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五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依靠社会,努力实现社会化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不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动了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水平.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材建设。同时也增强了办学实力。校企合作开展5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厦门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五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依靠社会,努力实现社会化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不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动了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水平.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材建设。同时也增强了办学实力。校企合作开展5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厦门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主要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遇到了学校认识不足,企业不积极、政府的支持和介入程度低等困难。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产学合作是高职办学的必由之路.走产学合作的道路,是立校之本、育人之基、发展之源.本文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为例,结合多年来开展产学合作的经验,从学院和企业战略伙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产学合作的几种模式,并对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深入而切合实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规律,也是校企双方的迫切要求。本文对河北农业大学近年来与地方及企业合作的方式、途径、成效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提出了搞好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带薪实习”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带薪实习”的教育模式,必须坚持平等、自愿、择优、公正四大原则,完善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互补系统”、学习与工作结合的“互动系统”、学校与社会融合的“互融系统”。  相似文献   

7.
探索工程监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结合校企实际情况,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工程监理专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产学结合,具有以下模式:多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产学结合;深入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工作室建设;走进企业,自我实践,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理论——实践——理论即“学工交替”,等。  相似文献   

9.
赵玮  金鸿  郭萍 《科技信息》2010,(32):I0189-I018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根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归纳出企业的“专业性”、“技术性”、“社会责任感”和“地域性”等几条工学结合企业选择准则。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群松 《科技咨询导报》2014,(9):160-160,162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产学结合之路,因此,高职教学改革要贯彻“校企育人”,需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以高素质的“职业人”快速适应企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董德明 《科技信息》2009,(29):I0299-I030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将“工”与“学”,“校”与“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本文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的三种形式及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外应形势变化,内接专业(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吸引力和培养质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破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与融合问题,以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载体,以培养德技并修,适应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探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模式,基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333”模式和“双导向、三融入、四对接”的建设路径,实现产教研融合互促,课岗证多维赋能综合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合作教育是美国校企之间合作最为成功和影响最大的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共建产学合作基地,学校、企业、政府、家长和新闻媒体等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合作教育全过程,以及校企对合作情况共同进行评价考核。我国职业院校应借鉴美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职业院校在合作教育中的一些具体实践,完善高职教育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加大企业在合作培养过程中的考核评价力度,探索出一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和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针对产学结合的组织机构缺失,机构运行流于形式,导致了产学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基于建立高效组织机构角度的思考,提出构建“学校理事会、产学发展处、系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四位一体的产学结合组织机构平台,探讨其职责与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更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机制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层次,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与成长型、高科技、中小企业合作是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最佳选择。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双主体并行模式”、“校企兼容模式”、“教培一体模式”和“筑巢引风模式”等四种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产学结合,具有以下模式:多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产学梦合;深入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工作室建设;走进企业,自我实践,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理论——实践——理论即“学工交替”,等。  相似文献   

18.
何继盛 《华东科技》2023,(12):140-143
<正>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由校企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育人的现状,并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1+1+N”校企合作模式为例,介绍了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以期为同类型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融BPO产业是我国新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金融BPO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和高校培养的人才出现了培养错位情况,导致企业招人困难,高校毕业生难就业的窘境。高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在此应运而生,通过校企的沟通合作,使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金融BPO人才。那么高校如何在产学合作中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又如何设置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主动定制的日与财务BPO产学合作为例浅谈金融BPO产学合作中高校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产文良  申海霞 《科技资讯》2013,(25):204-204,206
数控专业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数控技术专业与企业构建了多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真正实现了产学互惠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