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长大软弱围岩隧道的一处坍方为例,详细阐述了该坍方的原因,塌方处理方案,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软弱围岩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114-114
结合某铁路软弱围岩坍方处治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坍方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坍方施工处治方法,为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3.
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围岩段的塌方问题是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某长大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的塌方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坍方处理过程,并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瑾  李清芾 《科技资讯》2010,(14):34-34,36
对高坡冲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现场塌方的实际情况,塌方处理分2步进行:首先对受塌方影响的初期衬砌裂缝地段进行加固,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其次是对塌方体进行抢险处理。在现场把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处理塌方对策,认真制定处理坍方的步骤、方法及预防坍方的施工措施。公路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早封闭成环及紧跟二次衬砌,使其与初期衬砌共同参与受力。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坍方综合处治技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分析了土家湾隧道坍方的原因,阐述了该隧道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采用水泥 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施工工艺。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小于0 2%,整体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邹启学  胡先进  吴瑾  梁栋 《科技信息》2011,(34):431-431,433
本文针对隧道施工涌水并诱发坍方带来的危害性,对隧道涌水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治隧道施工涌水的技术措施,为同类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遇到地质复杂多变情况,软弱围岩地段易发生坍方、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都有早期征兆,及时对这些早期征兆例如初支变形等成因进行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能有效地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六沾二线歌乐隧道出口软弱围岩地段初支变形实例,分析成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博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1):22-22,27
本文结合某实体工程对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处治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坍方处理过程,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可供软弱围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铂 《甘肃科技》2014,(3):97-99,83
软弱围岩大变形是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及塌方机理的分析,总结研究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技术措施及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为以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以及坍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山区深埋隧道塌方机理,以乐西高速大凉山2号隧道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模拟塌方段围岩稳定性,对隧道塌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处治措施,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段处于泥砂岩地层与灰岩地层交界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松散破碎,裂隙水的渗流使围岩稳定性降低导致隧道塌方;塌方段拱顶沉降量为177.02 mm,拱腰水平收敛量为68.21 mm,围岩变形量较大;围岩塑性区出现在上中台阶掌子面,应变最大值为3.027×10-2,将发生塑性破坏。采用大管棚+双层超前小导管补强支护对塌方段进行加固,处治效果良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云南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马家寨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有限元软件迈达斯GTS NX模拟隧道塌方段围岩稳定性,对隧道塌方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塌方段拱顶沉降值最大达到了41.3 mm,仰拱隆起值最大为54.5 mm,围岩结构松散软弱,极易发生塌方事故。围岩最大塑性应变值为1.04×10~(-2),塑性应变主要集中在上台阶掌子面中心处,该处易发生塑性破坏。塌方段初期支护最大拉应力为25.1 MPa,最大压应力为69.3 MPa,均超过规范要求,支护极易发生破坏。实际工程中地下水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围岩强度,施工时过大的扰动导致了该次塌方事故,结合隧道塌方现场实际情况,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对塌方段进行注浆加固。  相似文献   

13.
隧道塌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次塌方由于隧道周边岩体破碎、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围岩为全风化性为主,围岩整体性极差;存在明显的地形偏压;加上地下溶洞水的作用,引起上部岩体应力平衡被破坏,导致隧道上部失稳、坍塌。针对上述分析,我部逐步进行初支变形段处理、地表裂缝回填夯实处理,坍方段洞内处理,地表注浆加固处理等措施,成功的处理了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苏知峰 《科技资讯》2014,(3):109-109,111
东宝山隧道出口坍方段围岩差且处于高应力区,由于支护强度不足而发生坍方。根据坍方的实际条件,采取了在坍方段径向注浆、施作上台阶止浆墙、泵送砼回填隧道顶部空腔和采用超前支护等技术措施,稳定了围岩的变形,成功地通过了隧道坍方区段。  相似文献   

15.
王君华 《科技信息》2009,(19):299-299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数量不断增加,隧道施工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或减少隧道坍方的发生,以及在坍方发生后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也越发引起关注。本文在结合广西钟山至马江高速公路界塘隧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在分析研究塌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给出实践中的综合处治方案并分析其适用性,并对长管棚处治塌方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沈林 《科技资讯》2014,(11):46+48-46,48
本文通过对汉宜铁路孟家弯隧道坍方冒顶过程介绍、坍方原因的调查分析、处治方案以及工艺介绍,以期在塌方预防与处治方面能给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汪风华 《广东科技》2014,(14):109-110
结合宁绩高速公路周湾隧道实体工程,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处治技术,归纳出了其围岩大变形的破坏特征,分析了其大变形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处治措施,可供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跃 《科技资讯》2006,(9):51-52
葵岗隧道地质状况复杂,围岩岩体软弱破碎,存在有煤系地层.人工堆积层等不良地质,隧道掉块,塌方现象多次出现。该文针对隧道掉块.塌方情况,简要介绍了塌方原因及塌方发生后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河南洛南高速公路上台隧道软弱围岩段塌方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及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中采用长大管棚钻进、超前小导管注浆、CRD法施工等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隧道施工过程中未仔细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能有效开展地质指导工作,以及初期支护作生不正确、不及时,均极易打破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平衡稳定,引发坍方.文章通过对在建项目虎子岗隧道右线出口端坍方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坍方的原因,并提出处治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