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今全球每年有640多万恶性肿瘤(癌症)患者,死亡人数有430多万.我国癌症年发病人数120多万,占世界癌症患者的23%,死亡人数高达90万以上,约占世界的2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西欧一些国家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开发抗癌药物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就国内抗肿瘤药物的产销现状和国内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介绍,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8):47-49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的癌症患者约1000万,每年有620万人死于癌症。而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最高。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将达到1500万人。而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增患者人数为120万。在我国,肺癌与30年前相比,死亡率增加了5倍。肺癌在男性常见肿瘤中占首位,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三十年问,我国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上升80%,每年因癌症不治去世的人口数量高达180万。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数据则表明,如今后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年将出现2600万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数每年也将达到1700万,中低收入国家更将成为癌症肆虐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危害     
《科学大观园》2006,(13):18-19
20世纪后期近30年以来癌症发病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9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约807万,比1975年的517万增加了37.4%。而1997年全球的癌症死亡数约620万,并且按目前的趋势预测,至2020年随着世界人口达80亿,将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死亡人数将达1200万,且其中绝大部分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据1973 ̄1975及1990 ̄1992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死因调查,近20年期间,恶性肿瘤在死因中的构成比,也自12.6%升至17.9%。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此近20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共增长了29.4%,消除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增长率为11.6%。而且在此…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一份研究报告说,根据目前癌症的发病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癌症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如果确诊前曾患过心理疾病,他们的死亡风险会更高。因此专家建议,医生在治疗癌症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疾病史,而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则更应注意防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以67.6万名加拿大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癌症确诊前5年接受心理疾病治疗的情况。结果发现,接受心理疾病治疗的程度越高,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带来新的严峻挑战。据了解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成为全球上升较快的国家,形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3,(9):68-69
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发生流感,接着中国、西班牙、英国都发生了流感。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则在全球大量爆发,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约10亿人感染,近4000万人死亡。其名字来源,因为当时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了流感,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61-61
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流行最广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世界各国的患病率为10%~20%。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高蛋白和高脂饮食)、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也在不断地逐年攀升。据我国10个省市35~74岁人群的调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27.2%,预计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超过1.6亿!目前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余万,每年新发病150万人,死亡20万人,其中76%的人有高血压病史t冠心病患者约有1000万,65%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0.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其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2%。目前的常用抗癌药在抑制癌症的同时,也因影响了正常细胞的增殖与代谢而具明显的毒副作用,使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研制疗效好毒副作用低的抗癌药是当务之急。我们近十年来主要从事CN的结构、功能、活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尽管经过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使我国人群中HBsAg携带率由9.8%下降至7.18%,但我国仍属乙肝病毒感染较高的地区,仅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人,每年因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造成约30万人死亡.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其临床转归比较复杂,有的可长期呈病毒携带状态(免疫耐受),有的则可在10~20年内进展至肝硬化乃至原发性肝癌.据统计约有10%~25%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最终发展成HCC.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6,(13):23
以静脉注射方式滥用毒品后感染上被称为"头号癌症"、"世纪之症"的艾滋病,又是一大严重问题.这是毒品对社会的一种新的危害.据1994年11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球已有1700多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其中400万人患上了艾滋病感染者中三分之二分布在非洲国家,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感染人数也在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3.
<正>怀揣着“为2780万耳聋患者做一件事”的初心,他开始了长期的神经元和内耳毛细胞的再生和保护研究。据估计,全球约有4.66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在中国,残疾性听力损失患者约有2780万人,居全国各类残疾之首。由于起步较晚,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在耳聋领域的科研成果相对匮乏,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面对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4.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2600万人死于各类血栓性疾病.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已形成的血栓常使用溶栓药治疗,而抗栓剂和抗凝剂能防止血栓形成和发展,这些治疗血栓性疾病有效手段的应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用多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潘集阳教授介绍,“就我们专业角度来说,没有‘心理死亡(早衰)’这种说法。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 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 98.5%,女性占1.5%。”这里提到的“心理死亡(早衰)”与  相似文献   

16.
正假如你无法拒绝撸串的诱惑,也不妨从减量训练做起,常常节制,偶尔放纵,而不是相反。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预防癌症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然而,被千防万防的癌症,其实并非中国人的头号公敌。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最近发表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其实是中风。专家分析,中风成为国人的"头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1,(15):18-18
癌症,人类健康的公认大敌,它放肆蚕食着一个个健康生命。权威医学报告显示:仅2000年全球死于癌症的病患高达620万例,遭受癌症病痛折磨的人数更是超过2200万……癌症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远远多于机体正常组织。如果发现身边的朋友骤然间变得  相似文献   

18.
由多个国家委托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失去生命,且全球经济增长将削减3.2%.人道组织DARA在这份报告中称,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引发冰盖融化、极端天气、干旱和海平面上升,这种全球性影响将会危及人类生命和生活.据估计,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由气候变化及碳过度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饥荒和疾病.如果当前的化石燃料消费模式不发生改变,到2030年死亡人数将会上升到600万人.  相似文献   

19.
据全国肿瘤防治办最新公布的《中国肿瘤统计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为35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有250万之多。癌症已经排在城乡居民致死病因的前列。此外,发达国家的癌症治愈率已经达到65%,而我国仅有25%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癌症发展态势,我国医学领域内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抗癌社会团体献身于我国的癌症防治研究事业,在希望的“马拉松征程”中奏响了一曲曲生命的“凯歌”。  相似文献   

20.
正即使是现在,癌症也是日本人死亡的最大诱因。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有360100人因癌症死亡。为了预防癌症,戒烟并改善饮食的人应该为数不少,然而,实际上在我们身边的很多食品中就含有致癌物质。那么到底都是些什么物质,在什么样的食品中存在呢?参考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信息,日本Livedoor新闻网刊文,和身为营养分析师的笔者一同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