因素,且运用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的方法,获取了区域找矿标志,对以后该地区寻找金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东昆仑西段地区金矿成矿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小干沟金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小干沟金矿床是受构造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区内早期发育韧性变形,后期叠加脆性变形,强烈的构造活动为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基础。三道湾北断裂是控矿构造,其次级断层控制的破碎蚀变带和构造裂隙是主要的储矿构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和龙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多金属勘查区,近年来发现了众多铁、钼、金、银矿床(点),显示出该区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目前已发现矿床(点)的地质特征,划分出6类主要矿床类型.该区矿产勘查主攻矿种应以铁、钼为主,兼顾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矿;主攻矿床类型为太古代沉积变质铁矿、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斑岩型钼矿.区内找矿应在重点围绕已发现矿床的攻深找盲基础上,沿古洞河北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不同岩性接触面进行区域性的追索找矿,尤其应注意东西向断裂构造与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强硅化蚀变岩或石英脉出露部位、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侵入地段或多金属异常发育地段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蜂园子金矿位于甘孜—松潘褶皱带白龙江复背斜南翼。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三叠系郭家山组薄层灰岩夹板岩中,矿体受NWW向和N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与金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和雄雌黄矿化等。基于此,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系统分析控矿因素,明确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表明,蜂园子金矿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等因素的共同控制,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波洛尕熊地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规律及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采用1∶1万地质草测、岩石剖面、地化综合手段等有效方法手段对区内水系沉积物异常、矿化有利地段进行查证,寻找矿化有利地段。对地表已发现矿体及矿化有利地段利用物探剖面及槽探工程进行追索控制,了解矿体的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岩石剖面在构造蚀变岩中圈定金矿(化)体3条。新发现的3条的金矿体及2条铜矿体均产于岩体内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床成因初步认为是构造蚀变岩型。花岗闪长岩中的硅化带和硅铁蚀变带、地表强氧化带、构造的交切及开启和产状变化部位、金的高异常区是该区找矿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