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宽带上网的普及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作品大量出现,网络已成为使用版权作品的重要方式,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网络作品享有版权,依法受到法律保护.面对各种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行政等方式寻求法律救济,保护好网络作品的版权权益.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水印的买卖交易应用中,卖方在交易前把买方的数字指纹和卖方的版权水印同时嵌入作品中.一旦作品受到侵犯,数字指纹和版权水印可以用来鉴别谁拥有合法版权,谁是非法转售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的鲁棒买卖交易水印算法,该算法能够把数字指纹和版权水印同时嵌入一幅图像中.该算法有三个优点:在提取水印时不需要原始作品;水印嵌入后图像仍保持良好的不可感知性;具有抵抗多种攻击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期刊论文作者的版权应以作者与期刊社之间的合同关系为优先考量,作者的版权不仅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且受到版权合同的约束。期刊作为汇编作品,其版权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学术期刊的责任编辑为所责编的文章付出了智力性劳动,应享有相应的署名权。  相似文献   

4.
留学族群视域中的新月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现代中国留学族群和留学文化的全新视域中,分析了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美英留学群一个次属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的相关性质、取向、品格和历史地位.作者强调指出新月派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派别,而是一个以五四前后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留学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美英留学教育和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新月派思想、文化、文学的选择,而且赋予新月派乃至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文学非常明显的多源与多元互动展开的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亦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确认和保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某些权利的法律,便是著作权法,在我国亦称版权法,在欧洲大陆系国家以及苏联和东欧国家,则称作者权利法。1990年9月7日,第七  相似文献   

6.
民间音乐作品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与处于公有领域的作品有根本性区别,属于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民间音乐作品的权利主体多样,享有多重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著作权法对之也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7.
版权保护是版权产业的生命线.网络出版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现有的版权保护体系构成很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网络作品的宽泛化,其外延难以准确界定;网络作者的大众化,其身份不易确定;打击网络盗版和侵权的技术化、复杂化,增加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为提高网络版权保护的效率,我们首先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运用网络版权管理技术,防止网络版权受到侵犯;其次,推进版权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网络版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网络版权公共管理水平,为权利人提供便利的网络版权交易和保护平台;最后,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和提高执法司法能力,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人类创造性成果在法律上被作为一种财产权对待时的统称,我国台湾省称之为“智慧产权”,也有人叫作“精神产权”。知识产权是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历史地产生出的一种无形财产权。在“斫取青光写楚辞”的战国时代,不可能产生版权(著作权);只有在印刷技术发展后,作者之外的其他人可以批量复制手工写成的作品,以取得经济收益时,作者对复制活动享有的专有权,即著作权,才反映在立法之中。传统的知识产权主要由工业产权与版权两大类构成。工业产权中又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与禁止不公平竞争权;版权中又包括作者权与作品传播者权(又称邻接权)。50年代产生,60年代进入商品市场的计算机软件,又使工业产权与版权发生交叉,出现“工业版权”这种适用于软件专有栖己的财产移己。  相似文献   

9.
黄婧 《华东科技》2008,(1):76-77
版权托管亮相西博会 在10月26日-28日举办的"2007中国(杭州)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版权托管作为一种服务首次亮相.由上海知识产权园服务联盟成员单位上海瑞泽律师事务所为博览会展示的没计作品的版权进行免费确权服务:通过建立参展作品电子档案,为参展作品保留公开发表的事实证据,当参展作品今后著作权受到侵犯,作者可以从展览主办单位获取其作品参展的证据,从而为著作权的确认提供便捷,降低参展作品著作权的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故事与故事讲述者的和人物的视角结合在一起,故事并不由纯粹的"事实"组织而成,对象世界的描述充满了视角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仔细考察视角主体附加在"事实"上的主观价值,可以看到这些不同价值如何构成叙述的"复调",还可以得出与常规阅读不同的另外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