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尉颖琪 《科技资讯》2011,(28):143-143
国际水文计划(IHP)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水科学权威合作研究计划,从国际水文十年(IHD)计划实施后,IHP已经执行六个阶段,设置不同研究主题与项目,充分反映了国际水文研究的趋势:日益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逐渐由传统水文向资源水文、环境水文、生态水文转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下水资源评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探抽水试验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山区地下水排泄量的计算、孔隙地下水评价中数值模型的应用、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时间序列问题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量等在水资源评价中都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3.
刘昌明,1934年生于湖南省汩罗,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地理、资源与环境学部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院士历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分会副理事长,IUGG/IAHS(国际水文科协)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雨水集流协会(IRCSA)副主席,国际地理联合会水文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会主席,IGBP/BAHC中国国家工作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国际水文计划(IHP)中国国家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是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最重要部分,但许多地区因为缺乏地下水的源汇项监测数据、或者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导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的可靠性较低。以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冲洪积扇区为例,采用地下水位波动方法(water-table fluctuation,WTF)对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进行计算,该方法仅需要一段时间内含水层参数及地下水位变化值,应用简单,适用性强。通过计算表明,那陵郭勒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资源2011年补给量约为5.21×108m3/年,2012年补给量约为6.16×108m3/年。该方法避免了直接计算地下水补给量的难题,对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的干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2年—2015年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所取得的无机测试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质量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无机毒理指标进行了污染评价。地下水无机指标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81.7%,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8.4%。地下水无机指标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未受污染的占34.43%,极重度污染的占13.78%,其余占51.79%。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总体来看形势较为严峻,应该尽快组织实施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有效保护研究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24-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LJNESCO)北京办事处和国际水文计划(IHP)中国国家委员会协办的"水文模型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tydrologieal Models)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7.
延河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延河泉域岩溶水的可持续利用,根据1956—2000年和1980—2000年两个水文系列,利用排泄量法对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采用补给量法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延河泉域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为11.53 m3/s。本项成果可为有关部门进行泉域岩溶地下水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模拟地下水动态特征和进行资源评价,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地下水模拟功能的地下水信息系统。将集成系统应用于北京市密(云)怀(柔)顺(义)盆地的地下水评价中,并对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计算表明,该区地下水调蓄能力强,可以作为备用水源地。将GIS与地下水模型集成,在改进建模方式、提高建模效率、改进模型可操作性等方面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
德阳市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德阳市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利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归纳了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了地下水富集规律,并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差异性将德阳市划分为断褶山区裂隙-岩溶地下水资源禀赋区(Ⅰ)、平原孔隙地下水资源禀赋区(Ⅱ)和红层裂隙-孔隙地下水资源禀赋区(Ⅲ)。研究表明,禀赋区(Ⅰ)具备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的功能特点,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禀赋区(Ⅱ)具备规模开发利用的特点,可开展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增加地下水储存量;禀赋区(Ⅲ)地下水仅能满足基本的人畜饮水,有效储集大气降水,拦截地表水流,增加蓄水量,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阐明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地下水富集规律,进行地下水资源禀赋分区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徐芳艳  李姗  白静 《科技信息》2011,(35):I0415-I0415,I0392
本报告对河北省曲周县的地下水资源数量、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质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分析。分析得出.该县浅层地下水埋深总体呈下降趋势;评价区的地下水资源数量,除受降水入渗补给外,还有不稳定的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通过对地下水质的分析评价,全县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11.
以介休市为例阐述了地下水超采区目标蒸散发(ET)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将地下水位恢复纳入目标ET计算当中,采用先综合、再分项、后评估的方法,计算得到介休市2020年不同水文年的目标ET,即平水年(保证率为50%)、枯水年(保证率为75%)分别为480.9和433.0mm.从区域整体水资源消耗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外调水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组合的水资源条件组合,设置了9种方案,分别计算了各种方案的综合ET;根据不同的农业灌溉节水措施和中水回用措施,提出相应的分项ET方案;根据ET的确定原则,对二者计算结果进行了协调分析与评估,给出了推荐方案,得到目标ET.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山西省地下水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芸 《山西科技》2013,28(5):15-17
根据可变模糊集理论,利用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模型,对山西省的地下水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大同、晋中、晋城和运城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3级;其余各地市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整个山西省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根据各地区相应的评价级别,可采用不同的措施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可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尝试用有了元对面积较大,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丘陵山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以沂源县为例。计算区的特点是灰岩岩溶发育,局部地表水以渗漏的方式补给地下水 。  相似文献   

14.
基于DRASTIC模型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地区性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近年来水文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尤其是参照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经典模型—DRASTIC方法,根据下辽河平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研究流域内井工矿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Pettitt方法检测窟野河1966—2009年年径流的突变点,利用水文模型(SWAT和SWAT-VISUAL MODFLOW)定量计算井工矿开采对窟野河流域1997—2009年径流及2009年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工矿开采是该时期径流锐减及地下水疏干的主要原因,其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量为24.20 mm,占总减水量的64.16%,对地下水的影响量为4.09×10~8m~3。  相似文献   

16.
尝试用有限元对面积较大,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丘陵山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以沂源县为例.计算区的特点是灰岩区岩溶发育.局部地表水以渗漏的方式补给地下水.本文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是:把渗漏带划出来.加大入渗补给系数.以保证计算值接近真实补给量.从而提高计算精度.最后用水均衡法进行验证.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情况下.用有限元法评价是可行的.由计算结果可知.沂源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并据此对计算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7.
孙忠武  李芳 《科技信息》2010,(3):345-345,173
引黄灌区经过四五十年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格局和下垫面条件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单纯依靠水文资料及常规计算方法已很难正确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索和研制适用于人类剧烈活动影响下的引黄灌区水资源统一评价模型。为全国水资源的二次评价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途径,乃是当务之急。本项研究主要是针时人类大规模活动影响下引黄灌区下垫面条件和水循环规律的深刻变化.首次将概念性水文模型与地下水动力学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引黄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的联合调度优化分析,为解决大埋深条件下引黄灌区水资源的精细评价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地质学及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十几年的山区地下水开发实践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探讨了沂水县区域地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并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划分了富水地段,为山区地下水开发研究提供了资料,为供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水文学基本原理,探讨了应用水文模拟技术模拟河流地下水过程,从而进行山丘区地下水评价的新途径.它较传统的分割基流的方法具有成果客观、无系统偏差、工作量小等优点.通过研究水文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地区规律,本文解决了缺乏径流资料情况下的地下水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西北干旱区城市酒泉市为例,采用美国EPA地下水防污染性能评价方法(DRASTIC),对酒泉市2020年远景规划城区范围内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野外野外调查结果一致。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和地下水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