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权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法律保护之依据的权利,因权利主体价值利益的差异,以及法律对权利体系规范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权利边界模糊,从而引发权利行使过程中不和谐、矛盾的状态。我们在分析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之后,对权利冲突的解决提出了五个方法:在公权与私权领域以生命权优先为原则;私权领域私权体系规范化原则为前提;个案分析为核心;在充分肯定代表个体利益的权利基础上,坚持代表社会利益的权利适度优先原则;特殊主体权利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2.
董岩  时光 《当代地方科技》2007,(9):19-19,21
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对其违反经济法义务或者不当行使经济法权利的行为所遭受的法律上的制裁。经济法责任是法律责任体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民社会建立的着力点在于"公民身份",即社会成员以"公民"而不是"百姓"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能否实现从"百姓"到"公民"的转变,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确立,而公民意识的核心又是权利意识,权利意识能否觉醒直接关系到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本文在分析中国权利意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培育成熟健全的权利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面对现代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坚持从“责任一地位”向“地位一责任”的思维转变.它以“角色理论”为指导,以“主体一责任”理论范式为其基本分析框架,构建富有“传统与独特”内涵的独立、系统、科学的经济法责任体系.这既具有凸显经济法责任独特性之理论意义,又具有加强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在责任层面上的协调与合作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中介组织的蓬勃兴起并迅速壮大,形成"国家-市场中介组织-市场"新架构,成为经济法中的一种新型主体。传统民商事法、行政法难以全面调整市场中介组织及其参与的社会公共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具有必然性。市场中介组织的宗旨、功能、属性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趋同,是经济法的适格主体。市场中介组织的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助于形成内外和谐的经济法体系。市场中介组织接受政府主体监管并辅助、制约政府干预。市场中介组织对市场主体予以市场规制及自律管理。  相似文献   

6.
马桂英 《科技资讯》2010,(33):255-255
图书馆历来都具有社会教育的职能,是社会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图书馆用户群作为社会人的一部分,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主体,更基于其对图书馆的重要性,其权利理应得到保护,且要将图书馆用户权利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社会中间层的概念入手,探讨社会中间层成为经济法主体的理论基础,继而对我国社会中间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追溯造成我国社会中间层在经济法主体体系中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不断完善我国经济法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主体、依据、程序以及制度的内容体系。认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是高校在制定其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的主线,高校的管理者必须摒弃多年来形成的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要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9.
社会权利是现代社会成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文明生活条件的权利,其实现是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重新分配的过程,必然要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物质条件来体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权利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权利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必须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已经是环境法学界和民法学界的共识,但动物是否享有权利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论,动物是否具有权利的争论焦点就在于动物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有的学者从传统的法理学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赋予动物以特殊的法律客体或特殊物来加强动物的保护;有的学者根据法律主体在不断扩展的事实,基于人类应将道德关怀扩展到非人类的价值理念.认为要真正的保护动物必须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关于动物主体地位的讨论甚至涉及到法学研究范式是否需要从"主客体二分"转变到"主客体一体化"的深度,这些无疑都对法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