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6,(6):15-15,F0004
6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得振奋人心的消息: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首战告捷。据省统计局、省农委测产,预计全省3000多万亩小麦总产95亿公斤以上。比大丰收的去年又增长17.6%;亩均单产300多公斤。单产、总产均有望创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正>一四三团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沙湾县境内,地处北纬44°10′—44°20′,东经85°10′—85°54′,这里远离海洋,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10℃的有效积温高达3400—3500℃左右.光合积累效率高,无霜期150天以上,又是灌溉农业,具备种植玉米的优越气候.近几年我团玉米吨粮田不断扩大,90年吨粮田面积96亩,总产10多万公斤,单产1119.4公斤.91年吨粮田面积400亩,总产40.32万公斤,单产1008公斤.92年吨粮田面积3045亩,总产328.9209万公斤,单产1080.2公斤.93年吨粮田面积3372亩,总产343.7856万公斤,单产1038公斤.除去化肥、农药、种子、水、肥费用,机耕费等,亩利润为194.02—217.1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吨粮田玉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张家口市去年推广种植的30万亩矮化玉米获得大幅度增产,经国家有关部门派出专家组进行实测验收,平均亩产达850多公斤,其中3万亩单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比种植高秆玉米增产15%~30%.  相似文献   

4.
2008年在余庆县关兴镇开展旱地宽厢宽带套种不同经济作物、提高旱地单位复合产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套种余庆地瓜1号产值最高达2916.0元/亩,其余依次是西红柿2021.4元/亩、辣椒1913.2元/亩、花生1688.0元/亩、茄子1684.2元/公斤、甘薯1399.8元/亩,净作玉米产值最低仅789.6元/亩。由此可看出,旱地宽厢宽带适合套种作物首选余庆地瓜1号、西红柿、辣椒、花生等作物。  相似文献   

5.
2007年,安徽省科技厅等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再获佳绩,稻麦最高单产分别达到845.3公斤/亩、648.8公斤/亩,为安徽粮食连续4年获馄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度全省粮食预计总产将超290亿公斤,创历史新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已成为全省稻麦生产的样板。为全面提升安徽水稻、小麦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一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庹必新 《遵义科技》2005,33(3):33-35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氮、磷、钾肥相同的情况下,亩施钾肥25公斤增产效果最佳,亩产可达1056.7公斤/亩,比对照不施钾肥亩增543.3公斤,增收384.72元。其次为亩施钾肥20公斤,亩产达970公斤/亩,亩增456.7公斤,增收320.56元。亩施钾肥30公斤,亩产达840公斤/亩,亩增326.7公斤,增收201.36元。以施钾肥25公斤投产比最合理,为1:3.52。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玉米群体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水、肥、气热,使玉米生长发育协调发展,产量因子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高额产量。本项研究探讨了不同密植额度条件下玉米生理指标的表型值及经济产量的表现,经过模型寻优,选出获得最大经济产量的适宜密度范围为5.0-5.5万株/公顷,最大叶面积指数3.0—3.5,最适光合势1100-1200m/月亩,最适生物产量 19500- 2025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14,(18):5-5
近日,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报告认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2012年,153个示范区耕地总面积2.46亿亩,粮食总产量2450亿斤,农牧渔业增加值7748亿元,以占全国13.1%的耕地产出了20.8%的粮食;示范区平均粮食单产468公斤/亩,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4%、25%、34.1%,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们在琼库勒乡克亚克村三队做了棉花高密度宽膜对比试验,.试验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2亩,试验地面积6亩。加密度的为17000株/亩,常规密度为12000株庙,将株距由12.5厘米缩减至9.5厘米,单产由原来的每亩128公斤增加到每苗153—154公斤,  相似文献   

11.
定边县万亩秋马铃薯示范区(品种为紫花白)平均单产达到4888公斤,其中60亩核心攻关田平均单产达到6715公斤;靖边县1140亩样板田(品种为布尔班克)平均单产达到5037公斤,达到千亩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Z1):19-21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位于我国北纬33度附近的小麦生产潜力区,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600余万亩,小麦是安徽第一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小麦生产在淮北乃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各项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安徽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全国平均单产高18.6公斤/亩.然而,安徽省小麦生产与邻近的河南、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小麦生产稳定性差,尤其是高产田块年际波动大.究其原因,除了受南北过渡性气候影响外,品种的选用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严重滞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随着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未来安徽将是我国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1992-1994年的二年间,对奎冬四号单产500公斤级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等变化进行了实际测定。在栽培上土肥水等基本满足高产田需要的条件下,其结果是,亩基本苗25-28万株。拔节期最高茎蘖数为107-117万,在孕穗期叶面积系数6.2-6.8,灌浆后期单株干物质积累达最大值,收获亩穗数达49.44-51.44万,亩516.8-540.25公斤及相应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临翔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支柱。玉米生产的丰欠,不仅左右着全区的粮食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全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临翔区玉米种植面积90%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种植管理较为粗放,长期以来一直以追求高产为目标而对玉米品质重视不够。2005年全区玉米种植9.6万亩,平均单产259千克,良种覆盖率仅为44.5%,优质玉米1.5万亩,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榆林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左右,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使玉米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产由过去的几十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50公斤,同时播种面积也扩大到150万亩,年总产50万吨上下,已在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确立了矿产资源富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广大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大胆试验示范和技术创新,将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多项技术组装配套而成了榆林市滩水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实用性强、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春 《遵义科技》2004,32(1):20-21,32
种植绿肥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绿肥在遵义县已经推广种植多年,为了探讨绿肥翻压后对后作玉米的增产作用,1999--2000年在南白、三合、三岔、苟江四个镇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绿肥翻压处理玉米平均单产达600.5公斤,比对照(不种绿肥)玉米平均单产505.8公斤平均增产36.2公斤,净增17.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已发展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世界第三大番茄生产国。新疆以其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高品质酱用番茄的天然优势,以及逐渐显现的加工业规模,正逐步成为世界番茄加工制品的中心。作为加工番茄的里格尔87—5在南、北疆都有很大面积的种植,其中农二师焉耆垦区2004年该品种种植面积为8万多亩,平均单产6.54吨/亩,2005年种植4万多亩,平均单产6.531吨/亩,连续多年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丰产与稳产性。  相似文献   

18.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面积总产快速提高 1980年:393.8万亩,220.6万吨,单产560kg 1997年:559万亩,总产350万吨,单产626kg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以解决多年制约秸秆还田地小麦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次试验结果:从4个平台的产量看:还田深耕加2次旋耕(563.28kg/亩)〉还田2次旋耕(561.39kg/亩)〉还田1次旋耕(546.39kg/亩)〉不还田1次旋耕(517.28kg/亩);从不同处理的产量看:增氮、减氮和适氮处理今年产量差异不明显;从经济效益看:还田2次旋耕平台〉还田1次旋耕平台〉还田深耕加2次旋耕平台〉不还田1次旋耕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