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论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权流转:农地资产动态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产权流转,即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权利——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易主”。动态地看,资产产权的流转也就是社会资产的重新配置过程。这是实现社会资产效率最优化的必要条件。资产产权的流转可以借助于两种机制:计划和市场。计划被喻为“看得见的手”;市场被称作是“看不见的手”。与此相适应,经济制度可分为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前者由计划机制直接对资产产权的配置过程进行调节;后者则由市场机制直接对资产产权的配置过程进行调节。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经验都已清楚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进入了最佳发展时期.但随着“三化”进程的深入,农业发展不稳定、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性扭曲、农地利用及其制度缺陷等问题日显严峻.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变量,农地制度创新在农地可持续利用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其根源问题——现有农地制度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结构性矛盾.为此,要创新农地产权制度,确保产权主体在.配置农地资源上的核心作用;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提高农地规模经营水平;建立农地保障替代机制,强化农地的生态、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3.
农地的五个特性决定了人类要合理配置利用农地资源.张五常《佃农理论》依照农地产权制度、交易费用的关系指出定额租约、分成合约、工资合约在零交易成本的情形下都可能是有效率的合约安排;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形下,不同的合约可能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明晰产权,降低农地配置的交易费用是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分配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产权的多样化必将促进我国农地资源配置方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利用受到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种种阻碍。债权具有着先天性促进融资和流通的功能。本文从农地产权的历史变迁以及法学、经济学等多角度详细论证了债权化对农地产权尤其是土地承包权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发挥其在现代市场机制中的优化配置作用,进而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资源禀赋中,人地矛盾突出,而现代化的发展加剧了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紧张关系,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地利用问题更日益凸显。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典型问题和矛盾,分别从构成农村土地价格体系三级流转市场的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完善土地所有权价格和土地使用权价格,从而促进我国农地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由于当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产权主体不清的先天缺陷,对当前农地制度进行改革将是我国农地制度的最终出路。本文将分析当前改革的四种思路,即改良家庭责任制、股份制经营、私有化以及国有永佃,通过对四种思路的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永佃具备私有化的优势而又能很好地界定产权归属,应是改革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要建立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有助于市场机制建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宜勇 《科技信息》2008,(13):187-187
我国农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使我国农业在20多年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时至今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来袭之际,承包制遇到了出乎意料的挑战。针对面临的挑战本文详细分析了承包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创建现代农地产权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明晰土地产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征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失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农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为切实解决土地征用造成的问题,当前应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产权关系,界定土地产权内容,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提出了农地制度改革的初步设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